瘫痪的护理
人体运动功能受限(过少或消失)称为瘫痪。运动功能的执行是由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两部分组成。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时所引起的随意运动功能障碍,分别称为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和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一)病因:由感染、脑血管病变、肿瘤、外伤、中毒、脑先天畸型及寄生虫病均可引致。
(二)瘫痪性质:中枢性瘫痪无肌萎缩、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周围性瘫痪有明显肌萎缩、肌张力减退、腱反射消失、无病理反射。
(三)病变部位
1.内囊病变表现为一侧上下肢瘫痪,称为偏瘫。
2.一侧脑干病变,是一侧颅神经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及对侧上下肢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称为交叉瘫。
3.脊髓横贯性损伤表现双下肢瘫痪,称截瘫。颈段脊髓横贯性损伤,是双侧上下肢均瘫痪称四肢瘫。
4.肌肉病变,是单肌或一组肌肉瘫痪,称肌肉性瘫痪。
(四)伴随症状:语言障碍、褥疮、大小便失禁、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便秘、吞咽障碍、窒息、悲观情绪。
(五)瘫痪程度
0级——完全瘫痪
1级——可看到肌肉收缩,但无肢体运动。
2级——肢体能在床上移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不能抬起。
3级——肢体可脱离床面,不能对抗阻力。
4级——能够对抗阻力的运动,但肌力弱。
5级——正常肌力。
(六)护理措施
1.病房安静、整洁、舒适、应有良好的服务。
2.家属应给予同情和理解,使患者有战胜疾病的信心,支持治疗及功能锻炼。
3.评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缺陷的程度,向病人提供生活支持,病情稳定后,鼓励病人用健侧肢体取物、洗漱、移动身体等。
4.对卧床病人要保持床褥清洁、干燥,患侧肢体应放置功能位置,对突出容易受压部位用气垫或气圈保护;截瘫患者应卧于有活动开孔(放置便器)的木板床,以免腰骶部皮肤被便器磨伤。
5.病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并注意保暖,鼓励患者多咳嗽,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及时吸出气管内不易咳出的分泌物。进食应该缓慢、防止呛入气管,吞咽困难时用鼻饲。
6.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吸入性肺炎。
7.排尿困难的患者可按摩膀胱以助排尿,训练病人自主解小便。便秘者应添加含纤维素多的食物,每天应按摩腹部,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8.与家属及患者讨论制订功能锻炼计划,强调合理、适度、循序渐进、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相结合的原则。护士在指导偏瘫患者穿、脱衣服时应先穿患侧,并先脱健侧,应穿宽松开身衣服,必要时可用搭扣。
9.急性期后(约发病1周左右)对患侧肢体进行被动运动及按摩;出现自主运动后,鼓励患者以自主运动为主,辅以被动运动;患肢肌肉恢复到一定程度时应及时协助患者离床行走,逐步锻炼直到恢复运动功能。当自主运动恢复后,尽早对患者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
2017年护士资格《专业实务》专项复习资料(7).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