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不厌”,方能“诲人不倦”——读《陶行知教育文集》有感(1)
寒假即将开始,在网友的推荐下,购买了《陶行知教育文集》这本巨著,作为寒假必读书目。书到手后,即断断续续地读了。
今天读到《学生的精神》一文,当读到:“例如我们来教一班小学生,倘若自己全不加研究,只照 着别人编的书本,自己抄的老笔记,依样画葫芦的教去,当学生的固然不能受多大的益处,当教师的也觉得不胜其烦,没有多大的趣味。”
读了这段话,如鲠在喉,仿佛说到我们的心坎上,或让人有所顿悟。
这篇文章是陶行知1925年10月在湖南的一次演讲,离现在近百年了,可依然适合今日之教育,切中当下教育弊端。难怪陶公被称为大家,其作品被誉为教育经典。
首先,要有课程意识。教材无非是例子,作为教师要树立课程意识,大胆开发课程资源,不能唯书本为条框。否则,就是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提倡用教材,就是要求“语文老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师有了课程意识,就要加强研究,根据实际尝试开发校本课程、师本课程,不“只照着别人编的书本”去教,开拓语文教学范围,增强语文的趣味性。“尝试改变问候语”,就是根据几十年来,上课下课老师和学生一成不变地喊着“同学们好”、“老师好”“同学们再见”、“老师再见”而改变的。当我对学生说,把上下课的问候语改成用名言等问候时,学生非常赞同。经过尝试运用,很快学生喜欢上了这种问候方式,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几百条名言警句。于是我把做饭写成文章,被《小学语文教学》刊登了。
这让我想起吴忠豪教授说的话,“对小学生而言,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可以为他一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语言材料的积累与语文能力的发展是成正比的,是‘过了这村儿没这店儿’的。”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就是要想方设法地开展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为其终身发展奠基。
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只有教师自身水平高了,课堂自然就会充满生机,学生就会喜爱,就会有所受益。在这样的课堂里学习,师生其乐融融。可是,反观当下,大多教师因为自身因素,或者其它原因,多是抄现成的备课笔记,“依样画葫芦教去”,很少有自己写备课笔记的。这样的做法,几十年不变,拿着别人的经验,不管适合不适合,照搬照用,结果自然不对路,效果可想而知。自己是苦不堪言,很快生发厌恶之情,或者得过且过。如果老师善于研究,必有所得,然后将其传给学生,这样学生自然受益较多,作为老师的自然也觉得充满乐趣。正所谓只有“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介绍一位历史老师上的一节成功的公开课。课后听课老师问:“……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小时吧?”那位历史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大约15分钟。”
如何用一生来备课,无非是读书学习,不断丰富自己,这样才能上好每一节课,给学生更多的收益。
由此看来,只有教师善于读书、学习,不断积累,不知厌倦,才能担负教育的重任,才能育人不知疲倦。
正在阅读:
“学而不厌”,方能“诲人不倦”01-30
2023年2月福建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所属事业单位招聘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简章[579人]02-06
早上好的问候语最新大全06-26
速看!2022年江苏泰州靖江市幼升小学校施教区划分和招生办法发布07-22
2019年9月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领取时间_2019年3月上海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生须知09-28
真不简单作文900字11-19
宁夏2024年MBA考试报名入口(2023年10月8日开通)10-08
一件悲伤的事作文400字06-13
小学三年级?08-27
乡村“鸡”遇作文700字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