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的关系-关于电子政务建设办公室信息化的调研报告

副标题:关于电子政务建设办公室信息化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3-08-19 09:51: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关于电子政务建设办公室信息化的调研报告
  在上级党委的指导下,我办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通过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座谈会等形式的活动,对我区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区政府信息化建设现状
  我办根据区政府信息化建设规划设计,利用波分复用技术,采取租用新联通(原网通)*光纤方式,统一构建起覆盖全区党政群机关,集数据、语音、视频等多业务综合传输网络体系。以区政务内网平台和外网平台为基础,以全面深化、拓展应用为核心,逐年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目前内外政务网已覆盖各乡镇、街道、区直各部门和副处级企事业共123个单位,以及主要道路(卡)口、重点部位(村街)共86个点位。
  (一)统一构建“信息网”网络平台
  1、“信息网”是区政府门户网站,是我区政府信息发布的总平台,是对外宣传、展示形象的窗口,同时也是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一个重要的信息沟通桥梁。目前网站已联接81个区政府部门及有关单位,网站包括走进、动态、政务公报、热点问题、政民互动、网上办事、城市建设、政府采购、服务指南等十几个栏目。
  2、依托“信息网”网络平台,我们先后建立了行政许可服务、农村管理信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劳动力资源管理、邮件和短信六个应用系统。
  (1)行政许可服务网。为了方便群众,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我办特别在信息网上建立行政许可服务二级站点。企业和群众通过互联网访问许可服务中心服务网站,即可实现网上申报、网上下载表格、网上查询结果和网上行政投诉等业务。
  (2)农村管理信息系统。为了促进农村管理现代化,推动农村管理信息化,我办于8月建立了“农村管理信息系统”,对农业发展、乡镇经济、财务管理、企业经营等方面进行数据采集并录入,方便领导和群众了解农村的各方面情况。
  (3)劳动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借助市农委在全市进行“农村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机遇,我们根据区劳动局的实际业务工作需求,本着综合利用和整合资源的原则,开发了劳动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以此来实现对全区劳动力资源的动态管理。该系统收录了具有区常住户口的劳动力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享受低保、技术专长和等级、就失业情况等相关信息,基本形成了辖区的村(社区)、乡镇街道、区三级劳动力资源数据库框架,为下一步构建人口领域基础数据库奠定了基础。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目前新农合网络采取*设备接入方式,已连接39家医院和40个结报处及45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共537个单位,该系统具有网络化监督管理、网上结算、即结即报和实时数据交换等功能。市领导对新农合网络系统给予了高度评价,参合农民也感觉到了网络方便、快捷。现在无论是新农合管理办公室还是区级领导,随时可以在网上监测各乡镇参合农民的就医动态信息。
  (5)短信系统。为配合oa系统及时有效传递信息,我办专门建立了短信系统。实现会议通知、公文下发等方面的手机短信同步提醒,目前已累计发送短信4万余条。比如每年夏天用电高峰期,供电公司通过短信系统向重点企业及时发布电力预警信息,区团委利用短信系统为团员青年就业提供信息帮助。
  (6)电子邮件系统。我办为全区党政各部门均开通了电子邮箱,用户达到1000多个。通过电子邮件实现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即发即收,极大地方便了各部门之间的工作。
  (二)统一构建“党政办公网”网络平台
  1、“党政办公网”网络平台是党政群机关(含区人大、区政协)及其各部门和副处级企事业共116个单位的网络办公窗口。目前开设了领导讲话、工作动态、通知通告、近日要闻、工作研究等9个栏目。
  2、依托“党政办公网”网络平台,先后建立了办公自动化(oa)、社会应急指挥、行政审批三个应用系统。
  (1)办公自动化(oa)系统,该系统主要实现上下级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文件收发和一般性材料网上传送等功能。目前,区五大机关及党政各部门的文件全部实现了网上接收与发送,41个党政部门的98个工作流程实现了网上办理。
  (2)社会应急指挥信息系统。该系统包括地理信息、基础平台、应急信息受理、预案指挥、决策支持等子系统,建立起统一的应急处置平台,以实现应急联动各个部门的网络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也便于实施统一的指挥调度。按照平战结合原则,该系统既支持处理一般事件又能及时处置重大突发事件。指挥中心统一接警后,按部门职责通知处警。
  一期建立六个应急分中心:水务局、人防办、地震办、民政局、卫生局、消防中队。各应急分中心分别放置一台处警终端计算机。应急管理中心通过网络将处警单发送到所辖处警单位,同时启用三方通话功能。处警信息可通过联动指挥网传输到远程处警单位计算机终端,并发出提醒音。处警完毕,处警单位需通过计算机终端进行信息反馈。
  (3)行政许可中心行政审批和效能监察系统。目前区行政许可中心服务大厅进驻23个部门,共165个事项。网上审批和网上评议等业务通过此系统将得到实现。
  3、依托“党政办公网”网络平台完成市垂直专网接入
  目前,在“党政办公网”网络平台与市政务专网对接的基础上,完成了区委组织部、区政府办、信访办、法制办、审计局、统计局与市有关部门的联网。
  4月区审计局与市审计局专网对接成功,提供了两级审计部门的数据传输通道,审计项目实现了网上管理和控制,审计机关信息资源实现了互联互通和共享,审计人员培训实现了网上教学。区审计局利用应用现场审计师系统(oa)对已有电子账的8个单位进行了计算机审计。
  同时利用已建目录体系,还完成了国家目录体系原型试点工作。该体系可以通过市政务专网直接检索市级、各区县的文件目录,也能为将来方便检索国家部委文件目录和建立我区目录体系奠定了基础。
  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网办公自动化(oa)系统未能得到真正使用。目前办公oa系统使用双轨制,在使用oa实现一般性文件网上收发的同时还存在纸制或电话的传达方式。
  (二)重硬件轻软件,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水平低。我区网络资源基础和电子政务应用虽处于全市区县前列,但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水平却远远落后于国内先进地区,尤其在为社会提供网上在线服务等方面,与先进地区依然存在很大差距,没能发挥硬件基础的效能。
  (三)缺乏循序渐进的信息化培训和辅导。目前政府公务人员的信息应用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培训时间短人员多,培训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很多信息管理知识没能得到深入学习,培训的效果不理想。
  (四)各部门组织机构不健全。我区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个别单位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信息化办下级机构不能独立设置,从事信息化工作人员多为兼职,给信息化向下一层推进带来了难度。
  三、今后建设方向
  从总体上看,我区政府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设施建设虽已基本到位,但各项应用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一)以确保业务发展为前提,完善电子政务专网。我区的电子政务专网已经建成,随着各应用系统的跟进,首先要完成网络的全覆盖,其次根据各应用系统的需求,及时完善存储、备份、安全机制、ca认证等系统建设,确保各应用系统的顺利实施。
  (二)从门户网站建设入手,逐步实现“网上办事”。“网上办事”,就是要以门户网站为枢纽,结合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以“一站式”的办理和不受时空限制的“在线服务”为突破口,实现网上办事、网上服务,提高为民服务的水平。
  (三)加大资源整合力度,进一步提高共享能力。以公文交换系统为基础,逐步推广“网上办公”。“网上办公”是要通过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建立一套区级政府统一的综合办公业务系统,并从机关内部业务量的公文流转着手,统一公文交换,以达到规范格式、整合资源、节约经费的目的。
  (四)以“四库”建设为目标,逐步完善信息资源库。政府掌握了绝大多数的信息资源,为满足社会对政务信息资源的迫切需要,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政府信息资源库的规划和开发势在必行。资源库将根据国家确定的政务信息资源建设专项规划、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组织有关部门做好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数据库的“四库”建设。
  四、今后建设具体措施
  (一)加强基础数据平台建设
  以人口基础数据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为切入点,逐步整合各职能部门相关人口、空间地理基础数据资源,完善并建立各职能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实现资源共享。
  1、完善并建立人口相关职能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在人口基础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的基础上,完善劳动管理信息系统和新农合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全区教育师生人员信息管理系统、整合并建立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以及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系统。
  2、完善并建立空间地理相关职能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在全区空间地理基础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的基础上,完善城市管理相关职能部门空间地理基础数据的应用系统建设;整合区规划局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建立全区统一“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通过交换与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二)加大资源整合力度
  资源整合主要包括网络资源整合和信息平台整合两部分。
  1、在区电子政务综合传输网络的基础上,整合视频监控(公安、城管)、公共卫生、新农合、城管、应急等网络资源,实现网络资源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尤其是市垂直部门与区直部门的网络整合,加大组织协调力度,积极争取网络互联与资源共享。
  2、随着我区党政机关及部门的信息化应用进程不断加快,以“平战结合、综合利用”为原则,加大力度整合“人民防空指挥平台、城市管理平台、应急联动指挥平台、国防动员指挥平台和电子政务平台”5大平台,既能保证资源共享,又能有效避免重复建设。
  (三)强化安全管理
  加强政务网(内网与外网)的网络审计、入侵检测,强化业务数据的安全统一存储备份。在日常维护中,加强电子政务系统网络日常巡查与检测,做到主动发现,及时处理,确保系统网络安全、稳定、通畅。
  (四)抓紧信息化干部培训
  从“人员管理与制度建设”入手,加强对各部门网管员、信息员的管理,并建立系统、网络运行管理制度,使其得到规范管理。强化机关各部门人员的信息化技能培训,加大信息化知识、计算机操作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力度,努力建立一支信息化技能水平高的队伍。
  篇二:关于电子政务建设办公室信息化的调研报告
  摘要:通过对福建省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现状的调研,从政府门户网站建设,G2C、G2B双向互动,电子政务革新与人才队伍建设,以及面向公众服务为核心的流程优化等方面对福建省电子政务的基本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出福建省县级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福建省县级政府电子政务流程优化及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电子政务,政府门户网站,服务型政府,信息公开,政民互动,县级政府,数字福建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强调了电子政务在政府改革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当前,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应当深化“创新服务型”发展理念,优化和梳理电子政务流程,切实提高电子政务的应用成效,为建设服务型、责任型、效能型和创新型政府作出新的贡献。
  为了扎实推进“数字福建”的建设与应用,加快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强化网上信息服务,提升福建省信息化建设水平,福建省政府于2003年4月在福州市启动了“数字福建”的鼓楼、武夷山电子政务示范工程,启动了社区信息化建设,构建了以数据信息服务中心为核心大平台的“数字示范区”总体框架。自“数字福建”的“十五”和“十一五”专项规划实施以来,全省政务信息网络工程已基本建成,一站、两网、四库以及各个政务应用系统建设初具规模,福州、厦门、泉州三大中心城市相继启动了“数字城市”工程建设,开展了城市电子政务、商务、金融、物流等信息化应用服务工程,进一步推进了信息技术在涉及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金卡、金税、金关和金盾等“金字工程”取得新进展,物联网产业发展基础和前景良好,福建省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为了更好地发现和解决问题,福州大学至诚学院政府管理系实践课题组通过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走访了泉州市信息化管理局、福州市软件园鼓楼区数字办等政府机关,并对晋江、石狮、南安等地的企事业单位、普通群众进行问卷调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福建省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全省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找出福建省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福建省县级政府电子政务流程优化及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一、福建省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
  (一)全省政务部门基于电子政务环境下的建设与应用初具规模
  1.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自2000年福建省开展电子政务建设以来,各县(市、区)政府广泛开展政务网建设。截至2007年底,全省84个县(区)级政府全部完成了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各县级网站建设阶段性成果显著,在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主办的第八届(2009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大会上,上杭县政府门户网站进入“中国政府网站奖”榜单并荣获“中国政府网站人性化设计奖”;在2010年度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大会公布的排名中,厦门市思明区位居前十,鼓楼区(17)、翔安区(27)、集美区(37)、台江区(83)等县级政府门户网站也跻身百强行列。
  2.推进政府信息化工作的机制得到进一步加强
  为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推进各县(市、区)信息化建设,加强各县(市、区)信息化职能部门间的沟通与交流,对全局信息化工作进行推进、指导、协调、实施、管理和监督,目前各县(市、区)相继成立了信息化工作协调小组,调查表明,包括泉州市信息化管理局、鼓楼区数字办等相关职能部门在内的全省各县(市、区)均成立了开展电子政务工作的协调部门,组织机构基本到位。
  3.全省政务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基础扎实
  各县(市、区)以全省政务信息网为核心,以全省政务宽带传送网为纽带,积极发展建设以“金”字工程为代表的政务信息网络平台。“金卡”工程在全国率先实现ATM、POS跨行联网通用;“金税”工程建成省市、县(区)广域网络节点253个,局域网271个,推行防伪税控开票子系统的企业达到12600余户,占全省一般纳税人的40%;金关工程在初步建立电子数据交换(EDI)服务中心基础上,建立了全关区联网的综合应用信息平台,开始无纸化报关试点,并开展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建设;“金盾”工程全面提升了上至公安部下至基层派出所,以及与边防、交警、消防的纵横向网络带宽,启动建设了全省人口信息服务系统、福建省公安综合信息系统等。同时以福州鼓楼区开展物联网为试点,建设数字鼓楼,阶段性成果明显。
  (二)G2C、G2B网上双向互动开展情况
  1.面向企业服务的网上互动情况
  (1)宣传不足成为制约B2G互动的主要因素
  在影响受访企业所在地区、部门电子政务应用的主要问题中,“宣传不足”、“发展超前”、“需求脱节”、“操作不便”、“发展滞后”的比例分别为62.30%、14.80%、9.80%、9.80%、3.30%。“宣传不足”因素占了一半以上的比例,直接反映出了电子政务项目宣传跟不上,成为制约企业和政府之间互动的主要因素(参见图1)。
  (2)传统模式依然是实现B2G沟通联系的首要选择
  调查结果表明,当企业有问题要咨询政府相关部门时,通常在第一时间采取较为传统的途径,其中“电话咨询”、“到现场办公柜台”、“向办过的人询问”的比例高达93.40%,而“网上咨询”所占的比例仅仅为6.60%(参见图2)。如此明显的比例差距,反映出传统模式依然是实现政企沟通联系的首要选择,网上咨询的社会认同感还有待加强。
  (3)网上办事功能在B2G的实际应用仍有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在企业浏览当地政府网站的主要目的中,“浏览站内最新消息”、“网上办事”、“在线咨询”、“在线投诉”、“其他”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7.20%、21.30%、14.80%、6.60%、4.90%。其中,“网上办事”、“在线咨询”等网上办事所占的比重还不及“浏览站内最新消息”,这反映出了网站办事在政企互动中的实际应用仍有不足(参见图3)。
  2.面向公众服务的网上互动情况
  (1)政府网上信息的充实度、公开度等有待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各县级政府网站操作流程简单流畅,民众使用方便,满意度很高。然而,网站上的信息内容呈现政策性信息多且信息不够充实的枯涩状;访问门槛高、限制多,信息公开透明度不足(满意度24%)的问题也成为制约公众访问的瓶颈;相比于广大商业网站,政府网站的更新速度太慢(满意度25%);使公众尤为不满的是政府网站网上互动不足,在线留言、在线咨询等得不到应答或者应答不及时,加上网上沟通渠道有限,使B2C的网上互动程度很低,满意度仅为14%(参见图4)。
  (2)公众对政府网上服务功能整体满意度一般
  公众对所在县市区门户网的服务方面反应较为平淡,大多数受访公众对政府网站的网上服务满意度评价不高,认为政府总体的网上服务有待提高。公众对本地政府网上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中“比较满意”、“非常满意”、 “一般”、“不太满意”、“非常不满意”分别占到18%、0%、61%、11%、9%(参见图5)。
  (3)电子政务在公众中的实际应用有限
  各县级政府网站是开展电子政务的主要平台,是政府与公众交流的主要媒介,而由于宣传、软硬件等问题的限制,广大公众对电子政务的认识与使用还存在很大的不足,使用率很低,甚至有相当比例的民众完全没使用过政府网站,使得政府网站的使用效能很差。调查显示,没有使用政府网站办过事的公众高达71%,使用过政府网站办过一两次事务的占16%,三次以上使用政府网站办事的仅占3%(参见图6)。
  (三)电子政务与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1.基于物联网开发应用下的电子政务
  福建省物联网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拥有传感器。网络传输、数据处理等基本完善的产业链,出现了一批在某些领域产品研发和应用推广全国的企业。据初步统计,2009年全省已有100余家从事物联网研发、生产、应用、服务的机构和企业。为落实创新型政府建设,省政府在鼓楼区、武夷山市开展物联网建设的先行先试工作,“数字鼓楼”、“数字武夷山”示范区建设已取得一定的成效。通过对物联网建设研发,促进电子政务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推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网络新技术的应用,使包括政府、企业、社区和居民在内的各个主体以及园区各项活动和行为等都能在网络化的后台管理中合理有序地进行,在便民、惠民等服务领域实现数字化动态管理,创新政府管理模式,提高行政效率。然而,调查显示,“数字鼓楼”示范区的物联网推广应用工作还比较困难,示范区域智能管理和民生智能化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2.电子政务人才队伍建设
  2009年福建省公务员局、省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在《关于组织申报闽港人才合作项目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推进闽港人才交流与合作,拓展人才培养和智力交流渠道,加强福建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并决定继续开展闽港人才合作项目”。同时,通知中还要求积极与福州大学、厦门大学等本省知名高校开展人才合作,通过对高校科学技术、人才资源的优化整合,将各个高校建设为人才、技术、资本、管理和服务等要素资源汇集融合的盆地,为福建省各县级政府电子政务信息化人才队伍提供强大的人才资源保障。
  (四)电子政务业务系统与信息安全保障
  1.电子安全系统建设逐步发展
  “十一五”期间,福建全省信息安全保障整体布局已基本形成,信息安全基础性工作和基础设施取得了显著成绩,建成了福建省电子商务认证中心、政务数字认证中心和密钥管理中心,发放了13万张企业数字证书和4400余张电子政务数字证书;建成了省政务信息网和国际互联网安全监控中心,实现对政务网和互联网的安全监控;利用密码技术在省政务信息网上建成了覆盖全部省直单位的省政务网涉密子网,并逐步把各县级政府网站也纳入进来,确保联网单位之间秘密信息安全通信;建成全省保密系统的信息网络及其网络安全防范体系,防止国家秘密信息的泄露;建成了数字福建数据灾难备份中心。与此同时,相关的安全机制与工作机制也相继建立,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有效机制基本形成,信息安全防护水平显著提高。
  2.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进一步拓展和完善福建省各县级政府在电子政务的开展过程中,为提高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政务公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积极开发电子政务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各县在开发过程中以国家质监局1999年试运行的检疫局初,关办公自动化系统为蓝图,充分发挥系统开发人员的智慧与能力,并根据福建省各县(市、区)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和软件开发等相关工作。目前,福建省各县(市、区)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系统已经初步完成了系统开发、测试、培训等工作,并成功地将县一级地方政府政务业务纳入系统,为办公自动化系统在全省的长远发展、推广与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各县(市、区)多部门协同开展建设基础信息库自“数字福建”建设以来,福建省对省政府办、省林业厅等29个厅局的不同格式、不同标准的政务信息资源进行了数字化、网络化、标准化改造,建立了各类空间信息基础数据库、资源环境数据库、经济建设数据库、社会和历史数据库等80余个,共1600余个数据表,18000余个数据项。自2005年以来,福建省发改委已经下达文件,由各县(市、区)相关部门和省统计局、省质监局、省代码管理中心等多家政府信息化工作主管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一起建设该数据库,整合各县涉及人口、法人机构、地理资源和宏观经济基础数据的基础信息,避免重复投入,提高基础信息应用效能,为政府建立“信息共享、业务联动、交叉稽核、统一监管”的宏观管理和服务体系提供技术手段,并向社会各界提供相关查询服务。
  二、福建省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网站建设水平不一,缺乏统一规划
  由于各县(市、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领导重视程度不同,加上政府网站缺乏可持续运营的长效机制,信息更新频率普遍降低。网站建设不规范,页面和功能设计缺乏统一标准规范,政府门户网站的站名、域名不规范,给用户查找政府网站造成不便。页面、栏目、内容设计五花八门,使用方法各异,给民众使用造成极大困难。网站上政务信息公开不充分,保障措施不到位,造成政府网站获取政务信息的渠道极不通畅。
  (二)网络平台建设保守,效率创新略有不足
  福建省各县级网络平台建设摊子覆盖广、资金投入大、技术要求高、建设工程复杂,加上网络平台建设部门职能有限,网络平台主管部门与工作人员平台建设意识过于保守,创新不足,导致网络平台建设发展过于缓慢,实验周期长,平台实用性差,民众使用率低,满意度不高,如鼓楼物联网建设多年,成果不少,却还一直处在试点实验阶段。
  (三)基础信息库起步晚,发展程度还需加强
  福建省各县(市、区)基础信息库建设起步晚,而信息库建设对技术要求高,对资金、人力要求大,加上各县级政府对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与自然资源、宏观经济基础数据等四大战略性基础信息库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力度不够,在人力、资源、信息等方面的投入较少,导致四大基础信息库一直处于基础摸索阶段,发展缓慢。
  (四)网上在线交互程度较差
  由于县级政府透明行政理念还不普及,导致各县政府网站政府信息公开内容狭窄且不够深入,大多点到为止,缺乏载入公众所需要了解与特别关注的政策信息;在线办事的能力薄弱,在线服务深度十分有限,在线办事功能的实现程度较差,各县跨部门业务协同与信息共享有待加强,不能实现“一站式”服务;公民参与优势未能达到充分体现,效果不尽如人意,政民交流缺乏互动性和回应性,各县级政府网站在线办事与公众参与模块功能薄弱,更新率、回复率较低。
  (五)工作协调机制、绩效评估机制不健全
  政府部门之间缺乏良好的协调机制,职能部门各自为政,进行协调工作的阻力大,跨部门业务协同与信息共享有待加强;面向公众服务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不健全,行政部门处理回应不及时且政务处理回复的内容不详实,后台政务处理工作缺乏系统的监督体系,导致后台政务建设工作后劲不足,整体发展进度缓慢。
  (六)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仍面临极其严峻的挑战
  由于福建省电子政务起步较晚,时间较短,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校有限,导致电子政务人才不足,公务人员的学历不高、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观念新旧交叉,难以适应当前各县电子政务应用深入发展的客观需求,尤其是物联网建设的推广,对相关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公务人员对权力的阳光行使以及增强行政办公透明度、规范性和时效性产生抵触情绪,对公文流转、文山会海等现象习以为常,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电子政务应用发展的阻力。
  (七)安全建设在技术、管理、防护等方面完善度不足
  首先,数据中心的互连复杂,各层面需要互连,上下级数据中心之间需要互连;其次,信息安全漏洞较多,数据中心越多,被攻击的可能性就越大;再次,信息安全保障困难,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众多分散的数据中心造成每个点都难以保证安全;第四,信息管理投入较大,在机房、人员、设备共享等方面都造成了浪费。此外,还有采购成本和重复建设等相关问题。
  (八)全省范围内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统一部署还有所欠缺
  在电子政务初期建设时受条件限制,在系统平台、体系结构、数据标准方面各不相同,导致了信息孤岛现象大量存在,许多办公自动化功能性设计都无法满足当前的应用需要,严重制约了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重硬件、轻软件,重理论、轻应用,重技术、轻管理等认识上的误区给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缺乏交流的氛围和环境,缺乏统一的办公自动化协调机构,缺乏统一的OA软件运行标准也阻碍了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提升福建省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交流合作,推进政府门户网站平衡发展
  各县(市、区)要建立网间交流合作机制,对应的职能部门定期开展新技术、新问题、新发现的网上交流活动,互通有无、互相帮助,并处理好各政府职能部门网站的关系,增进各地各部门网站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要积极学习优秀政府网站在内容建设与管理制度方面的发展经验,探讨政府网站的功能定位、内容保障、运行维护、绩效评估,形成较为完整的政府网站设计、建设、管理、维护和评估体系,以帮助指导各地的网站建设;同时加强相关网站运行、管理和维护人员的培训与绩效评估。积极为民众服务,提升民众满意度。
  (二)加快网络服务平台建设
  积极完善各县级相关网上服务平台建设,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网络服务平台。各地数字化办公室要打破各地各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整合政务信息资源,重视对信息资源的不断开发、更新和维护;整合原有分散的服务平台,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多县(市、区)合作,共同试点开发,建立一站式一体化全功能化的大型综合服务平台。
  一是打造为民服务平台。要设计好平台版面,推出有关频道和栏目,发布与各地民生有关的国家政策法规,公开有管理服务职能的部门的信息,使公众及时了解有关政策信息,推动政务公开工作的开展,优化发展环境。
  二是打造企业服务平台。各县级信息部门要积极与招商办和人事部门合作,在平台上设立招商引资模块,为本地的企业免费提供招商引资、技术合作和产品销售的“网上面对面”视频洽谈等服务;设立人才中心栏目,免费为高新技术企业及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会员招聘、求职等服务,打造完善的企业服务平台。
  (三)尽早完善四大基础信息库
  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各县区市政府要高度重视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空间地理与自然资源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基础数据库四大战略性、基础性数据库建设,并积极配合省基础信息库建设的有关部门。在资金、人力等方面提供便利与帮助;积极与各地的相关学校与企业紧密配合,协调统一各种数据标准和数据模型,制定出相关的标准规范文件,统一协调各地的数据库建设,早日完善各地的基础信息库,为各地电子政务的长远有序发展创造坚实可靠的信息基础。
  (四)改善政府网上服务的互动性和回应性
  各县级政府要贯彻政府的透明行政理念,加强各政府网站关于政府在线、领导访谈、市民论坛、热点评论、民意征集及网上调查等相关模块建设,并公开县政府、县委等领导信箱,使公众与企业能通过多种渠道与政府进行网上互动;开放可公开信息的范围,不再局限于日常基本信息的公开,增加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的公众形象;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与公众参与网上办事,加强网站的公众参与度,以街道、社区等基层单位为试点,引导公众通过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等政务网络参与政府的“网上服务”工程。
  (五)兼顾前台与后台的协调发展
  各县级政府要大力完善相关机制,提高现场办理效率,加大对各方资源的整合力度。建立“一站式”网上审批大厅,制定并联审批机制,按公众与企业的办事项目对各部门业务进行整合,优化办事流程,使用户在一个窗口下就能有效完成多个部门的并联审批;同时,各县级政府要健全、完善现场服务大厅前台系统与后台系统协同发展,积极发展类似于福州12345的政府服务热线,形成“一号式”电话咨询服务系统。
  (六)推广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重点项目的数字化管理
  为促进电子政务流程的优化,福建省物联网的研发工作应在特定领域推广,实现以智能交通为重点,突出城市管理、交通物流、公共安全、商贸流通、民生服务等惠民领域,重点做好城市网格管理、公共停车管理、社会治安防控、旅游自助导览、移动电子商务、社区居家养老等6类项目在信息平台的数字化动态管理,对本地重点、特色的项目有侧重地进行数字化管理,实现“后台整合,强化互联互通”,优化电子政务流程。
  (七)完善协调机制,构建后台管理的绩效考核体系
  各县级政府应明确信息化协调部门的地位与职权,成立以县(市,区)长或分管科技领域的副县(市、区)长为核心的专项领导小组,保障协调部门的有效运作,加强内部不同后台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提高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能力及水平;应考虑本地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从与自身发展实际相符的条件出发制定本地本部门电子政务业务发展目标,对前台提交待办事件的前期备案、中期处理、后期反应等方面的处理情况进行综合全面的考察与评价,公布评估结果,展示先进、督促后进,并纳入部门绩效评估范围;同时,制定相关的激励竞争机制,明确可以具体考核的业务内容及其考核指标,增强发展的内在动力,注重“优质高效的服务产出”,落实政府行政效能。
  (八)加强人才培养,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模式
  各县级政府应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加大力度引进高层次人才,开展继续教育工程措施,促进公务员适应现代化信息建设的步伐,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信息化复合型人才;要注重在机关内部建立有效的激励竞争机制,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重点实施“111”计划,即建设一个技术人才培养高地,建成一批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培养一大批信息技术人才和信息化管理人才;着重实施海西信息人才培养工程、农村劳动力上网工程、信息化人才培养基地、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家庭上网工程等项目。
  (九)深化电子政务安全建设改革,重视防范与维护
  提高物理层的安全防护措施,通过制定物理层面的管理规范和措施以保证计算机网络设施及数据信息免遭自然灾害、人为操作失误或错误、计算机犯罪行为等导致的物理实体被破坏、服务中断、数据遗失等问题;重视技术对策的开发研究,通过基于安全岛来实现电子政务内网与对外服务网、专网间安全的数据交换,对网络域访问进行控制,构建身份识别/认证系统,通信加密,强化病毒与系统漏洞保护手段,确保网页安全;深化管理改革,建立安全管理制度,以书面形式对各项要求作出明文规定,包括人员管理、保密、跟踪审计、系统维护、数据备份、病毒定期清理等一系列制度;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提高政府公务人员的素质,加快制订电子政务信息安全计划和相应法律法规的步伐。
  (十)加强对办公自动化子系统的开发和利用构建协同办公系统,覆盖福建省全部政府机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最终实现部门与部门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协同办公,从而提高办公效率并实现资源共享。采用先进的数据交换平台产品,实现与办公自动化系统无缝集成的公文交换系统,满足大多数现有办公系统之间的接口问题,为尚未建立内部办公系统的机构建立网上应用,传递公文及各类通知信息。为政府各级领导定制开发指挥协同系统,通过本系统,各级领导可以直接对下属各单位的相关人员下达命令,命令可以采用邮件、手机短信等形式直接下达相关负责人,并实时跟踪命令的执行情况。

关于电子政务建设办公室信息化的调研报告.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lP0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