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就学奥数的孩子_幼儿园小班就学奥数的孩子,长大后都怎样了?

副标题:幼儿园小班就学奥数的孩子,长大后都怎样了?

时间:2024-02-25 00:49: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育# 导语】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许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人一步很小各种辅导班接踵而至,和©文档大全网一起来看幼儿园小班就学奥数的孩子,长大后都怎样了?



  双胞胎爬梯实验


  在教育理学中,有一位叫做格赛尔的美国心理学家完成了一个非常的实验——“双生子爬梯实验”。在这个实验中,他研究记录了双胞胎在不同的时间学习爬楼梯的过程和结果。


  格赛尔选择了各方条件都非常相似的一对双胞胎。


  他让哥哥在出生后的第48周开始学习爬楼梯。出生48周的哥哥才学会站立没多久,偶尔可以摇摇晃晃地走几步路。


  格赛尔每天对哥哥进行15分钟的训练,在历经无数次的跌倒、哭闹、爬起的过程后,这个孩子终于在第6周的时候(既出生第54周)能够自己独立爬楼梯了。


  格赛尔又让双胞胎中的弟弟在第52周的时候练习爬楼梯,这时候弟弟已经能很好的走路了,腿部肌肉也比哥哥刚开始练的时候更加发达。


  结果,在同样的训练强度和内容下,弟弟只用了两周(即出生第54周)就能独立爬楼梯了,且比哥哥爬得更快更稳。


  这对双胞胎,一个是从48周开始学习爬楼梯,另一个是从52周开始学习爬楼梯。但两个人却不谋而合地在54周学会爬楼梯。


  一开始,格赛尔认为这只是个偶然现象。


  为了验证结论的准确性,他找了上百对双生子,反复地做了上百个对比试验。结果,他发现不管双胞胎的人种、性别是怎样的,都不会影响这个实验的结果——


  即孩子出生在52周左右的时候,学习爬楼梯的效果,只需花费很短的时间就能达训练效果。


  之后,格赛尔又对其他年龄段的孩子在不同领域的学习做了实验。在多次实验中,他发现不管识字、穿衣、做算术题、甚至是社交学习,都存在着黄金教育时段。


  基于实验的结果,格赛尔认为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成熟是推动孩子发展的主要动力,当身体不够成熟的时候,就没有真正的发展与变化。


  简单地说,就是孩子如果学东西很慢,那多半是因为身体条件不具备。


  孩子在身体条件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只有准备好了,他才具备了学习的条件,学习就会发生。如果孩子在身体条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只会白白浪费孩子最宝贵的时间。


  超过身体能力的学习,只会让学习事倍功半


  也许,有些人会认为爬梯实验只不过是一个实验而已,但爬梯实验中的结论确确实实在我们的生活存在着。


  一位小学老师跟我们说过,在他们班里,年龄小的孩子学习成绩最差,因为身体发育跟不上。为了证明说法属实,她拿出班上孩子做的作业为我们做了讲解。


  字迹大且潦草


  这个孩子练过上百个字帖,但写出的字依然没有改观。经检查发现是手指肌肉不够发达,难以给孩子提供精准的力量支持。


  颠倒偏旁部首


  写反字的原因是因为孩子的视知觉发育不够,孩子看到的字就是颠倒的。他只是把他看到的写了下来而已。


  老是粗心错题


  班里年纪最小的孩子总是嚷嚷着试卷看着太挤。经过检查发现,孩子的视知觉到不了小学生的水平。老师把试卷放大以后,孩子的成绩立马得到了大幅提升。


  这一系列看似是孩子粗心、学习态度的问题,其实都是孩子身体能力不达标的的表现。如果孩子晚一点学习,以上的问题都是可以避免的。


  提前学习的危害或许会让孩子陷入低自尊


  作为人类,我们每个人都想知道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从而去体会自己的价值。可是,大多数时候,我们没有这种可供参照的客观标准,只能通过与他人比较才能估价自己。


  孩子也是一样的,他们通过和同龄人的比较,进而观测自身的位置,形成对自己价值的判断——自尊。


  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明,孩子的自尊水平将影响他们未来的学业和社会交往。那些具备高社会地位的成功人士,往往自儿童时期开始就显示出了较高的自尊水平。


  孩子在5岁的时候,开始产生自尊的意识。而到7岁以后,“群体认同和同伴作用”开始发挥出作用,他的自信心来源将从父母的认可转移到同学和同伴的认可上来。


  在学龄期里,那些说话更有分量、看起来更聪明可靠的孩子,往往在群体中具有更高的地位,他们的自尊水平也会更高。同时,孩子的学业水平与自尊水平有很大的关联。


  心理学家刘少英博士做了一个有趣的研究,她用实验室的研究方法,来查看在幼儿园中班(4-5岁)儿童在自尊方面的表现差异,结果发现:


  年龄较大儿童的自尊水平明显高于同班年龄较低儿童。


  也就是说,在同一个班级中,那些年纪比较大的孩子自尊心程度更高,在学校的感觉更好;相反,同班孩子中年龄小的孩子自尊心程度明显低于大孩子,对自己能完成学业的自信程度明显偏低。


  由年龄的差异造成能力的欠缺,是孩子呈现出低自尊的根本原因。


  低自尊很有可能让孩子形成一种自我认知的稳定心态,他会觉得“我就是比大家要差”,“我就是没有别的孩子能干”。


  可怕的是,低自尊的自我认知一旦形成就很难被改变,哪怕孩子的学习能力涨上去了,它也不会自动消失。


  ▼的教育是陪着孩子一起成长


  教育学家卢梭曾提出过一个大胆的教育法则,就是在孩子的早期学习上“不仅不应当争取时间,而且还必须把时间白白地放过去。”


  儿童智力发育的时期是6岁前。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我们的陪伴比学习知识更加重要。


  和孩子聊聊天,说说话,良好的表达习惯可以让孩子有好人缘;


  和孩子一起玩游戏,跳跳绳打打球,运动统合能力的提升也将为孩子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每天花10分钟陪孩子画画,读绘本,听听舒缓的音乐,孩子在以后的学习中将更专注更用心。


  那些会影响孩子一辈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都将在我们的陪伴中逐渐发芽成长。


  没有孩子天生不爱学习。


  只有当孩子发现即便付出多倍于常人的努力,也不能换来竞争优势时,他才会把学习作为挫败感的来源,产生逃避的念头。


  通过提前学习知识换来孩子在学习上的领跑地位,何尝不是以孩子的能力和自尊作为代价,让他们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了呢?


  清华附中校长喊停女儿奥数课


  “这么多年来,我们为减轻学生负担采取了许多措施,中心环节是减少授课内容、缩减课时,其中普通高中物理科学课程首当其冲。然而,请在座各位想一想,对比一下自己上学的时候和现在的娃娃,谁的负担更重?”


  在中国科学院学部召开的第二届科学教育论坛上,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朱邦芬的提问,让在场的专家学者陷入了思索。


  降低课程难度、减少教学内容≠减负


  朱邦芬说,目前“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竞争愈演愈烈,甚至提前到幼儿园报考,而一再提倡“减负”后学生实际学习时间并没有减少。他日前曾到浙江省部分中学进行调研,一位高二学生向他反映:自己参加过一周的补习班,补习内容就是同一类型题目反复做,“后来再看到这类题目都有想吐的感觉”。


  “我们必须要澄清一个误区,降低课程难度、减少教学内容并不等于‘减负’。”朱邦芬说,“这对于优秀学生和学习差的学生基本不管用,对于大量学习中等的学生有一些作用,但也使得他们更加努力去‘刷题’,有时候反而是增负。”


  学生将大量的学习时间耗费在“刷题”和死记硬背上,这一点让朱邦芬特别担忧。“获取高分的路径更加依赖于学生的细心、勤奋和大量的模拟考试,高三整年都在复习,让不少本来对科学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热情消磨殆尽,产生厌学情绪。这种情绪可能影响到大学、研究生阶段,甚至会延续到工作阶段,对我国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将产生长远的负面影响。”


  日常生活用不上≠公式定理无用


  在高中科学教育中的另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很多知识将来用不上,例如数学公式和物理定理等,因此没必要学。对于这个问题,清华大学附中校长王殿军说:“我是学数学的,现在很多物理知识的确记不住了。但物理是无用的吗?我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思想方法已经成为思维的一部分。”


  朱邦芬对此有同感。他以物理教育为例说,高中物理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培养物理学家,除了要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和原理外,还要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建立科学思维的准则和方法,“如根据基本原理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认识实验对于检验理论的重要性、在考虑复杂现象时抓主要矛盾的能力、具有数量级的概念等。只有这样,才不会随便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就轻易相信”。


  培养能力≠基础教育阶段脱离知识学习


  只重视知识灌输而忽略能力培养,是教育界早已关注的问题,并已经开始着手改进。但朱邦芬认为,在改进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比如片面强调能力培养,认为很多知识可以通过自学获得。


幼儿园小班就学奥数的孩子,长大后都怎样了?.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hdx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