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高三历史必修二复习题

时间:2022-03-04 16:15:2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三# 导语】奋斗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努力。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学习中也是需要的。看到了一道有意思的题,就不惜一切代价攻克它。为了学习,废寝忘食一点也不是难事,只要你做到了有兴趣。©文档大全网高三频道给大家整理的《高三历史必修二复习题》供大家参考,欢迎阅读!

【篇一】

  1、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是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

  2、下列画家与其作品风格搭配不当的是

  A、顾恺之----以神写形B、吴道子----“吴带当风”

  C、王维----画中有诗D、马远----“残山剩水”

  3、原始时代,人们举行“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乞求神灵保佑B、祭祀先祖C、出征仪式D、庆祝丰收

  4、下列哪一种戏曲在形式上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A、傩戏B、南戏C、杂剧D、京剧

  5、柳永和李清照都是婉约派词人,但其作品内容却大相径庭,原因是

  A、阶级立场不同B、政治倾向不同

  C、才学气质不同D、所处社会环境不同

  6、下列文学现象,与城市繁华和文化直接相关的是

  A、汉代赋的流行B、唐诗盛行

  C、宋词广为流行D、楚辞出现

  7、中国古代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是在

  A、唐代B、宋代C、明清D、汉代

  8、明清小说兴起的直接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B、适应市民的娱乐要求

  C、西学东渐的影响D、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9、首先用观察得到的经验来解释纷纭复杂自然现象的古代希腊哲学家是

  A、亚里士多德B、普罗塔哥拉C、泰勒斯D、苏格拉底

  10、下列观点属于智者学派的是

  ①万物由水生成,又复归于水;②“感觉就是知识”;

  ③正义、善德、真理等价值标准都是人制定的;④“知识就是道德”。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1.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关于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他的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认识自己这一命题上

  B、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

  C、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D、他使哲学开始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12、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主要是因为

  A、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天圆地方”说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突出了人的作用

  C、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天主教会的地位

  D、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创立

  13、在以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评价中,不够恰当的是

  A、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B、古典文化的复兴

  C、资产阶级文化的新潮流D、思想文化领域里的一次伟大的变革

  14、以下属于达·芬奇的作品是

  ①、《最后的晚餐》②、《摩西》

  ③、《西斯廷圣母》④、《蒙娜丽莎》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5、(2001年全国,22)16世纪英国街头戏剧中有这样一段台词:“金钱,这是大家的宠儿,一切欢乐的源泉;金钱,这是医治一切苦闷的良药;金钱,这是世人所珍藏的珠宝;金钱,这是妇女所拜倒的偶像。”对这句台词有下列一些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A、说明这时商品经济正在取代自然经济B、表达了人文主义的生活观

  C、反映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心理D、表明古往今来人们都喜爱金钱

  16、下列关于宗教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宗教改革是16世纪西欧各国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社会运动

  B、宗教改革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一个特殊阶段

  C、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下发动的反对罗马神权统治的社会运动

  D、宗教改革是天主教会内部不同教派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

  17、马丁·路德改革和加尔文改革的相似点不包括

  A、都主张“因信称义”B、反对罗马教皇的权威

  C、都创立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D、改革都在德国进行

  18、新兴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斗争之初普遍带有宗教色彩有原因是

  A、中世纪只有一种意识形态,加之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B、宗教和神学是欧洲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C、资产阶级利用宗教发动和组织群众

  D、宗教具有极大的迷惑性,人民易于接受

  19、下列属于孟德斯鸠的观点是

  A、三权分立思想B、反对君主专制*

  C、“天赋人权”“人民主权”D、“人非工具”

  20、欧洲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A、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B、全面否定罗马天主教会

  C、提倡理性精神D、争取实现普选

  21.马克思说,启蒙运动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A、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C、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22、观察右图,这幅漫画的主题是

  A、宣扬“理性”,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B、痛斥资本主义是黑白颠倒的罪恶社会

  C、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

  D、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本质

  23、“伏尔泰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家,所以伏尔泰也可能赞赏英国的君主立宪。”这一推理最可靠的前提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家

  A、有少数抨击英国的君主立宪

  B、有少数赞赏英国的君主立宪

  C、一般都赞赏英国的君主立宪

  D、一般都抨击英国的君主立宪

  24、文艺复兴时期,有一个学科的革命成为近代自然科学开端的标志,这一学科是

  A、数学B、物理学C、医学D、天文学

  25、牛顿取提卓越成就的科学领域主要是在

  A、天文学B、数学和物理学C、生物学D、化学

  26、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一产生分歧的根源

  A、人类认识水平B、特定的地理环境

  C、气候的差异D、物种的数量

  27、被称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的是

  A、《唐璜》B、《西风颂》C、《人间喜剧》D、《战争与和平》

  28、《等待戈多》属于现代主义文学,其主要依据是

  A、作品体现了一种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

  B、属于小说

  C、展示了十九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社会的社会生活

  D、反映人们失望、迷惘、痛苦的精神危机

  29、为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架起桥梁的音乐大师是

  A、巴赫B、海顿C、莫扎特D、贝多芬

  30、打响美国电影第一炮的是

  A、《城市之光》B、《一个国家的诞生》

  C、《大*者》D、《摩登时代》

  二、材料题

  31、阅读下列关于文艺复兴的材料:

  材料一:1535年某画家写道:“许多已经湮没的事物将要再生。”

  材料二:人文主义小说《巨人传》描写道,1533年时人们都相信,存在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

  材料三: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材料四:18世纪的学者费内隆写道,在16世纪,人们将“文艺复兴”一词只理解为恢复古代传统。

  ——保罗·富尔《文艺复兴》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已经湮没的事物”指的是什么?被湮没的原因是什么?(4分)

  (2)就材料二所说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各举一例,并指出它们是否属于被湮没的事物及理由。(5分)

  (3)材料四与前三则材料中的哪一则有矛盾?表现有何处?(3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二: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三: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各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4分)

  (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思想?有何进步意义?(4分)

  (3)据材料三,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4分)

  (4)在“自由”这个问题上,材料二与材料一、三各侧重什么?(4分)

  三、问答题

  33、人文主义是人类的普世价值,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人文主义的内容是什么?(4分)

  (2)在古希腊时期、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们是如何体现人文精神的?各举两例说明。同时,分析各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12分)

  四、材料分析论证题(本题作为附加题)

  3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军事法庭将法西斯战犯起诉为:“破坏世界和平罪”(指策划、准备、发动或进行侵略战争);“战争罪”(指违反战争法规和惯例,包括虐待或杀害俘虏、人质、劳工,以及掠夺财产、破坏城镇等);“违反人道罪”(指战争发生前和战争期间,对任何平民的杀害、灭绝、奴役及其他不人道的行为)。

  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全世界都在深刻反思。请结合所学史实,以野蛮践踏文明,文明战胜野蛮为主题,撰写一篇反思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小论文

  注意:(1)紧扣所给主题,突出个体理解。

  (2)结合中外史实,注重材料分析。

  (3)文章结构合理,文字流畅通顺。

【篇二】

  一、选择题

  1.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背后,隐藏着严重的危机。下列不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B.贫富分化严重,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

  C.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盛行,金融不稳定

  D.汽车工业发展迅速,能源紧张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时期的美国,可能会遇到的情况不包括()

  A.银行倒闭,企业破产

  B.市场萧条,生产下降

  C.失业增多,生活水平下降

  D.农产品价格上涨,通货膨胀

  3.历史照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呈现历史的真实。下图中不能反映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情况的是()

  4.在各国应对危机的措施中,哪项措施加剧了彼此间的矛盾()

  A.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争夺世界霸权

  C.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

  D.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

  5.1934年的世界贸易额降到1929年的34%,1939年也仅恢复到50%。造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各国为应对经济危机而进行贸易战

  B.世界战争环境下没有进行贸易的条件

  C.各国的法西斯势力上台执政

  D.各国政坛丑闻层出不穷,政府信誉扫地

  胡佛反危机措施失败后,临危受命的罗斯福上台伊始,立即实行“新政”。据此回答6~9题。

  6.美国的次贷危机导致美国经济的衰退,进而引起全球经济危机。这不禁让人想起1929年的大危机。当时美国为应对这场经济危机,曾专门成立了“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公民存款实行政府保险。当时美国采取这项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就业B.恢复银行信用

  C.防止盲目竞争D.刺激出口

  7.有俄罗斯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

  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

  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

  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A.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B.大力拓展世界市场

  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积极发展知识经济

  8.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其客观作用包括()

  ①扩大生产资料市场②增加就业机会

  ③刺激消费需求④抑制物价上涨

  A.②③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9.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美国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又通过《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材料说明罗斯福政府为克服危机而力图()

  A.将临时救济与制度保障相结合

  B.将紧急救济与促进就业相结合

  C.将促进生产与刺激消费相结合

  D.将以工代赈与维护稳定相结合

  10.罗斯福总统当政后,加利福尼亚的打字员在打字机上记下这样一句话:就是罗斯福一把火烧了国会,我们也会大声欢呼:“好哇,火到底点着了!”这表明民众支持罗斯福()

  A.否定资本主义制度

  B.实施彻底的革命计划

  C.改革经济制度

  D.彻底否定民主秩序

  11.早在1933年底,经济形势刚有好转的时候,就已有人怀念自由市场经济,一位国会议员甚至在纪念林肯诞辰的演说中说:“我已经看到一位*者正在成长,他已使希特勒、斯大林、墨索里尼十分妒忌,私营企业的独立性已成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这位国会议员的目的是()

  A.讽刺希特勒、墨索里尼*

  B.肯定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美国经济

  C.借纪念林肯诞辰之机讽刺挖苦罗斯福

  D.批评罗斯福扩大了联邦政府的权力

  12.罗斯福新政的某些内容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有()

  ①强化金融监管力度,防止金融风险

  ②重视农业,强本固基

  ③建立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稳定社会秩序

  ④健全法律法规,保证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

  ⑤计划和市场只是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

  13.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就资本主义发展而言,“机会”是指()

  A.国家获得了对外扩张的好时机

  B.调整供求矛盾,经济重新获得活力

  C.部分企业获得重生的有利时机

  D.给部分政客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时机

  14.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西方的发展反映了()

  A.西方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了根本变革

  B.西方各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正逐渐消失

  D.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

  15.20世纪70年代,美英等国家逐渐形成了一种“混合经济”的发展模式,其原因是()

  ①凯恩斯主义流行并得到实践

  ②西方国家经济进入“滞胀”阶段

  ③经济繁荣发展需要新的动力

  ④自由放任盛行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③④

  1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原因不包括()

  A.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B.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

  C.消除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17.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②福利国家得到发展,政府公共开支逐年增加

  ③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④“新经济”的出现打破了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循环的规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④

  18.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推行了社会福利政策,主要影响是()

  A.强化了国家机器B.阶级矛盾基本消除

  C.促进了社会和谐D.消除了社会不公现象

  19.下面为美国1970~1979年就业人口结构表。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第三产业在战后蓬勃兴起

  B.第三产业就业人数超过了第一、第二产业

  C.是新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改变了传统的社会产业结构

  20.如果说美国的政府干预是摆脱1929年经济危机的良方,那么美国能够保持20世纪90年代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主要方法是()

  A.继续政府干预

  B.寻找新的海外市场

  C.吸引投资

  D.寻找提高生产力的知识力量

  21.1922~1929年美国经济持续繁荣,维持这种繁荣的支柱产业有()

  ①汽车工业②电器业③建筑业④纺织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股票投机过热

  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激化

  C.分期付款和信贷危机

  D.劳动人民相对贫困

  23.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首先表现为()

  A.金融危机B.通货膨胀

  C.产品过剩D.市场萧条

  24.1929年10月24日,美国爆发了资本主义历极其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一周之内,美国人在证券交易所内失去的财富达100亿美元,农场主为了销毁“过剩”的产品,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

  A.经济危机来势猛烈

  B.经济危机范围广,破坏性强

  C.经济危机给人们带来深重灾难

  D.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

  25.右图是1935年一个描述工会罢工者与试图穿越工厂警戒线的无赖打斗在一起的镜头。一个罢工者打着“法西斯主义”的标语,几名昏迷的男子躺在地上。这反映经济危机()

  A.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B.关税壁垒严重

  C.加剧了世界局势的动荡

  D.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二、非选择题

  26.为尽快恢复和发展工业,罗斯福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的措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根据本章程批准、制订或颁布的一切公平竞争法规、协议和执照,均需包括以下条件:(1)雇员组织起来进行集体谈判或出于互助互卫的目的而采取其他协同一致的行动时,不应受到雇主及其代理人的干涉、约束和压迫。(2)不得以必须加入任何公司或禁止参加、组织或协助其自选的工人组织,作为雇佣任何雇员的条件。(3)雇主应遵守经总统批准、规定的工时、最低工资或其他雇佣条件。

  ——美国《全国工业复兴法》(1933年6月)

  材料二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他们嫌罗斯福太迁就工人……在国会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条逐条逐句抄来的。”

  ——内森•米勒《罗斯福传》

  材料三“每周增加几美元的工资,更好地分配工作,工作日短一些,就会使我们数百万工资收入最低的工人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能为工农业产品支付几千亿美元的实际买主……大量失业所造成的思想混乱才是我们最沉重的负担,它是对我们社会秩序的最严重的精神威胁。”

  ——《罗斯福选集》

  材料四若是罗斯福没有这些纲领,工人们在这个时期一定会采取比当时远为进步的行动。……差不多可以肯定,他们一定会击破两党制度而建立一个他们自己的政党。

  ——W•福斯特《美国共产党史》

  请回答:

  (1)材料二反映了一部分资本家对待新政持什么态度?结合材料一分析他们持这一态度的理由。(5分)

  (2)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罗斯福“迁就工人”的出发点是什么?(3分)

  (3)结合材料四分析罗斯福“迁就工人”的做法对美国工人运动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4)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罗斯福新政同反对他的资本家之间是否存在根本的利害冲突?他们的分歧是什么?(8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1932年美国有3400万人没有任何收入,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8%。千百万人只是因为像畜牲一样生活,才免于死亡。……与之迥然不同的是,1983年美国《霍比斯》杂志记者曾到华盛顿的黑人贫民窟中搞过调查,他们写道:“在那里,差不多每个人都有一部电视,有些还是彩色的。各处都是收音机。年青人拿着手提立体音响设备,或是磨光的手提皮包,很多家庭还拥有汽车,虽然大部分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耗油量大的那种款式,在旧车市场是很便宜的,电话的使用也正常。”

  ——胡连生、杨玲《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材料二根据美国官方的数字,从1973年到1995年中期,美国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36%,而普通职工的实际小时工资却下降了14%。在80年代,所有的收入增额都归于上层的20%的职工,而其中1%占去了增额的64%。如果不以工资计,而以收入计,差距就更大,最上层的l%的人得到增长额的90%。总的趋势是,20%的上层家庭的收入不断上升,而下层20%不断下降,1993年前者是后者的13.4倍,打破了美国的历史纪录。

  ——资中筠《20世纪的美国》

  材料三1983年美国家庭股票持有情况统计表

  ——胡连生、杨玲《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与1932年相比,1983年美国贫民生活出现了什么变化?(4分)

  (2)为了解决贫民的生活问题,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9分)

  (3)材料二、三反映了美国社会的什么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7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遭受危机的打击最重,工业生产持续下降达三年之久。1932年全国工业生产比危机前的1929年下降了46.3%。经济被抛回到1913年的水平。危机遍及各工业部门。重工业部门生产下降的幅度尤为惊人。

  ……成千上万的工人被赶出工厂,流浪街头。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你对这一时期美国经济状况的认识。就当时的情况,你认为采取怎样的措施合适?

  【答案】

  1.【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危机是由于基本矛盾、生产与销售矛盾、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引起的,D项不能说明危机的原因,符合题意。

  2.【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理解能力。大危机中,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锐减,D项错误,符合题意。

  3.【解析】选C。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A项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标志,B、D两项是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C项是罗斯福为渡过危机挽救经济而采取的一项措施。

  4.【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D项加剧了彼此间的矛盾,A项是各国应对危机的措施,B、C两项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5.【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世界贸易额的下降,主要是受经济危机的影响。面对危机,各国纷纷实行贸易壁垒。故选A。

  6.【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根据题干可知,这项措施是新政中整顿财政和金融体系方面的内容,整顿银行,是为恢复银行信用,故选B。

  7.【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罗斯福上台后,为缓解大危机而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故选C。

  8.【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兴办公共工程能够拉动生产资料的投资,新工程的开工建设能提供就业岗位,工人就业后就有能力进行消费,故①②③都正确,④和题干无关,故选B。

  9.【解析】选A。罗斯福政府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这两项措施是关于失业救济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并没有提到如何促进就业,因此排除B,也没有提到促进生产与刺激消费,排除C,综合判断,再排除D。

  10.【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A、B两项的表述不正确,罗斯福不可能放弃资本主义制度,D项的表述不符合史实,只有C项是新政的内容。

  11.【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根据“1933年”“*者”“私营企业的独立性已成往事”可判断,这位议员是对罗斯福新政中干预经济的政策不满,批评罗斯福扩大联邦政府的权力,故选D。

  12.【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运用的能力。①②③④可分别对应罗斯福新政在财政金融、农业、工业、社会立法等方面的措施来分析得出。⑤也是正确的。罗斯福新政在一定程度上也吸收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某些做法。

  13.【解析】选B。本题考查分析能力。本题实际考查罗斯福新政的深远影响,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同时开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新模式,使资本主义经济重新获得活力。

  14.【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为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政策调整,它是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

  15.【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混合经济”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70年代以后的发展表现,是对经济“滞胀”现象的应对措施。

  16.【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识记能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管理,但它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

  17.【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分析能力。二战后,公共开支先是增加,后来又逐步减少,②错误。“新经济”并未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循环的规律,④错。①③正确,选C。

  18.【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社会福利政策实质是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弱势群体收益,这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A项与要求无关,B、D两项错误。

  19.【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服务信息业”是第三产业,从表中不难看出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A、B、D都正确,“新经济”是90年代兴起的。

  20.【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90年代开始,美国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

  21.【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汽车工业、电器业和建筑业等工业部门显示出蓬勃生机,④不在此行列,故选A。

  22.【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激化,引发了这次大危机。

  23.【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这次危机首先爆发在金融股票市场,进而爆发全面的危机。

  24.【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历极其严重”“100亿美元”“农场主”等信息,可以看出经济危机巨大的破坏性和广泛性,选B。

  25.【解析】选A。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中“1935年”“工会罢工者与试图穿越工厂警戒线的无赖打斗在一起”“一个罢工者打着‘法西斯主义’的标语”等信息可知,受大危机的影响,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26.答案:(1)反对态度。他们认为政府在工会组织、工时工资标准、雇佣条件方面给了工人太多的权利。

  (2)缓和阶级矛盾,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刺激经济的发展。

  (3)工人运动受到挫折,没有冲破资产阶级两党制度。

  (4)不存在根本利害冲突,都是从维护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策略不同,反对派主张对工人实行公开的暴力压迫,而罗斯福主张采取“民主”的、让步的政策。

  27.答案:(1)从1932年的一无所有,仅仅维持生存,到1983年的生活条件大为改善。(2)制定工业复兴法,保障工人的基本权益;兴办公共工程,解决就业问题;运用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政策,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等。(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亦可)

  (3)贫富分化加剧问题。主要原因:美国中上层家庭的其他收入增加,如股票收益等;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尤其是知识经济出现,拥有较高知识和技术的人才收入增加,普通职工收入相对下降;由于财政不堪重负,政府减少公共开支,缩小福利规模。(答出两点即可)

  28.答案:(1)反映美国发生经济危机,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

  (2)原因:①经济危机的打击;②胡佛政府坚持“自由放任”政策,经济危机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更加恶化;③人

  们对胡佛政府不满。

  (3)认识:当时美国经济受到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合适的措施:政府应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等。

高三历史必修二复习题.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ibh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