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 导语】随着越来越多的考生加入自主招生行列,不少家长也慢慢从“高考就是出路”的观念中慢慢转移至“自主招生也能上大学”。但家长和学生的这些想法、观念是否都是正确的呢?今天©文档大全网就给大家讲解一下自主招生常见的四大误区,赶快了解吧。
误区一:参加自主招生的学生必须要有学科竞赛获奖的经历
很多家长经常会问:没有参加任何竞赛或者竞赛中没有拿到奖项和名次,是不是就不能参加自主招生?
这就是自主招生中一个常见的误区。有奖的竞赛经历固然好,但这不是自主招生选拔条件的全部。自主招生重点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那么,除了竞赛以外,还有很多途径可以证明学生具备这些能力。
例如:学生的作文经常发表在杂志报纸上,学生有发明专利,高中期间发表过学术论文,或者学生的单科成绩优异或者总成绩名列前茅,组织过大型活动,演讲口才好,有航模、电子计算机等相关专业领域的特长等,这些都可以作为自主招生申请的条件。
更多高校在自主招生章程中都会补充这样一条“对于所报类别的专业有着浓厚兴趣,在相关专业领域取得过突出成绩、展示出创新潜质,或在相关专业领域确有突出特长者。申请者须提供能体现本类别突出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实践成果或作品等相关证明材料。”
可见自主招生并非只有竞赛获奖这一条路,若是想才加自主招生,应该先把最近一年各所高校的自主招生章程细致的阅读一遍,会发现许多机会。
当然,接下来就应该尽快着手准备相关的证明材料,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很多没有硬性奖项的学生也是可以获得自主招生的青睐,“奖项≠自主招生加分”这个观念一定要及早纠正。
误区二:参加自主招生的学生必须成绩好才有资格
很多学生和家长都认为只有成绩好的学生才有资格报考自主招生,这种情况是比较常见的,但也容易让孩子们失去报考的机会,失去通往理想大学的另一条路。
“孩子的成绩还不够理想,等期末考试后再看自主招生是否有戏?“
“学生大约什么成绩可以参加自主招生呀?”
“学生之前抓的不紧,成绩不理想,我等孩子成绩上来再考虑自主招生吧。”
凡是抱有这种想法的家长们,都没有领会到自主招生政策的用意,都走进了误区。自主招生的重点是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成绩不是重点考察的对象,报考志愿的时候能够达到一本线就可以了,甚至还有高校强调对于特别优秀者可以降到一本线录取。
从实际申请结果来看同样也证明了这点,每年都有一些高考成绩达不到一本的学生获得了自主招生加分。由此可见,凡是有亮点的学生都可以尝试参加自主招生,若是能够获得高校的加分,在报考志愿的时候就多了一个机会。
这么好的政策,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而言当然是高考逆袭的机会。反之,不是说学生成绩好,就可以参加自主招生的。
误区三:获得自主招生加分后学生就只能报这一所学校了
自主招生提倡双向选择。考生在高考出分前可以获知是否拿到加分,待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时,再来决定是否走自主招生。
若是发挥正常或不够理想,通过比较后发现自主招生简直是救命稻草,这时候就要在特殊类型批次报上获得自主招生加分的学校;若是高考发挥超常,能够选择比自主招生获得加分院校还理想的机会,那就可以放弃这个加分,在其他批次中选择自己心仪的大学和专业。
当然,这时候还可以把曾经获得自招加分的高校放在平行志愿中的任意一个位置,但是这种情况就视同放弃加分了,高校会把考生视同为普通考生。
误区四:要利用自主招生加分上好的学校才有意义
很多考生和家长都想利用自主招生做“撑杆跳”去争取更高层次的大学,认为自主招生就应该冲着报才对,若是选择了跟考生水平比较接近的学校就浪费了机会,这样的学校没必要申请,冲着报才能做到分尽其用。事实上正是这种盲目冲高的观念让很多学生失去了原本可以获得的自主招生加分机会。
第一,多数考生的成绩在高中阶段存在起伏波动,家长们在申请自主招生院校时,应该冲和稳结合,不能只考虑学生发挥理想时的情况,忽略正常发挥或发挥失常的情况。
第二,不能只考虑学校的录取最低分数线而忽略专业的录取分数线,自主招生加分是绑定到专业的。
第三,除了初审之外,还要考虑到学生在笔试和面试时面临的竞争情况。
冲的院校即便初审通过后还有复试。这时候考生要同来自全国各省市的学生竞争,而这些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凭高考成绩就能够考进这所高校的学生(这是人家用来稳的学校)。平时考试都考不过这些学生的话,自主招生复试时也会面临同样的挑战,冲高的院校想获得加分不容易。
因此在自主招生报名时,就要秉持“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原则,以冲和稳结合的方式来申请自主招生院校,这样才能让考生的机会化。
自主招生的四大误区,你都知道吗?.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