浅析唐朝女书法家薛涛书法风格的成因 薛涛,字洪度,长安人,成都乐妓。薛涛自幼聪慧,从小就显现出她不凡的艺术才华,据《名媛诗归》记载:“涛八九岁知音律,其父一日坐庭中,指井梧示之曰:‘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令涛续之,即应声曰‘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薛涛为蜀中四大才女之一,薛涛才情不但名震巴蜀也是唐代著名的奇才女子,她除了通曉音律,还是唐代著名的女诗人,所作的90首诗被收于《锦江集》。同时她还是鲜为人知的唐朝著名的女书法家,她流传至今的书法作品有行书《陈思王美女篇》。该作品共十列,共计82个字,通篇以行书书写,字体清秀潇洒,行笔自由流畅,可谓薛涛的优秀之作。本文主要从薛涛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的社会环境;音律诗词修养;性格情怀等三个方面入手,结合作品《陈思王美女篇》来分析阐述薛涛的书法风格形成原因。薛涛,唐朝,女书法家,风格 首先,唐朝开放开明政治、社会背景,影响了薛涛的书法风格的形成。薛涛所生活的唐朝,书法发展是继魏晋之后出现的又一次高峰,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书法大家和书法作品。这些书法家的共同点就是以魏晋书法为师,汲取前人书法的精华,学王羲之的书风盛行,初唐书法四大家之一的褚遂良,便是学王羲之的书法,他的书法作品《雁塔圣教序》与王羲之《兰亭序》书法风格相似,明显是受王羲之的书风影响而来;唐楷书四大家之一的颜真卿的书法,虽然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但是早期也是学习王羲之的书法,成熟后书法风格明显带有王羲之所主张中庸之美。由此可知唐朝书家大部分都受到王羲之书风的影响。究其原因也许是由于唐太宗李世民太过于喜爱王羲之的书法的原因。据传在唐太宗李世民去世以后,将《兰亭序》放入自己的墓穴之中陪葬,希望王羲之的书法能够一直相伴左右。正是由于唐代统治者对二王书法青睐有加的缘故,才使得二王的书法在唐代受到青睐和流行。薛涛出生和生活于唐朝,其书风的形成自觉不自觉的受到王羲之书法的影响。行书《陈思王美女篇》便带有浓重的王羲之书法的神韵,如作品中的“在”“華”“何”“所”“玉”“佳”“義”“衆”“安”等的字形结构皆来源王羲之的行书作品。王羲之的《二谢面帖》和《快雪时晴帖》皆是行草书作品,薛涛的《陈思王美女篇》中“何”字和“所”字的草书写法,明显是沿袭王羲之以上二贴的风格。 其次,薛涛精通诗词音律,这一修养对她书法风格的形成影响很大。薛涛八岁就知晓音律,十六岁入乐妓,作为唐朝女诗人,薛涛在诗词创作上也颇有造诣并取得很高的成就,音律节奏的乐感和诗歌文学的底蕴深修养。在行书《陈思王美女篇》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从作品单字的结构上看,作品的第一字“蘭”字,草字头下面的字形结构打破了对称,第一字就采用了左右摆动的姿态,“門”字框转折处的钝笔更是坚挺有力,无半点女子娇柔造作的姿态;作品的第四列最后一字“实”和第九列第二个字“之”,用笔重压,用墨浓黑,书写大胆,像音律中的重音符,也像诗词中的押韵。从作品整体的章法上看,《陈思王美女篇》第二列和第五列字与字之间轻盈缓慢,书写的气息也是不急不躁;第四列、第六列和第九列出现了急促跳跃的笔画,打破了平白直叙的简单式布局,整体上提升了作品前后的节奏感。《陈思王美女篇》字距行距之间的空间处理和笔画的轻重缓急都表现了作品具有强烈的节奏感。俗话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这种书法风格的表现与薛涛浓厚的文艺气质是分不开的,薛涛的书法作品如其音律,如其诗歌。 最后从薛涛的个性和情感方面来看她的书法艺术。今天薛涛留给我们最多的就是她所写的诗,如其代表作:“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和“ 竹郎庙前多古木,夕阳沉沉山更绿。何处江村有笛声,声声尽是迎郎曲”。我们从她诗歌的写作主题可以看出薛涛并无小女子的娇媚之态,而更多告诉了我们薛涛是一代风华清奇的才女子。他的诗中含蓄的道出她那“出淤泥而不染”追求自由的生活的理想。但薛涛毕竟是女人,是女人就有细腻浪漫的女性情怀,薛涛曾与韦皋、元稹都有过交往,但却终身未嫁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f3a1ec502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