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耽爱国诗词]关于爱国诗词的原文及注释

副标题:关于爱国诗词的原文及注释

时间:2022-01-13 04:32:4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诗词鉴赏# 导语】爱国诗是诗歌题材的一种。就是把自己对祖国人民的热爱,用诗歌这种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诗歌题材。爱国是炎黄子孙的不解情结,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面®文档大全网就给大家介绍下关于爱国诗词的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




关于爱国的诗词篇一

  《苏曼殊·东居杂诗》

  流萤明灭夜悠悠,素女婵娟不耐秋。

  相逢莫问人间事,故国伤心只泪流。

  【注释】

  流萤:飞行不定的萤火虫。悠悠:漫长、悠远。素女:即素娥,神话中月宫嫦娥的别称,也泛指月宫仙女。婵娟:容颜美好貌。

  【鉴赏】

  这一组诗共十九首,是作者1914年于日本养病闲居期间写的。此选其中一首,本诗通过秋夜景色的描写,渲染出一片凄冷的环境气氛,烘托了诗人在辛亥革命失败后找不到出路的苦闷心理和为国事而消极感伤的心情。

  这首小诗由景物起笔,看到那时明时灭的流萤,诗人感到秋天的夜是多么漫长难耐;仰望碧空,似乎觉得那美丽娇好的嫦娥也禁受不住秋夜的清冷寂寞。虽在言景,实发心声,是特定环境下内心情愫的真实流露。

  作者写此诗时,袁世凯已接任大总统,正积极准备复辟帝制。在诗人看来,祖国正处于长夜难明的一片黑暗之中。正像嫦娥面对碧海青天,不耐悠悠秋夜的寂寞冷清一样,诗人远怀多难的故国也深深感到难以忍受的痛苦和悲凉。作为一位多愁善感的才子、诗人、情僧,曼殊虽然此时已经出家十年,但应该说他依然是俗根未断、尘缘未了。国事、家事、天下事时刻萦绕在他的心头,使他很难做到心如止水,四大皆空。“相逢莫问人间事”恰好是他对人间事抛撒不开的表现。“莫问”岂止是莫消问、不必问的意思,更多的含义是不堪问,不忍问。辛亥革命后的政局,军阀之间的战乱,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哪一件事谈起来不叫人伤心流泪呢?

  本诗前两句借景抒情,融情入景,渲染起一片秋夜漫漫、寂寞凄凉的气氛;后两句明说“莫问”而实则深深系念,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注和忧虑。尽管由于当时他看不到光明,诗的情调显得悲观消沉,但无论如何,从这些凄婉的小诗中,我们总能感到诗人对多难祖国的脉脉深情。




关于爱国的诗词篇二

  《陈玉树·乙酉春有感》

  鸡陵关外雨潇潇,猘犬狂奔去未遥。

  瘴海珠江驰露布,金戈铁马逐天骄。

  旌旗日影军容壮,草木风声贼胆摇。

  一纸中枢催罢战,也应羞见霍嫖姚。

  【注释】

  ①鸡陵关:即镇南关,在广西凭祥市西南。猘犬:狂犬,比喻法军。②瘴海:指湿热空气弥漫的南海。露布:不加封闭的公开宣布的告捷文书。③草木风声:前秦苻坚在淝水之战中,被晋国打得大败,看到八公山上草木,听见风声鹤唳(li),都以为是晋兵。④中枢:中央所在地,指清政府。霍嫖姚:即西汉时的名将霍去病。汉武帝时任嫖姚校尉,后升任骠骑大将军。他曾六次击败匈奴。

  【鉴赏】

  这首七律,是作者在乙酉年(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对中法战争抒发感想的诗篇之一。首联,写景叙事,渲染出战地气氛和形势。“雨潇潇”三字,既描绘了当时的险恶气候,又蕴含着我英勇将士,不顾雨淋路滑乘胜追击侵略军的顽强进击精神。诗人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描述了败军像疯狗一样拼命夺路逃跑的狼狈景象。

  颔联,继上联歌颂老将冯子材在镇南关率部大败法军,接着以饱蘸豪情的笔触,展写了南海上、珠江畔又急速传来痛打落水狗的胜利喜报。两条战线同时告捷,真是大快人心!这里,金戈铁马虽为成语,但一经铸入新句,含意便开拓深远,一幅幅将士横枪跃马、冲锋陷阵、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群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正因为我将士的雄姿英发,顽强拼搏,才把自命是天之骄子、猖狂一时的法军打得“猘犬狂奔”和“贼胆摇”。因此,第四句在结构上又起着承上启下的钩连作用。

  颈联,以对比手法,进一步描绘我、敌双方胜败图景。上句总写我反侵略部队的雄壮军威军容;下句用苻坚兵败淝水典故,喻写法军胆战心惊、狼狈逃窜的丑形。这一联,诗人走笔工巧,字里行间,烘托出一幅有色、有声、有形、有态、有影、有内心活动的交响画面,给读者以真实、生动的美感,增强了艺术表现力。

  尾联,笔锋陡转,辛辣地嘲讽清廷的卖国罪行,斥责投降派断送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换来的胜利成果。并以霍去病喻冯子材、刘永福等抗敌将领,痛谴卖国贼的无耻行径。

  全诗感情奔放,回荡着爱和恨的交响,迸发出褒与贬的共鸣。它是一首赞歌,也是一篇檄文,洋溢着爱国豪情,贯穿着挞伐怒气,这便是诗人写此诗的“有感”题旨。




关于爱国的诗词篇三

  《令狐楚·少年行·其三》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注释】

  河湟地:黄河与湟水交汇流域,即河西陇右一带,其地为今甘肃、青海东部。不拟:不打算。

  【鉴赏】

  少年行,乐府歌曲名,多以少年任侠尚义、报国立功为题材。令狐楚所作共四首,此为其三。

  唐代安史之乱以后,河湟一带为吐蕃所侵占,沦陷数十年未能恢复,朝野爱国之士,莫不以收复河湟为己志。令狐楚此诗,即通过对少年英雄形象的描绘,抒发了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爱国热忱。

  起句借物写人,设词精巧。明艳如霞的雕弓,欺霜傲雪的宝剑,映衬出人的精神风采,一位英姿飒爽的少年英雄便兀立在读者眼前。接句写出征的情景。咸阳,此代指都城长安。少年英雄背弓佩剑,迎着猎猎秋风,纵马离京,奔赴杀敌前线,其情其景,豪迈中透出苍凉慷慨的意味。如果说首句是一个静态特写,那么次句便是长镜头的动态描绘,一静一动,一虚一实,组合成一幅鲜明生动的少年英雄出征图。

  三四两句由描绘转为议论,点明少年辞京去国的目的,突现全诗主旨。在古人心目中,君与国是联为一体的,天子之地即指国土。“未收”、“不拟”两句构成一组因果关系,抒写出少年以身许国、义无反顾的壮志与赤忱。汉代名将霍去病曾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之语(见《史记》),这里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

  此诗将情景描绘与抒情议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象鲜明、气格刚健,言浅意深、语短情长,末两句既是少年英雄走马出征时的豪情抒发,也是作者报国心声的真实流露,强烈的爱国情感,足以撼动人心。

关于爱国诗词的原文及注释.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jE7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