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几道的菩萨蛮|宋词:晏几道《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原文译文赏析

副标题:宋词:晏几道《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原文译文赏析

时间:2022-04-09 13:09:0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能力训练# 导语】全词语辞清美婉丽,情感真挚凄哀,风格含蓄深沉,令人可观可叹。下面是®文档大全网分享的宋词:晏几道《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原文译文赏析。欢迎阅读参考!



  《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


  宋代: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译文】


  她拨响音色哀怨的筝,弹奏了如此凄美的一曲,一声声愁绪,仿如碧波荡漾的湘水。她的纤纤玉指,划过十三根筝弦,细腻地传达出内心浓稠的怨恨。


  面对宴间宾客,她清澈的目光缓缓流动,筝柱斜列着,仿佛斜行的大雁的行列。当曲调弹响到最哀伤的那一刻,她仿如春山般的两道黛眉,就这样慢慢地低垂了下去。


  【注释】


  弄:演奏乐曲。湘江曲:曲名,即《湘江怨》。相传舜帝南巡苍梧,二妃追至南方,闻舜卒,投江而死。后人以此为题材写成乐曲。


  十三弦:汉史游《急就篇》之三颜师古注:“筝,亦小瑟类也,本十二弦,今则十三。”秋水:秋天的水,比喻人(多指女人)清澈明亮的眼睛。


  慢:形容眼神凝注。


  玉柱斜飞雁:古筝弦柱斜列如雁行,故又称雁柱。


  春山:喻美人的眉峰。眉黛:古代女子用黛画眉,故称眉为眉黛,黛,青黑色的颜料。


  【赏析】


  这是一首写歌女弹筝的词,或有所寄托,或纯写眼中所见之人,耳中所闻之曲,不必深究。


  开篇先点出乐曲的格调,首先,用的是筝,而筝声向来苍凉柔婉,适合表现哀怨、哀愁的情绪,而歌女所弹奏的也正是类似湘江故事的哀伤曲调。乐曲本是要靠耳听,而无法目见的,但词人却突然从听觉转向视觉,说“声声写尽湘波绿”。这种修辞手法叫作“通感”,也称“移觉”,即将不同感官所感受到的诸如听觉、视觉、触觉、嗅觉等感触沟通起来。因为文字最方便描写的是视觉,而对于听觉则相对难以描摹,所以用视觉来比拟听觉——澄碧的湘流。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说,确实易使人产生哀愁的情感.于是便以通感的手法来比喻筝曲。


  上阕后两句点明了通感所表述的含义,并点出弹筝人的身份——女子,在以筝弹奏“幽恨”之曲。


  下阕开篇也是视觉,重点从筝曲转换到弹筝之人,在宴会席间,沉静地弹筝,“秋水”也即澄澈的目光缓缓流转,表明弹筝的女子完全把整个身心都融合到所弹奏的筝曲中去了。而赏其弹奏者眼中所见既有澄澈目光,也有斜行的筝柱,也将筝和人合为一体,仿佛这乐声不是从筝上弹出,而是从弹筝女子心中涌出一般。正因如此,才能在筝声弹奏到最凄婉断肠的那一刻,女子缓缓垂下双眉,表情与乐声浑然一体,吐尽了胸中的哀伤和怨恨。


  全词语辞清美婉丽,情感真挚凄哀,风格含蓄深沉,令人可观可叹。


  扩展阅读:轶事典故


  大观元年(1107年),权倾天下的*相蔡京在重九、冬至日,几次派人请晏几道写词。晏几道无奈之下,写了两首《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凤城歌管有新音”“晓日迎长岁岁同,太平箫鼓间歌钟”,竟然没有一句言及蔡京。一个的拍高官马*以求升官的机会就这样流逝了。不识时务的晏几道终其一生,也仅做到通判这类小官。


宋词:晏几道《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原文译文赏析.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jry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