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自学考试试卷]2017年7月自学考试写作(一)考点详解(1)

副标题:2017年7月自学考试写作(一)考点详解(1)

时间:2023-12-05 16:25: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文学文学创作

  文学是什么?在今天这个时代,她是一个越来越模糊的概念。以往我们认为,真正的文学是以经典作家创作出的,可以感动无数读者,具有艺术震撼力的精品为代表。然而,今天文学的边界越来越被一些新的文学现象所拓宽,如网络中的玄幻、穿越小说,网游文字,短信文学,博客文学,口水诗,图像诗等一些实验性的文字,还有引起网络热议的“梨花体”、“羊羔体”等。今天的人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困惑或嘲讽:“难道这也算文学?” “这种所谓的文学一毛钱能买几百斤!”诸如此类的言论,让文学越来越尴尬和暧昧。

  早期的文学其实也没有明确的界限,它和文章、文献混淆在一起,像一些古代的历史著作、学术典籍、哲学、书信等,既属于文学范畴,也属于历史哲学著作或公文。所以古代作家往往身兼数职,既是史学家,又是哲学家,还是文学家,如庄子、司马迁。如今我们作为文学作品欣赏的,在当时可能就是公文或哲学著作。文学取得独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那时产生了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中国古代文论的开山之作,文学创作也开始注重文字的形式内涵,注重文字表达的尚美功能,从“辞达而已”的记事载言的实用批评中脱离开来。文学从此有了审美怡情功能,“诗缘情而绮靡”是文论家陆机《文赋》里的名句。的“滋味”说、“神韵”说、“性情”说、“意境”论等等纷纷出现,中国的山水文学小说、田园诗也出现在这个时期。西方文学的独立观念即我们今天常常说到的“纯文学”概念形成于19世纪。同样的,文学有了独立的艺术审美标准,即文学是关于个人“亲身体验”的,具有“创造性”或“想象性”的作品。这种观念也直接影响了中国的现代文学观念。直至今天,我们的经典文学概念或观念均来自于这个审美标准的认同。

  尽管文学的观念和写作方式在变化,我们对文学文学创作持宽容的批评态度,但对于大学教育来说,文学创作的认识和训练还是必须要坚持正规化,这将有助于我们的专业系统学习,建立我们的文学知识体系。我们反对那些类型化的文学写作模式,反对那些没有个人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文字作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写作必须从专业的角度考量,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创造力和想象力。至于今天社会上流行的类型化、大众化、网络化等写作模式,则是在掌握基础的文学写作能力之后的个人自愿选择的写作职业或爱好。

  文学创作是写作者运用文字语言符号描述社会生活及心理,传达思想情感的一种审美艺术活动。它是写作者在精神生活领域中进行的一种具有审美性和创造性的艺术生产过程。没有模式和程式化的生产操作流程;跟其他的实用性文字写作也不同,文学写作没有强烈的目的性,不解决实际社会问题,没有固定的形式规范或约定俗成的文体格式。

  总之,用一句文学理论的术语来表述,文学生产是无功利的审美性的创造物。以下分别从写作学的几个要素科学地阐述:

  从写作主体看,写作者是一个纯粹的自我,具有自主的生命情感和表达力。与实用写作的主体性不同,文学创作主体不以任何社会身份和角色来作陈述和解释,而是从内心出发,从感性经验出发,传达出属于自己生活体验和社会感发性的语言。文学创作即是写作主体的自我创造的过程,它是写作过程和写作机制的决策中心。

  从写作载体看,文学创作所运用的工具为语言符号体系,它具有丰富的意义传递效果。与实用性语言追求的明确、简要的语体风格不同,文学语言追求语言传达的丰富性、多义性,充分发挥语言符号传递意义的间接化、隐喻性的功能,将现实世界中直观、直感的事物及意义转化为深度化的语言符号体系,在语言中承载丰蕴的意义含量。

  从写作客体看,文学创作要完成的对象即文学文本。与一般的实用文章、音画作品不一样,文学文本是由文字符号体系所构成的一种形式化的审美结构。这种形式化的文本结构是几千年来的社会历史和人文心理积淀而成,如古典诗词、短篇小说散文诗、抒情散文、剧本等等。文本世界既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又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和理想,它代表了各个时代的人们对理想化的秩序的渴望。通过文学文本的书写,作家对现实世界积极探寻,从而在现实解决途径之外寻求更多的丰富性和可能性,以此达到对写作者自身的心灵慰藉,同时也给众多读者以审美快感。

  从写作受体看,文学创作的接受者即读者。读者的阅读感受程度和共鸣反映了文学创作的成效和文学作品意义的实现。一本没有读者的作品只是潜伏状态的作品,如果一个作家没有被读者所接受,则他的创作行为和结果是无效的,这是接受美学家的观点。

  诚然,文学创作不是各种因素的相加,也不是一个科学的分析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的整体过程,谁也不能脱离谁。换句话说,文学创作,即写作主体运用写作载体、实现写作客体、沟通写作受体的一个不断物化的过程。在这一创作行为过程中,文学创作的意义才得以完成。割裂任何一种因素都将导致文学创作上的偏颇。如过于强调客体的意义,容易导致文学创作上的主题决定论、题材决定论,也容易导致受政治或社会宣传意识对文学创作自由度的干涉,而过于强调文学载体则容易陷入文学经常批评的形式主义文风,导致文学作品的内容空疏、形式华丽,这在中国古典的宫廷文学中比较常见。如果写作者一味地强调对接受者的重要性,也容易造成为市场需要、投合读者群体的商业式写作,还有为某种现实群体或上级意图而进行的命题式写作。而从更深层意义上讲,文学创作虽然可以为了自我表达而来,写作主体成为写作的核心。但一方面,写作者如果没有时代意识,缺乏社会生活体验,自我书写成为绝对中心也容易造成文本世界的混乱,以及形式上文体规范的混乱,在文学创作上导致文学作品的极端晦涩,或触碰社会文化的禁忌等情形,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创作心理和文化问题。因为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禁忌,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审美习惯,一些经典的作品有时候可以因为她的晦涩或禁忌在别的年代反而得到更多的审美认同。

  文学创作的训练或书写跟一般的科学生产不同。写作者需要良好的语感和文体意识。这种语感和文体意识有一种内在的敏感性,可能是写作者有生以来的文学熏陶,也可能是写作者良好的形象思维和艺术特质。从更深的层面看,写作者内心更为独特的个性、特殊的生存际遇,以及对世界的焦虑感和对理想的渴望程度等,铸就了他成为一个良好作家的禀赋。

  如上所述,在很多情况下,掌握了文学理论的人不一定能成为良好的写作者。因为文学创作不是完成建立在知识和技能之上的复杂劳动。它需要依靠一些天赋、个性、际遇等。但这并不能让我们的学习文学创作的年轻人产生错觉,认为不用好好学习写作理论知识,不用努力训练写作,天生就是作家。对于现代写作这门课来说,文学创作的训练不是单纯地为了成为那种被千万读者认同的作家,而是为了提高自我的表达能力,完善自我的艺术修养,很好地展示一个成熟的现代人对情感和社会的认识和观念。从更专业性的一面来说,良好的文学创作能力也是为了提高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和批评水平,提高从事文学研究的基本素质。

  不是每一个文学创作水平高的人都能成为作家(或及时地成为受当下读者喜爱的作家)。文学文本的流通还和作者的个性、作品题材、形式风格、时代思潮和文化市场的需求的诸多因素相关。但随着社会的日益多元化和人们的文化艺术素养的普遍提高,拥有良好写作能力的人无疑能收获更多的成功机遇。由此,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尤其要提高这一份重要的文科素养。

2017年7月自学考试写作(一)考点详解(1).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qx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