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华大学106周年校庆前夕,招办主任刘震邀请人文与社会类首席教授、社科学院党委书记刘涛雄和外文系系主任、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院(简称“世文院”)院长、世界文学与文化实验班(简称“世文班”)首席教授颜海平共同接受媒体采访,阐释2017年清华大学招生新亮点。刘震表示,今年清华招生亮点可以用三个关键字概括——“大”、“新”、“更”。
大类培养对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刘震解释称,“大”指的是大类招生、管理和培养。根据学校的整体安排,2017年,清华大学将采取大类招生、培养和管理,纳入本科招生的所有专业将整合为16大类,包括能源类、人文与社会类、经济金融和管理类、计算机类、建筑类等。学生填报志愿的时候也将会按照专业类来填报。
清华专门成立了大类培养领导小组,校长邱勇院士亲自担任组长。邱勇校长表示,教育教学改革是继人事制度改革之后的又一综合改革难点,是必须抓紧推进的第二项重要改革,而大类培养是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大举措。大类培养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实施难度大,但这项改革的实施将对清华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产生深远影响。邱勇校长专门强调,大类培养实施后,必须要能够在社会上进一步扩大和提升清华的声誉,不光要吸引更多优秀青年来清华读书深造,还要为学生创造更加充实高效阳光的大一学习生活,让他们更有“获得感”。
提起大类培养,有些人会质疑是对专业教育的削弱,刘震认为其实不然。他说,清华大学的大类培养将在强化通识教育,大幅提高学生通识教育素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找到最合适自己发展的专业,更有利于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相互融合与促进,也对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增两个本科培养项目
“新”指的是今年清华大学有两个新增的本科培养项目,一个是社会科学学院新增了国际事务与全球治理方向,另一个是外文系与世文院共建的世文班加入“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 (简称“学堂计划”)。
刘涛雄教授介绍,国际事务与全球治理方向的设立,既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也是对这个全球化时代的回应,是清华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随着我国在国际上地位的大幅提升,亟需向国际组织输送更多优秀人才,以提升我们的话语权和文化影响力。然而现实情况是,我国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人才还存在较大缺口,因此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特别在今年增设国际事务与全球治理方向,弥补这个缺口,希望通过清华大学的努力,实现这类人才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的有机统一。
从培养的角度来看,国际事务与全球治理方向着重塑造学生具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感,不单想自己的小家,甚至要超越国家和民族的视野,敢于担当人类共同面临的共同挑战;了解世界历史,了解国际社会的来龙去脉。大力提升学生跨文化的协作和领导能力,包括语言、沟通、谈判、领导力以及融入多元文化的能力。同时,将注重帮助学生夯实经济、环境等多领域的背景知识。
颜海平教授介绍,近期,清华大学通过决议,将世文班正式纳入学堂计划。自此,世文班成为继清华学堂数学班、物理班、钱学森力学班、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化学班和生命科学班之后的又一学堂班,也是清华大学第一个被纳入学堂计划的文科学堂班。
正在阅读:
清华大学新增两个本科培养项目12-05
高中担当议论文800字【三篇】04-16
房地产销售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房地产试用期满转正工作总结06-04
销售部门员工个人工作总结ppt模板11-19
2017北京海淀社工考试成绩查询时间01-31
高中寒假生活800字作文【五篇】01-21
新西兰留学生工作专业推荐08-22
初三想象作文:高墙与天空_750字11-26
关于青蛙的幼儿教育故事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