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杜甫翻译-杜甫的诗词《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赏析

副标题:杜甫的诗词《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赏析

时间:2022-03-30 15:26:2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诗词鉴赏# 导语】《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思念李白的一首诗。杜甫与李白情谊深厚,李白被放逐,杜甫写了不少思念李白的诗,此诗是其中的一首。下面®文档大全网就给大家介绍下杜甫的《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欢迎阅读!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唐•杜甫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


  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


  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


  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


  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


  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


  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


  处士祢衡俊,诸生原宪贫。


  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


  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几年遭鵩鸟,独泣向麒麟。


  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


  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


  已用当时法,谁将此义陈。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


  莫怪恩波隔,乘槎与问津。


  【赏析】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两句,是杜甫对李白诗歌艺术成就的热情赞颂,历来被人们看成是描写李白的佳句。据载,李白初至长安,贺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其为文。白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且贺知章读李白的《乌栖曲》后说:“此诗可以泣鬼神矣!”杜甫根据这些史实,浓缩成“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两句,赞扬李白妙笔生花,才华超绝。这两句以高度夸张的手法,精妙绝伦的语言盛赞了李白诗歌强大的艺术魅力:李白的诗歌气势磅礴,“落笔”能惊动狂风暴雨;李白的诗歌感人肺腑,诗成能使鬼神哭泣。杜甫对李白的赞誉,并没有言过其实,作为“诗仙”的李白,确实有资格接受这一盛赞。从这里可以看出杜甫对李白的推崇和钦敬。





  扩展阅读:杜甫诗词的后世影响


  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甫的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运用的艺术手法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偁、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


  杜甫在他的有生之年以及他去世后的一些年,没有受到多少嘉奖和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他在风格和格律上的创新所导致的,某些评论家认为其中的有些作品仍然很大胆古怪。在世时关于他的资料几乎没有,只有6名诗人共11首诗。而且这些诗关于他的影响这一方面,都没有提及他是诗歌和伦理观点的模范。


  公元九世纪时他的作品开始出名,早期的正面积极评价来自白居易,他推广了杜甫部分作品伦理观点,尽管他只在杜甫的部分作品中找到这些观点。除了白居易,还有韩愈,他撰文以此批驳反对李杜的声音,捍卫了他们的美学地位。同时,这两位诗人的诗文中都有杜诗的影子。杜甫就像孔庆翔说的一样是“中国影响随着时间不断增长的诗人”。


  公元十世纪初,五代前蜀诗人韦庄找到了草堂遗址,重新修建茅屋,使之得以保存。这一个时期,中国刮起了“新乐府运动”的狂潮,杜甫作为这一次现实主义诗歌运动的启发者备受推崇。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自白居易后,影响了皮日休、曹邺、聂夷中、杜荀鹤等人的创作,从而形成一个现实主义诗派,在晚唐的诗坛上独领风骚。





  扩展阅读:杜甫的人物评价


  唐代韩愈:①独有工部称全美,当日诗人无拟论。(《题杜工部坟》)②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


  唐代白居易:(杜诗)贯穿今古,缕格律,尽工尽善。(《与元九书》)


  唐代元稹:杜诗浩荡津涯,处处臻到。(《叙诗寄乐天书》)杜甫天才颇绝伦,每寻诗卷似情亲。怜渠直道当时语,不著心源傍古人。(《酬李甫见赠》)


  北宋司马光: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也。近世诗人惟杜子美最得诗人之体。(《续诗话》)


  北宋苏轼: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王定国诗集叙》)


  宋代叶梦得:诗人以一字为工,世固知之,惟老杜变化开阖,出奇无穷,殆不可以迹捕。(《石林诗话》)


  宋代许顗:老杜诗不可议论,亦不必称赞,苟有所得,亦不可不记也。(《彦周诗话》)


  南宋陆游:文章垂世自一事,忠义凛凛令人思。(《游锦屏山谒少陵祠堂》)


  清代彭定求等: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全唐诗》)


  近代鲁迅:我总觉得陶潜站得稍稍远一点,李白站得稍稍高一点,这也是时代使然。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刘大杰《鲁迅谈古典文学》)杜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名人·杜甫》)


杜甫的诗词《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赏析.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lLi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