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招聘#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为大家准备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阅读理解
1、有不少人在三五少年时,见到中老年人的世故和冷漠,对明知应加斥责、诛伐的世态无动于衷,实质上是怯懦或倦怠却故作有修养的高明状深为不满,暗暗立下誓约乃至公开宣称:我将来绝不愿这样,要把青春的锐气保持到暮年。
句中“对”这个介词所管的对象是()。
A.明知应加斥责、诛伐的世态无动于衷
B.明知应加斥责、诛伐的世态
C.明知应加斥责、诛伐的世态无动于衷,实质上是怯懦或倦怠却故作有修养的高明状深为不满
D.明知应加斥责、诛伐的世态,实质上是怯懦或倦怠却故作有修养的高明状
答案:C
2、皮肤美是人体美的一个重要特征。面部皮肤是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健美的面部皮肤可增添人的资色,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与精神面貌。中国大多数人属于黄肤色人种,光洁柔润、白里透红的颜面,是历来人们所称道、羡慕和追求的。关于这段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还有其他的肤色的人种
B.中国人的肤色是最美丽的。
C.皮肤美也是衡量人体美的一个标准。
D.从面部肤色可判断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答案:B
3、传统认为,哺乳动物冬眠的奥秘在于心脏。无论冬眠动物,还是非冬眠动物,甚至人类,其心脏工作原理是相同的。当钙离子流进心脏的细胞时,就引起心脏收缩;当钙离子随即排出细胞时,心脏又开始舒张。但是随着温度的降低,非冬眠动物的心细胞排除钙离子的能力明显降低,从而使心脏的舒张越来越困难,最后导致死亡;而此时冬眠动物的心脏细胞则完全与此相反。因此心脏细胞调节钙离子浓度的机制,是冬眠时心脏正常活动的关键所在。对冬眠动物心脏工作原理的解说,符合文意的是:
A.当心脏收缩时,钙离子流进心脏细胞;当心脏舒张时,钙离子从心脏细胞中排出。
B.随着温度的降低,心脏细胞排除钙离子的能力也相应提高
C.即使在低温条件下,心脏仍能保持与非低温条件下收缩和舒张的原状不变
D.心脏细胞排除钙离子的能力明显增强,从而使心脏的收缩也随之增强。
答案:B
4、一篇议论文有了正确而鲜明的观点,还必须有确切而充分的材料来证明。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材料就是论据。论据分为两类:一类是用有代表性的例,可靠的实和确凿的统计数字来充当,叫实论据。另一类是人们公认的道理、格言、谚语等,叫道理论据。一篇文章,运用实论据来证明观点,这种论证方法我们称它为“摆实”。运用道理论据来证明观点则称为“讲道理”。以上文字所讲述的主要内容是:
A.议论文既要有论点,也要有证明论点的论据
B.议论文要有充分的证明材料
C.议论文中两类不同的论据
D.议论文中“摆实”和“讲道理”都必不可少
答案:C
5、听莫扎特的音乐能够提高智商,这被称为“莫扎特效应”。无论“莫扎特效应”有无这样的神奇效果,音乐在陶冶情操、抚慰心灵上的作用正在逐步显现出来。人类离不开音乐也是显而易见的事实。通过这段话,可以知道的是:
A.作者认同“莫扎特效应”。
B.作者认为音乐能提高智商
C.看不出作者是否认同“莫扎特效应”
D.音乐在大脑的开发方面起关键作用。
答案:C
6、人不仅要生存下去,而且更要出众,人类之不朽并非只因他在万物之中有着无穷尽的声音,主要的是因为他有心灵,有同情、牺牲以及忍耐的精神,而诗人、作家的责任就在于写这些事情,他们有权利帮助人类升华精神世界,提醒人们过去有的光荣,如勇气、荣誉、希望、自尊、同情及牺牲精神,诗人的作品不只是人类的记录,也可以说是帮助人类生存及超越一切的支柱。
下列对画线处理解正确的是()。
A.诗人所创作的作品是帮助人类生存及超越一切的支柱
B.文学作品不仅是人类生存的客观记述,而且还要在升华精神世界上发挥作用
C.诗人要帮助人类升华精神世界
D.作家的责任是要把人类在万物之中的无穷尽的声音都记录下来
答案:B
7、在结构主义盛行的文化背景下,在功利取向为主导的市场经济中,人们缺乏理性向道德妥协的意识,迷信于理性计算,从而使得信仰与道德日渐荒漠化,信仰的缺乏必然造成人无法对生活及生命的意义进行完整解读,缺乏对规则的敬畏,从而信仰被理性“杀死”。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理性和信仰的相互对立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标志
B.在现代社会,理性需要向道德妥协,人需要有信仰
C.迷信理性,会导致信仰缺失、道德沦丧
D.在现代社会,道德和信仰的形成非常困难
答案:C
8、事实上从九十年代开始,绿色经济的研究者就语言,按照的康德拉吉耶夫经济长波理论或熊彼特创新周期理论,在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内容的第五次创新长波之后,即将来临的是以资源生产被革命特征的第六次创新长波,而这个长波的意义就是开创以低碳能源为特征的生态经济新时代,哥本哈根国际气候会议将会实质地启动这个绿色经济的新长波,并到2020年进入*,不管哥本哈根会议的具体结果如何,世界肯定将走低碳经济的绿色发展道路。
这段文字主要在说明哥本哈根国际气候会议的()
A.理论基础
B.时代背景
C.重要意义
D.前景展望
答案:C
9、作为一种力量,文化力不是一种直接作用的力,其显现发挥必然是通过一定的体裁或媒介,要么是耐着于人们的思想观念或是精神理念上,要么是物化在一定的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上,只有通过精神的或者物质的载体,文化力才有了真实的存在,也就是说,文化力并不是那种立竿见影式的显在力量,不可能由人们随心所欲地控制和主事,这也是千百年来人们对文化力认识一直甚为模糊的根源原因之一。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意在()
A.说明文化力是一种软实力
B.表明文化力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
C.阐释文化力本质上具有依赖性质
D.解释人们对文化力认识不清的原因
答案:C
10、吕叔湘老先生说,人长着嘴巴“不光能吃饭,还能说话”。但长久以来,人们说话的权利却被束缚着。在古代的时候,人分尊卑贵贱,地位常使卑者噤若寒蝉。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在康德那里,就是“启蒙”。不是要将自己的观点强行灌输给他人,而仅仅是帮助别人抹去蒙在他心上的那一层灰尘,帮助他们认识自己。
对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法律赋予的民众的表达权,不分三、六、九等
B.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人天生是会说话的
D.说话既是民众的能力,也是法律赋予民众的权利
答案:C
11、我们今天的劳动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为得到今天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而付出的劳动;一部分是为未来的发展而预先支付的劳动。当这两部分的比例前者大于后者时,说明我们的劳动尚处在较低级阶段;而后者远大于前者时,则说明我们的劳动层次得到了很大提高。因此,只有通过社会发展、进步,提高人们的效率和层次,才能真正实现人类自身的彻底解放。对上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今天我们的劳动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
B.在现代社会,任何人从事的劳动都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C.劳动层次的提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D.如果我们多选择一些为未来的发展而预先支付的劳动去从事,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取得更快的发展
答案:C
12、从众心理,是社会心理的普遍现象之一。所谓从众,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或违背自己的意见,使自己的言语、行为保持与群体一致的现象。这种现象就是从众,即群体能产生压力,使人们的思想在压力下趋于一致。这段话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
A.从众心理在实际工作中产生的是消极的效应
B.在实际工作中,工作群体应当更为强调人的个性
C.个体从众达到一致或是*服从,或是自愿接受
D.个体对群体越信任,个体的行为就越容易趋向群体行为
答案:B
中国建设银行总行综合类校园招聘真题(含答案).doc正在阅读:
2017广东佛山顺德养正学校招生计划10-11
2019年2月证券从业资格报名入口:中国证券业协会09-01
2017年三校生江西高考计算机|2017年江西高考真题:英语12-01
2023劳动合同模板范本(通用10篇)10-10
我们班的女汉子作文800字08-07
我想当一回老师作文400字11-03
小学生未来的学校作文400字【五篇】12-20
儿时的“玩笑”作文1000字10-03
这,也是最美的作文500字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