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浮华的社会,很多人都会去追逐流于表面的物质享受,而越来越少的人去关注实实在在的古典文化。
最近,我们在语文课学了一些陶渊明的作品,老师便布置了一项查询与他相关的历史资料的作业。我看到网上资料对他的评价并不是特别多,归结起来大致是这样一些观点:陶渊明不应该放弃仕途而归隐田园。他总是太犹豫,摇摆于仕与耕之间已有十余年,而且他的家境极其窘迫、贫困。网上对他介绍并不详尽,但却更令我好奇:为何他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的田园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带着深深的好奇,我又进一步开始了查询,得到了这样一些资料:陶渊明,号五柳先生,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他八岁时父亲去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多次努力,家境也没有好转,到了二十岁尤其贫困。他“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二十岁后,他开始他的游宦生涯。可是官场并不适合他,他又辞职,在家闲居。他的诗大多表达了他对归家的渴望和对园林闲居生活的怀念。他的母亲死后,他又怀着“四十无闻,斯不足畏”的观念再度出仕。此时他的心情是矛盾的,既想为官一展宏图,却仍然眷念田园。
当时晋朝政治腐败,陶渊明本对做官是抱有一定希望,但由于家庭原因,他并不能晋升高官要位,只能做小小的芝麻官。到了三十九岁时,他已厌倦了官场的那些官僚制度以及官员间的相互贿赂,他不想像别人一样屈服、周旋尾翼。其实,最后决定终身隐居时,他的心情是复杂、矛盾的:一方面,远离了封建统治中心,感到极大庆幸;另一方面,归隐就要终身放弃政治理想,只能与田园草木为伴。
正因为他是一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才成就了这样一个崇尚自由的田园诗人。陶渊明是一位真正的隐士,他是看惯了世界上的浑浊与黑暗后,才选择了自己真正的归隐。《归去来兮辞》是归隐的开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正是他宁静、淡泊的心境的体现。此时的他,思想上已进入了成熟的时期,过着普通农民的生活,直至生命结束。
他就像一朵朴实的菊花,在风中灿烂地绽放,随风散发着独特的清香。
在“故纸堆”中探寻历史名人的精神世界没想到也如此有趣。满足好奇心的同时也给我带来了许多收获。
这事,真带劲!
正在阅读:
这事真带劲作文600字07-04
老井作文450字10-15
2021年广东省医师实践技能准考证打印时间及入口【6月3日开启】07-16
村干部年终述职报告最新完整版(10篇)01-22
坚持的励志故事文字版09-02
高三读后感900字:落花人独立05-02
2022年下半年西藏银行从业资格考试时间:9月24、25日01-01
初中写小寒的作文素材:小寒的由来07-21
第一场雪作文600字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