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和非自主招生的区别,2020自主招生政策:从“自主招生”到“强基计划”,到底改变了什么?

副标题:2020自主招生政策:从“自主招生”到“强基计划”,到底改变了什么?

时间:2022-01-21 12:36:2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自主招生# 导语】©文档大全网从教育部了解到,随着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平稳落地和有序推进,新高考总体建构已经完成,正在不断地完善和推进。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对普通高中教育改革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统筹协调各项改革的衔接,同步推进普及攻坚、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完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是当务之急,要进一步健全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招机制,逐步改变单纯以考试成绩评价录取学生的倾向,引导高中学校转变育人方式、发展素质教育。而近日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也称“强基计划”),正是完善高招制度、优化育人方式的重要措施。

  那么,从“自主招生”到“强基计划”,到底改变了什么?

  一、更高的政治站位

  强基计划开宗明义,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培养首先要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结合。在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多、科技和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必须更加重视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培养。要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集中资源和力量选拔培养一批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高水平紧缺人才。可见,从“自主招生”到“强基计划”,不仅仅是主题词的变化,而是人才观的变化,培养视角的变化。招生主导从高校自主转变为国家引导,有了更高的政治站位。

  二、更公平的选拔制度

  强基计划在深入总结高校自主招生十六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借鉴上海市等省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经验,立足国情和教育发展现状,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进一步扎紧制度笼子,着力解决自主招生工作中存在的隐患、弊端,确保考试招生公平公正。

  在制度设计上,从两方面保证公平:

  1.更完备的分类。主要选拔两类群体,一是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这部分是强基计划选拔的主体,将考生的高考成绩作为入围高校考核的门槛。二是少数在某个领域具有突出才能的“偏才怪才”。相对于“自主招生”以学科竞赛成绩为门槛,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分类更完备。

  2.更全面的考核和更严格的规定。第一类学生的考核借鉴“综合评价招生”试行方案,高校根据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85%),并按考生综合成绩由高到低进行录取。在保证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机制。第二类学生的考核由高校提前制订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破格录取的办法、标准,并提前向社会公布。组织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对考生进行严格考核,达到录取标准的,经高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报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核准后予以录取。先公布规则再考核,社会监督更严格。

  在招生程序上,从四个方面规避以往容易出现的弊端:

  一是取消论文、专利等作为入围高校考核条件的做法,解决个别学生在自主招生中提供不真实材料造假问题。

  二是将以往自主招生的“降分录取”改为“顺序录取”按综合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择优录取。

  三是高校考核安排在高考成绩发布后,杜绝高校提前“掐尖”、减少恶性干扰招生秩序等问题。

  四是改变原自主招生高校考核注重学科知识考查的做法。指导高校积极探索建立基于能力考查的笔试、面试、实践操作等方式,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增强选才的科学性。

  三、更深远的“杠杆效应”

  强基计划的颁布与实施,不仅会优化高中育人方式,而且将给高等教育带来更加深远的影响。首先是“强基计划”与正在推进的高校“双一流”建设、“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以及关于“高校加快科技创新”等改革相衔接,将有力推进高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之间的协同,形成改革合力。其次是倒逼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制度:允许考了,怎样考才能保证选才的科学性?不允许高考前“掐尖”,高校拿什么特色吸引优秀生源?招进来了,如何培养?如何管理?如何评价?如何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尽管强基计划已经很细致的列举了具体措施,但实施中,还得靠“一校一品”、靠“高峰高原”。第三,强基计划更深远的“杠杆效应”是夯实高中“创新人才的早期培育”以及与高水平大学的“连续培养”通道,引发高中办学和高校招生更深层次的改革。前几年,教育部与上海市合作开展的“高中创新素养培养研究”已经有了很多的实践探索和经验积累,特别是曹杨二中依托同济大学的“苗圃计划”与同济大学联合创办的“上海市科技高中”,偏重“新工科”、“智能制造”等方向的“拔尖人才的连续培养”的实验,在潜能测评、课程架构、项目研究、评价方式以及连续培养通道等方面都有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突破。

  强基计划还在一些保障保证机制是作了更加严格和明确的规定。相信强基计划的颁布与实施一定会给新时代的教育带来新气象。

2020自主招生政策:从“自主招生”到“强基计划”,到底改变了什么?.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fpF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