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支一扶# 导语】时事政治就是指某个时间段发生的国内国际政治大事,是概括性比较强的、从大局出发的事件。主要表现为政党、社会集团、社会势力在处理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活动。它关系到三支一扶考试的方方面面,因此要在备考时注意积累。©文档大全网为您用心整理了2020年三支一扶考试时政热点汇集,希望对您的备考有所帮助。
【篇一】2020年三支一扶考试时政热点:严格落实“四早”措施 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蔡奇一同参加调研。
孙春兰实地考察了京铁和园社区、展览馆广场采样点、协和医院采样方舱、地坛医院,详细了解小区管控、患者救治、院感控制、核酸检测等情况,并与医疗救治专家组视频连线,研究医疗救治工作。她指出,这次新发地聚集性疫情发生后,北京市委和市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疫情防控取得了积极成效。通过重点地区封闭管理、追踪隔离密切接触者,与新发地直接关联的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但也发现了一些家庭、单位聚集疫情和社区散发病例,疫情防控丝毫不能掉以轻心。
孙春兰强调,核酸检测是落实“四早”要求、主动筛查无症状感染者的第一道防线。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北京市核酸检测能力大幅提升,累计检测人群超过320万。要进一步优化和规范样品采集、储存运输、结果报送流程,提高检测效率,扩大检测范围,对中高风险地区和餐饮、物流等从业人员以及就诊患者等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对低风险地区加大混检力度,以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社区和重点场所要严格防控,压实辖区、行业部门、单位和家庭个人“四方”责任,加强发热门诊预约挂号、预检分诊,严防发生院感,强化农贸市场管理,抓好清洁、消杀、通风和个人防护,推动生熟分开、批发和零售分开,加大冷链食品检验检疫力度,防范输入性风险。救治患者工作要关口前移,严格执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第七版诊疗方案,推动治疗同质化规范化,对重症患者“一人一策”,注重中西医结合,使用临床证明行之有效的药物和方法,及时给予康复者血浆等治疗,促进病情稳定好转、早日康复。
【篇二】2020年三支一扶考试时政热点:从沙上屋顶到绿树成荫
从孩童时期跟着大人们去种树,到现在带着孙子们继续植绿,王明花和树打了一辈子交道。从植绿带头人到致富领头雁,她的经历也是右玉植绿人们不断奋斗的一个缩影。
中午的日头晒得毒辣,70岁的王明花站在黄沙洼的山头。这是她奋斗了一辈子的地方。
从地图上看,右玉是晋西北门户,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地带,地势南高北低,是一个天然风口。每年冬春,西北风从杀虎口灌入,沿着吕梁、太行间的通道长驱直下。
风口碰上沙漠,曾让右玉变得寸草不生。数十年来,当地人民持续接力,终于将这片不毛之地变成了塞上绿洲。头水泉村的王明花,便是右玉植绿人的一个代表。
“打小就知道种树,种树就有活路,不种树就饥荒了”
从山西太原往北,过了雁门关,便是雁北塞外的天。和“关内”相比,“关外”山脉起伏较缓。王明花坐在十几棵小老杨树下,歇了会儿脚。
这是她17岁那年就“战斗”过的地方。“一把铁锹两只手,干罢春夏干秋冬”,17岁的王明花,因为能吃苦、干活快,被选为右玉头水泉村的妇女主任。“打小就知道种树,种树就有活路,不种树就饥荒了。”她说。
头水泉村名字的由来,是因为村旁的那眼泉曾是救命泉。当年的干旱、风沙,曾让前来考察的国际环境专家得出了“不适宜人类居住”的结论。这个结论,从几个数字就能看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右玉境内土地沙化率76%、林木绿化率不足0.3%、每年8级以上大风天长达3个月。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右玉被风沙“欺负”成啥样?王明花说:“我9岁上学,春天大风时,出去就和别的同学手挽手,一是因为力量小,怕被刮跑;另一个是因为白天都看不清,怕走丢。”
不仅如此,村里人修房子和别的地方也不一样,“别的地方修房子,一家挨着一家;右玉修房子,每家都要隔一条路,其实就是给沙子修通道。”王明花回忆,“家里修门,门都是往里推,不是往外开的,因为过一晚上,沙子就能把门埋住小一半。”
当地老话说得很形象:“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白天点油灯,黑夜土堵门。”如今的右卫古城,新中国成立初期曾是右玉县城。常年西北风裹挟着风沙,几乎把十多米高的右卫古城墙填平。
县城往北紧挨着的就是“黄沙洼”,那是一片长40里、宽8里的移动沙丘,每年逼进十多米,当地人称之为“大狼嘴”。要封住“大狼嘴”,就得在这沙丘里种树。
“一次不行就再种一次,一年不行就来年再种”
“那会儿哪有钱买树苗!”王明花当时正上小学,看着大人们从其他地方的杨树上摘下枝,再移栽过来。“两枝杨树枝搭在一块,让它们‘抱住’,这样不容易被风刮跑。”王明花在树后随手捡了两根树枝,比划起来。当地人把这种小杨树,亲切地称为“小老杨”。
上世纪50年代,右玉县组织了数千名群众“会战”,其中包括800名学生。头水泉村就在黄沙洼脚下,王明花跟着大人们扛着锄头上了山。“那会儿啥也不懂,就是帮忙抬水、扛苗。”她说,第一年,他们就种下了9万多棵树苗,可到了第二年春,一场持续多天的8级大风,把这几千人数月的劳动成果连根拔起。
“一次不行就再种一次,一年不行就来年再种。”王明花说话间伴随着爽朗的笑声:“那会儿好像不会觉得累,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劲。你现在看到的每一棵树,至少都是经过五六次补栽才种成的。”
60年树龄的“小老杨”,有着黝黑的躯干,高达10多米。现在的黄沙洼,已经成为一个青山环抱的公园,还成了实践教育基地。眼前是绿油油的草甸,阳光如沙漏般从连片成荫的“小老杨”树间倾泻下来——只有草甸间偶尔露出的沙粒、集体朝着东南弯腰的“树姿”,和几棵被玻璃罩围着、露出树根的“标本”,诉说着当年在这里种树的艰难。
经过8年“三战黄沙洼”,树的成活率升高了,沙丘的移动速度降下来了,右玉人终于把“大狼嘴”堵上了。其间,他们还摸索出了“穿靴、戴帽、贴封条、扎腰带”的适合半沙化土壤的科学营林方法,至今仍在沿用——所谓“穿靴”,就是在河岸边,营造雁翅形护岸林;“戴帽”,就是在流动的沙丘上网状开沟,秧苗结绳压条固定沙丘;“扎腰带”就是在半坡环造防风林带;“贴封条”就是在侵蚀沟沿和风蚀残堆上不讲规格地密植造林,并且种草,以后再不断补植。
黄沙洼虽然被暂时堵住了,但每年补栽的任务依然很重。上世纪60年代,已长成大姑娘的王明花和村里的姐妹组成突击队,她们每天天刚亮就上山,中午也不回去。她们给自己定的标准是每人每天种树100棵,这比一些男劳力种的树还要多。附近的水源在二里地外的康岔沟,她们便轮着去挑水,“左肩换右肩,一天下来,肩头压得全是血泡”。
“渴了喝口水,饿了吃个烧土豆。”王明花还记得村里的一个大姐叫薛娥子,快到中午时回去做饭,做完就赶着往山上走,“远远看见她,一边拿个烧土豆咬着一边走。”到了跟前,从围裙里变戏法似地拿出几个窝窝头来,让几个年轻人的眼里都放了光。
从王明花的眼睛里,仿佛能看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今年70岁的她,仍然是支部书记,还在发光发热。
“孩童时跟着大人们去种树,现在带着孙子们继续植树”
站在牛心山上,大片云朵快步踏过天际,湛蓝的天像是刚被洗过。现在,右玉的林木绿化率达56%,几代人持续绿化接力,终于将右玉变绿,也把右玉精神打造成一张名片。
右玉县县长王志坚说,林业用地面积从8000亩到169.9万亩,林木绿化率从0.3%到56%,今天的右玉,抛去了“不适宜居住”的旧帽子,而在这场持续半个多世纪的绿化战役中,王明花是一个清晰的注脚。
绕着黄沙洼走了一个小时,王明花的脚力不减当年。“孩童时跟着大人们去种树,现在带着孙子们继续植树,”她说,“一辈子就和树打交道了。”如同一棵倔强的“小老杨”,从植绿带头人到致富领头雁,她还是从前那个少女,种在心中的信念丝毫未减。
王明花打小就听过一个故事:新中国成立那年,31岁的曹国权用土改时分到的12亩好地换来荒沟,种出的庄稼却长势喜人。时任县委书记问他“秘诀”,曹国权说:“大道理呀我不懂,我就知道种了树就能挡住沙子,挡住沙子就能打下粮食,打下粮食就能娶到媳妇儿。”
绿水青山带来的改变,和粮食产量直接挂钩。“以前玉米亩产50斤,现在上千斤。”王明花说。如今,右玉有了更充足的“家底”来规划造林:经济林和生态林间种,让绿色产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右玉27.6万亩沙棘林,每年可采摘1800吨。”右玉县林草局局长刘占彪说:“目前已经形成了围绕沙棘的果酱生产、果汁加工、配方食品生产等9家加工企业,年产值1.96亿元,带动农民沙棘收入1440万元。”
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云龙介绍,山西已初步构建起了晋西北丘陵山地防风固沙治理区、晋西北黄土丘陵沟壑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治理区等生态功能区,有效改善了晋北沙区生态环境,“我们将进一步拓宽山西生态扶贫路径,在现代防沙治沙实践中,不断弘扬和丰富右玉精神。”
【篇三】2020年三支一扶考试时政热点:完善公共卫生体系
健全法律法规是推进公共卫生安全的必要前提。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因此,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才能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具体如下:加快公共卫生基本法的研究,优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完善主动预防型的应急响应体系。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对公共卫生活动基本方针、政策进行规范,对国家、政府、社会团体、公民基本权利进行规范;完善并理顺新发传染病上报及信息发布流程,鼓励和支持新发传染病的早识别、早报告。明确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卫生防疫部门的职责,建立主管领导问责机制;建立社区排查、物资救助、场地改造等制度,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卫生应急预案,提高公民自我防护能力。
人才培养是推进公共卫生安全的关键力量。尚贤者,政之本也。贤者,关键时刻显身手,疫情防控冲在前。新冠肺炎疫情突发,钟南山院士千里奔袭,不舍昼夜;李兰娟院士坚守岗位,在一线拼搏;顾瑛院士始坚守岗位,聚力攻关;千万万医护人员的努力……每一次的突破、每一次的进步都不离不开这些优秀人才。这些人才让我们看到国家的希望;让我们看到知识的力量;让我们看到卫生领域人才培养的关键。因此,不断地完善我国在卫生医疗领域的人才培养体系,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时时刻刻做好准备。
良好卫生习惯是推进公共卫生安全的现实要求。良好习惯不是小事,它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公共卫生状况。良好的卫生习惯要从自身做起,保持良好的状态,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1952年为抵御美国的细菌战,毛泽东同志题词指出: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要坚持预防为主,创新方式方法,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完善公共卫生设施,大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加快建设适应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密集集中特点的公共卫生体系,深入持久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由此可见,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战胜疫情、实现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助手。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法律法规,养成良好习惯,着力人才体制机制的完善,是不断巩固防疫成果,也是巩固社会进步的文明成果的重要措施,为健康中国奠定重要基础。
2020年三支一扶考试时政热点汇集.doc正在阅读:
2020年三支一扶考试时政热点汇集11-25
[工厂车间工作未来工作计划怎么写]工厂车间2019工作计划09-06
成长的烦恼作文700字07-24
小池塘作文500字12-02
[试用期个人思想工作总结2020]2020年试用期个人工作总结11-17
关于理想的名人名言警句【三篇】04-21
2017年浙江高考数学真题及答案解析-2017年甘肃高考数学真题及答案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