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复习

时间:2023-08-26 00:02: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一# 导语】学习是一次独立的行动,需要探索琢磨,艰辛由你独自承担,胜利由你独立争取。©文档大全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复习》,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4 (5).jpg

1.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复习 篇一


  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

  冷锋  暖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天气  过境前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  阴天、雨雪、大风、降温  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  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好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雨过天晴  降水的分布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  降水只出现在锋前  天气举例  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寒潮,沙尘暴  

  (二)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系统与天气(以北半球为例)

  气旋  反气旋  气压  低气压(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高气压(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运动  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  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  垂直运动  上升  下沉  天气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举例  台风  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  

  (三)锋面总是出现在低压槽处。对于锋面气旋而言,东侧一般为暖锋,西侧一般为冷锋。

2.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复习 篇二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例多云的白天温度不太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例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等。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增温,产生地面长波辐射

  ②大气中的CO2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

  ③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3、影响地面辐射大小(获得太阳辐射多少)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不同,导致地面受热面积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长短,是影响的主要因素,同时,它的大小受下垫面因素(反射率)和气象因素等的影响。

3.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复习 篇三


  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直射点的经纬度确定:纬度由直射纬线的纬度确定,经度由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决定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即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点,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点。

  (4)判断昼夜长短: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5)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

  某纬度正午太阳高度=900-该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差(纬距)。

4.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复习 篇四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2)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3)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4)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3)某地全年的情况: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月22日出现值,12月22日出现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小值,12月22日出现值;回归线之间地区,值出现在直射点经过该纬度的时候(即太阳直射),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

  3、季节的形成和划分:天文四季(一年中太阳高度、昼长最长的季节为夏季,反之为冬季,例如我国传统的四季)、气候四季(北半球夏季6、7、8,冬季12、1、2)

  4、五带的形成和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来划分。

  回归线=黄赤交角度数,极圈=90度-黄赤交角度数

5.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复习 篇五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j1l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