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节日的影响 感受‘节日’文化的影响 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功能简析节日,是祖先传下来的那些约定俗成 的特定日。各民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其内容丰富多彩,既包括精神文化,也包括物质文化;集民族风俗、民族歌舞、民间工艺、民族体育、民间贸易于一堂,是天然的大舞台,是制度化了的民间民族艺术节,还是生产、生活、饮食、服饰、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等广域民族文化的综合表现,反映各民族群众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沿袭下来的群体文化。 自古以来,“人气旺则市场兴”。节日里成千上万群众的聚会,本 能的借助大规模的集体活动,为民间贸易提供了商机。尤其在居住相对分散、集市不便的乡村,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易成为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因此,民族传统节日形成的过程,也就是其通商功能生成发展的过程。官办节日的兴起,还把节日的通商功能提升到了围绕地方开发而重点着力于招商引资的全方位经济功能。最近十多年,贵州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正在越来越多地为各级政府和旅游部门所重视,纷纷以“节日搭台,经济唱戏”为契机,快速提升贵州旅游新形象。作为贵州旅游产业的一大亮点,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历史遗存以其独有的魅力,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中外观光客的青睐。各民族神秘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可以满足不同层面游客回归民族文化自然生态、寻踪探秘、休闲度假等多种需求。应该说,以此为商机,贵州不少地方在招商引资、吸引客源以及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 较好的成效。不仅调整了当地经济结构,也为脱贫致富开辟了新的途径,提供新的就业机会。民族节日旅游活动的开展,吸收了农村的部分剩余劳动力,改善了当地村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文明程度,对外开放程度普遍提高,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当有人在感慨中国乡土气息的“年味”日渐淡去的时候,更多的人却看到,抛开纷繁复杂的形式,从春节这个节日的内核上看,从过年人们获得的巨大精神满足上看,今年春节人们感受到的是越来越多的传统的回归。 回家过年、全家团圆、祝福彼此、追求和谐,这是我们在春节里的最大感受,而在大红灯笼、福字临门、饺子飘香、拜年贺喜的浓浓氛围中,我们深深沉湎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和血脉里共同涌动的团聚和情感交流。 就连争议颇多的春节晚会,有谁能说它不是展示中国文化的大戏,又有谁能说它不是 立足中国本土衍生出的一道中华文化大餐。 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春节里登白云山祈福的市民络绎不绝,其中以家庭合家出游为主。而在白云山下的雕塑公园,则以独特的传统山西社火表演吸引了大量市民。“抬阁”“猪八戒背媳妇”“二鬼摔跤”等山西绝活让每天近万名游客如痴如醉。 也正是因为立足本土,我们才更多地在节日里感受到了和谐。这种和谐,有传统习俗与现代生活的携手,有城乡经济文化生活的交融。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说:“节日是历史和文化传统的积淀和再现;节日是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节日是社会群体和谐团结的黏合剂;节日是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标志。”而春节,正是在民族文化的旗帜下飞舞。 有人说,作为传统佳节,春节的年味的确“淡”了,但这是社会转型、经济转轨时期的特殊形态。随着社会的进步,春节的魅力总会被“再发现”。一些国人喜欢上了圣诞节,也并不妨碍他们欢欢喜喜过春节。传统春节并没有因洋节冲击而淡化,反而展现出多元化的色彩,这也正说明春节蓬勃的生命力。 各方面的信息显示,在春节这个中华民族共同的节日里,每个人在自己选择的过年方式里有着每个人不同的精彩。 截至正月初七,中国美术馆在今年春节期间共接待观众一万八千余人次,这个数字是往年春节的十倍左右,创历史最高纪录。以往的展览淡季变成了旺季,往年门可罗雀的美术馆今年春节期间甚至出现了排队买票的景象。 全国假日办16日发布了《2005年春节黄金周旅游统计报告》,全国游客的数量 和旅游收入均创出历史新高,而“ 游收入313亿元,同比增长 自驾游”“红色游”“民俗游”成为今年黄金周的亮 . 1 %;实现旅 点。据统计,鸡年春节黄金周全国共接待游客6902万人次,同比增长9 8 . 1%。 在春节,一向忌讳过年买书的北京人如今却把书店当成春节长假必 到的文化景点。大年初一至初七,北京图书大厦日销售额日日攀升00多万元。 , 销售总码洋达9 而在广州,春节舞台上本土粤剧、木偶剧与西洋芭蕾、俄罗斯马戏争相辉映,各大公 园游人如织,体育花会带给市民健康与欢乐,图书市场也是一片繁华景象 ,, 羊城春节文化市场,和全国各地一样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 今年春节期间,恰逢西方传统的情人节,于是人们在大红的“福”字和火红的玫瑰的双重奏中,看到了中西文化的一次鲜明的碰撞和融合。 而恰在许多中国人庆贺情人节的时候,海外正在掀起一股中国年的热潮。同往年比较,今年春节显得意义非凡——它已经不仅仅是华人的佳节,而是像元旦或圣诞节一样,成为世界性的喜庆日子,并且受到国际组织和各国领导人的重视。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法国、意大利等西方国家的领导人,都纷纷给华人拜年。 中国的春节正在愈来愈多地进入了多个国家的政府外交和民间外交活动中,这是近年出现的新事物,今年尤为热闹。有专家认为,这和中国春节的祥和与欢乐这两个特点与当 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两大潮流极其吻合相关。世界各国人民的人心是相通的,谁不渴望与追求和谐、幸福、欢乐、美好的生活?这也许就是春节民间外交的共同基础。 在国内,人们在欢度春节时也开始注意一些“国际元素”。春节 期间,广州市的文化公园举行了广州首届迎春庙会,将花会、庙会、灯会3个主题结合在一起,使春节、情人节和元宵节3个中西传统节日得以巧妙糅合。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认为,尽管中国的春节或被西方称为中国的新年,是中国本土化的全民性盛大节日,她原有的内涵更多的是体现在民俗学这个层面上,但在世界一体化的潮流下,本土化的中国节日必然会遇到一个国际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将不断演化和革新中国节日文化的内涵和形式 王大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f47970af5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