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考研政治马原简答题答案|2018年考研政治马原考点预测:认识论

副标题:2018年考研政治马原考点预测:认识论

时间:2023-12-11 15:51: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考点一 认识的本质
  1.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认识主体: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3.主体和客体关系实质:主体一方面受到客体的限定和制约,另一方面又能不断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和需求,以自觉能动的活动不断打破客体的限定,超越现实客体,从而使主体和客体同时得到改造、发展和完善。
  考点二 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起着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是认识的目的。第二,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反作用。正确认识指导实践,会使实践顺利进行,达到预期效果;错误认识误导实践,会对实践产生消极乃至破坏性作用,使实践失败。
  【方法论意义】
  第一,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树立实践的应有权威,尊重实践,从实践中获得智慧,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二,重视认识的反作用,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考点三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原理内容】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两次飞跃的辩证过程。
  2.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必要性。感性认识只反映了事物的现象、各个片面和外部联系。而认识的任务却要求把握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
  3.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的必要性。①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才能指导实践,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②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才能使认识受到实践的检验而得到修正、补充、丰富和发展。
  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①互相依存。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②互相渗透。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理性中渗透着感性的因素。③辩证统一,两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5.认识过程的反复性。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6.认识过程的无限性。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
  7.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最终实现认识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意义】
  第一,要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运用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工制作。第二,要勤于实践,采取科学方法,勇于创新;在创新中不怕犯错误,不畏惧挫折,善于总结经验,推动认识发展。
  考点四 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第一,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真理中包含着某种以后会暴露出来的错误的方面或因素,谬误中也隐藏着以后会显露出来的真理的成分或萌芽。第二,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但超出一定范围,它们就会互相转化,真理变成谬误,谬误变成真理。第三,正确认识往往导致成功实践,但由于主客观条件限制,实践活动也会达不到自身所期待结果,导致失败。
  【方法论意义】
  要正视失败和错误,要善于分析失败原因,化不利条件为有利因素,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变失败为成功。
  考点五 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1.人的认识过程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2.非理性因素主要是指主体的情感、意志,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和灵感。
  3.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发生与停止,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动力作用、诱导作用和激发作用。

再来整体梳理下认识论部分知识点
  
  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
  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
  实践(物质性、直接现实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1、(主观见之于客观)实践是人类特有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一切活动, 特别是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2、基本特征:
  a、(物质性)唯物主义实践观与唯心主义实践观的区别;
  b、(直接现实性)实践与认识的区别;
  c、(主观能动性)人的实践活动与生物消极适应活动的区别;
  d、(社会历史性)实践是人和社会的存在方式。
  3、基本形式:物质生产;社会关系;科学实验及精神生产实践。
  认识(反映论、能动性、创造性)
  1、(能动的反映论)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a、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原则,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揭示出人的认识所具有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特征;
  c、强调能动性和反映性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 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
  2、(能动性)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就是主体获取并加工、处理客体信息的过 程,需要发挥人的信息选择机制和信息重构机制的作用。
  3、(创造性)人的认识不仅仅是客观事物的“摹本”,并且为改造客观事物 提供“蓝图”。
  真理(客观性、具体性)
  1、(真理和谬误相伴而生,既有原则区别,又相互包含和转化)真理是客观 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2、(客观性)a、真理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b、检验真理 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3、(具体性)真理的具体性是指真理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对客 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 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
  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指导实践)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具体表现在:实践是认识 的(源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根本(标 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2、认识对于实践也有巨大的反作用:实践作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本 身就包含(认识的因素),需要以正确的认识作先导;认识活动及其成果具有(相对 独立性),遵循其特有的逻辑;认识能够反过来(指导)实践。
  3、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有两种情况:a、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会促进实践;b、 错误的理论指导实践会阻碍或破坏实践。
  认识发展律(认识发展是从感性到理性、反复与无限的过程)感性认识和理 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相互区别、相互依赖)
  1、相互区别:
  a、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b、感性认识 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对事物表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感性材 料的基础上通过抽象和概括对事物本身及规律的认识。
  c、感性认识通过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反映;理性认识则通过概念、 判断、推理三种形式来反映。
  d、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2、相互依赖: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活动的起点。b、感性认识有 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任务。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包含,相 互渗透的。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时间。3、割裂感性认 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唯理论或经验论的错误。
  PS1: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
  1、认识过程主要是理性思维的过程,同时又包含非理性因素的参与。
  2、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它在认识过程中起主导 作用;
  3、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 本能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也属于非理性因素。非 理性因素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发动与停止、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重要 的控制和调节的作用。
  4、非理性因素对理性因素起着动力调控的作用,同时又要受人的理性因素 的决定与制约。
  PS2: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1、经验属于感性认识范畴;
  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归根到底都源于实际;
  3、直接经验与间按经验是“源”与“流”的关系;
  4、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都是人类知识的来源直接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最终来 源。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与(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由于客观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及发展过程的无限性,人对事物的认识要受 到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因此,认识的发 展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就某 个具体事物而言,人们对它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 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就对于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又是—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3、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决定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 体的和历史的。也就是说,人们的认识和客观过程的符合是—定的具体历史条件 下的符合,是在社会实践发展的—定的具体历史阶段上的符合。反对割裂二者统 一的“左”和“右”的错误。
  PS3: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
  1、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2、理论创新是实践创新的先导,实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基础,两者相互依 赖、相互促进。
  真理发展律(真理发展过程中,真理与实践标准的绝对与相对)绝对真理与 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相互区别、相互渗透、相互联结)
  1、相互区别:
  a、任何绝对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具有不依赖于人 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人的认识按其(本性)能够正确认识 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有 限)的,即真理是有条件的。从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来看任何真理都是—定范围— 定程度上(近似)的反映。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2、相互渗透: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部分;无数绝对真理的 综合构成绝对真理。
  3、相互联结: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任何真理认 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中的—个环节。
  实践标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辩证统一)
  1、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时间)
  a、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只能是实践,这是无条件的,绝对 的;
  b、时间对一切认识最终都能作出检验,没有实践检验不了的认识。
  2、实践标准的相对性:(具体、过程)
  a、任何实践都是具体的,都受—定历史条件的限制;
  b、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不是一劳永逸的,是—个过程。
  c、因此,—定历史阶段的实践对认识真理的检验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2018年考研政治马原考点预测:认识论.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gKX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