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2)意思-赏析

时间:2022-10-13 19:14: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2)意思|赏析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顾 ,这里指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三次登门拜访的事。诸葛亮《出师表》上说: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频烦 ,多次地烦劳。另一说见清代汪师韩的《诗学纂闻》汪师韩认为 频烦 是唐代俗语,意思与 郑重 差不多。 天下计 ,是指统一天下的谋略。具体地说,这里指诸葛亮所制定的以荆州、益州为基地,整饬内政,东联孙权,北搞曹操,而后统一天下的策略。 ,指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 开济 指帮助刘备开创基业; 是指辅佐刘禅匡济艰危。 ,有完成的意思,也可以解释为守成、成了事业。 老臣心 ,指诸葛亮尽忠蜀汉,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

这颈联两句写得格外厚重,含义十分丰富,既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郑重地道出诗人所以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因为这一联是全首诗的重点和核心,所以诗人从开篇起便暗运斧斤,不断蓄势,一路盘旋,到此才着力点明,并用了浓重的笔墨。这也正合乎律诗中间二联 宜乎一浓一淡 的写作法则。这一联同时还是杜甫以议论入诗的范例。本来,以抒情为主是诗歌的显著特征,一

1




般并不夹有议论。但是杜甫在这方面却打破了常规,而常以议论入诗,这不仅使他的诗歌内容有了特色,还体现了杜诗的一种技巧。清代沈德潜曾经说过: 人谓诗主性情,不主议论。似也,而亦不尽然。 议论须带情韵以行。 杜诗的议论正由于有情韵,不仅没有冲淡诗的气氛和完整形象,反而使诗的抒情气氛更为浓重,形象更为丰满。仇兆鳌说这两句诗写得 沉挚悲壮 ;浦起龙认为这个联语 句法如兼金铸成,其贴切开侯;亦如镕金浑化。 都是很有见地的。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澿。

出师 句指的是诸葛亮为了伐魏,曾经六出祁山的事。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234年),他统率大军,后出斜谷,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了一百多天。八月,病死在军中。 英雄 ,这里泛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

这尾联两句承接着五、六句,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这两句诗是叙事兼抒情;再加上前面六句有力铺垫,使读者感到收束得既有精神,又有余味。清代王渔洋曾经说: 为诗结处总要健举。 沈德潜也认为 宕出远神 是诗歌结尾的一种好方法。所有这些妙处,都在本诗的结句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凭吊古迹的作品非常多,有的人到一处名胜古迹,照例做一首诗,里面有没有感情呢?多少有一点,但谈不上深厚。人们说杜甫是抒情的好手,在凭吊古迹的诗中,虽然说的是古代的事,但也抒发了他内心的情感。《蜀相》就是很典型的例子。这

2




首诗前半首写景,后半首抒情。前后两个部分以一个 字,一个 字为纽带。诗人看到这样一个值得纪念的伟人的祠庙竟变得如此破落,荒凉,从而引起种种感慨。此诗看似抒发吊古之情,实际上也是作者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f9f0559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