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研修日志范文40篇:精选教师研修日志三篇

时间:2022-02-01 03:26:3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日记# 导语】研修是以某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为教学内容,对具有大学本科毕业或相当学力程度的在职人员进行较系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能力培训的一种教育形式。以下是®文档大全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教师研修日志篇一

  作为一范毕业的学生,自己也如愿以偿,做上了教师这个我喜欢的职业;虽然自己在大学期间学习了一些教育学方面的知识,但经过这次学习,我才发现自己还有很多要学习的东西,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真是受益匪浅。特别专家们对小学教学问题的讲解,发人深省,令人三思。对于最近师德师风内容的学习,我感触颇多。

  在现代教学过程中,师德师风是一个最现实的问题。但又不同于我们所说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等一些具体问题,他的表现通常都具有一定的隐藏性,但是却有极大的影响力,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为师”就是说,一个人既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样才可以做个真正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身正为范”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处处为学生之表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学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

  作为一范生,我们母校的校训是“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所以从大学一开始它就告诉我们该怎样去做.但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确实出现了一些师德师风参差不齐,风气腐败,腐化学生的事情发生。在新闻中,我们经常读到一些新闻,很多学生逢年过节就会送大礼金和一些贵重的礼品给老师,甚至家长会后、家访时,学生家长都会借机请老师饕餮一番,以示自己对老师的“敬爱之情”。但是我认为:对老师的敬爱并不是用物质的方法来做的,其实除了物质方面的东西,还可以通过很多中方法去表达。送礼这样的做法,看起来打着冠冕堂皇的旗号在尊重老师,实际上却在用社会上那一套低俗、恶俗的拜金主义在腐化校园。而那些好看的旗号,好听的口号,也让很多教师把持不住,认为这是一种“潜规则”,也就随之而“潜”进去了。这样的风气,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对学生的腐化。让拜金主义植入到孩子脑海中的,也正是这样的行为,使当下许多教师可以抵抗得住腐败,却无法抵挡这种潜规则的。但正是糖衣炮弹,才是最可怕的。

  因此对于这次的国培计划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须的。他告诉了作为一名教师,你的底线是什么?你应该怎样去对待学生?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次培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他能让我们通过这次的学习,把师德师风和我们的日常教学结合起来,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这才是我们这次关于师德师风培训想要的结果。

精选教师研修日志篇二

  本人通过这次初中生物国培,聆听专家的演讲,观摩名家的教学,与教师同行在网络沙龙切磋,感受颇多,受益匪浅。这也是我们教师“充电”的好机会,激励着我们全体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带着收获,带着感悟,以积极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中去,以学生为本,为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而努力。下面谈谈我对参加国培培训的总结:

  一、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一)、从“统一”到“面对全体”。

  由已往的教材比较突出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考试这一严峻的事实,使得课堂教学往往是按照考试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进行,在教学中就从知识和能力上瞄着考试。从而出现一些学生在陪读,失去信心,一些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相当多的学生在浩繁的习题中日夜苦读;同一要求之下,使学生本来具有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像力慢慢地消失。同一要求不是面对全体学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因为面对全体学生的实质是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每个学生都是惟一的,每个学生不可能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可以同样的速度,沿着同样的一条路径到达相同的终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要求,不同的求知愿望,教师对他们要有不同的要求,要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教师要为他们的进步、为他们的成功、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和创造条件,使他们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都能获得一些成就感。不断地获得成就感,能使人对生活持乐观态度,能把艰苦的学习任务变为乐于接受的事情,能使学习的注意力较长时间地集中,能提高思考问题敏捷程度。中学生自我实现的重要体现就是获得成就感。

  (二)、从“教会”到“会学”。

  如何使学生能够适应知识更新速度之快的未来社会呢?的方法,也是根本性的方法,就是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通过一定数量的必要知识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学会了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从中培养学生会学知识的能力,并且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学会知识与会学知识虽仅是一字之差,但其中的含义却很深刻。劳厄说:“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所剩下的东西”其中必然有学生的学习能力。据了解,很多教师非常好心,总是尽自己努力在课堂上把要向学生介绍的概念和规律、列举的典型例题,运用概念和规律解决问题时要注意的问题讲全、讲细、讲深、讲透、讲到位。一些教师为了争取时间而替学生做、替学生说、替学生小结甚至替学生想,有的教师把学生思维上的难点,讲的清晰透彻,天衣无缝。以上做法如果认为教师仅是知识的传递者,学生仅是知识的接受者,则效率可能不低。但是若把学生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则以上做法值得深思,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不利于培养学生会学知识的能力。要让学生从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必须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

  而研究性学习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力图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知识发展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独立思考,加工内化、知识重组、用中活化的经历。这样必须给学生一定时间和空间,表面上看可能会不“高效”,但从发展的角度,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角度看却是“高效”的。其实课堂上教师讲的知识再多,也跟不上知识更新的速度,只有使学生具有会学知识的能力,才能享用终身,才适应未来的学习化社会。教师今天的教,是为了将来的不教。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会学知识的能力。

  (三)、从“解决问题”到“提出问题”。

  以前教学也明确提出:要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变成培养学生“应试”能力。应试能力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学生智力的发展,与教育方针相违背,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违背。

  在研究性学习中,首先要摒弃题海训练,落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基础上优秀教师要在更高的层次上培养学生,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所应用的知识是前人总结的,所需要的技能也是前人积累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很深的模仿痕迹。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有想像力。

  学习阶段:学生精力旺盛,思想活跃,有丰富的想像力。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哪怕是很不成熟的甚至是可笑的问题,教师也不能冷潮热讽。对于学生提出与考试无关的问题,教师不能说:“不用管它,这个问题考试肯定不考。”这种回答会促使学生形成学校教育就是为了考试的畸形看法。这种回答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在剥夺学生全面发展的权力。

  因此,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对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有作用的问题,教师要因势利导,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获得愉悦,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四)、从“总结性评价”到“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按照评价的目的,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大类,形成性评价主要是通过诊断课程计划或方案以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课程的实施提供反馈的信息,以此来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它强调的是过程评价,总结性评价是为了分等鉴定,区分优劣以实施奖励,它强调的是结果评价。由于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同时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参与程度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即新的教学形态下的评价既要肯定优秀的学习结果,又要帮助和促进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态度、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使学生在此基础上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由于研究性学习不像传统的学科课程那样紧紧把目光盯在学习成绩上,同时也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这就使自我评价自然而然地成为研究性学习评价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自我评价,学生不仅能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所得、所表现现来的优秀品质和所获得的情绪体验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而且可以使教师了解到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看法和体验,这是在他评当中无法获得的信息。教师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再来评价学生,除了原有的评价内容外,还要对学生的自我评价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或表扬,或鼓励,或提醒,或批评。这样,自评与他评有机结合,相辅而行,将更有利于发挥评价的诊断和激励功能,有助于提高学习与教学的效果。

  总之,转变评价观念,就是要清楚评价的最终目的,评价是一个动态过程,只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了点滴进步,教师就要通过评价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珍视学生取得的每一分努力,欣赏学生的每一个创造,肯定学生的每一分努力,通过评价,使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二、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通过国培,认识到教师不但要转变教育理念,还要改变教学方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方式。改变过去“一言堂”、“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在探究过程中注意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教师要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主,做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促进者。

  (一)、明确目标、以标导学,让学生充分感知学习内容

  1、教师在课前吃透教材,将学习内容以学案形式呈现。我校的备课都是以集体备课为主,但是每位教师所带的班级学生情况各不相同,所以对于学案的使用,学校严格要求每位教师要对学案进行二次备课,即针对各自所带学生的特点,对学案中的内容进行修改、增删、以增强学案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2、指导学生根据学案阅读教材或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的阅读教材。对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要求边看边思,反复推敲,限度地自主解决问题,并做出标记,划出重点并进行必要的记忆或理解。

  3、在自学基础上,完成学案中的问题。

  此环节建议在课下进行,也可以课上进行,但时间不可过长。

  (二)、小组合作,组内自学、讨论,当堂展示。

  1、教师指导组长开展小组讨论,在小组充分讨论和准备的基础上再到全班进行展示。这个环节要顺利进行,小组长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这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需要教师耐心细致的辅导,对小组合作学习也要训练有素。

  2、在学生交流(或展示)过程中教师注意对本节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集中与分类,以便于教师在新授课中集中讲解.这个环节要求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注意倾听各个层面的学生的声音,而且要观察各层面学生的表现,并且对捕捉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合,快速确定出现问题的原因,为下一个环节的精讲巧练打好基础。

  (三)、精讲巧练,解决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梳理知识体系,形成条理。

  1、针对各小组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教师精选的具有思维价值、创造价值和发散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展示交流(如可以利用实验进行的探究性问题应该用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进行推理和验证)。对于展示情况展开质疑释疑,注意捕捉学生学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新观点和新方法,营造多维互动氛围。此环节教师要适时引导和点拨,保证展示的方向性和顺畅性。

  2、学生整理学案、理解记忆。由学生个人、或小组、或师生共同对本节所学习的内容(或实验结论)进行梳理和总结,整理完善本模块的知识系统。

  (四)、当堂训练,适时点拨,反馈知识掌握情况。

  1、下发《当堂训练》,并对学生分层提出要求,及时反馈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适时点拨。

  2、每个学习小组根据教师下发的学案进行自主学习,注意:生教生,生帮生,生查生,由小组长调控管理。

  3、教师巡堂指导。

  (五)、规范作业、强化监控,分层次完成《课后训练》中的题目,要求:

  1、独立完成基础知识点

  2、交流讨论完成综合点、难点

  3、对所做的题目反思:思考并找出所做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做到“做有所为”——知道教师出这个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并记录于反思本。

  (六)、知识检测与矫正。

  1、检测:下发本节分层次的检测题目,学生选择其中适合于自己的题目作答。

  2、矫正:教师查组长,组长查组员;教师教组长,组长教组员,组员教组员——师生互动。

  3、教师订正出现问题的知识点。

  注意: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可以边梳理知识体系边进行有关的练习、讲评等活动,达到及时巩固之效;也可以先梳理后进行有关练习、讲评活动;还可以先提供一些层次渐进的练习,在练习的讲评活动中梳理知识体系。要根据实际内容进行安排。

  另外,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或模式,不要机械地按部就班地套用模式,应该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变式”处理。只有“变”才会显示出灵活性,只有“变”才会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只有“变”才会充分展示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艺术风格。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才会更具有创造的活力。正如魏书生所说:“探索课堂教学方法,确立课堂教学类型,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不应该非把自己框定在某一种模式里不可,可根据自己与学生的实际确立一种基本模式。基本情况如此,情况有变则变。如果自己眼界比去年开阔了,学生基础比去年坚实了,学习积极性比去年高了,那么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必须随之改变。”这应该是我们面对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面对任何一种教学模式所持的科学态度。

  总之,高效课堂要以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指导;要以扎实的教学内容为载体;要以多元的学习方式为中介;要以积极的课堂气氛为依托;要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导向。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学会,让学生尽可能多学知识。少做无用功。

  三、教师专业发展与业务水平的提高

  通过国培,从教材内容结构、课程目标、教学方法、课堂观察等多方面多维度进行培训,是教师进行系统学习和更新知识的好机会。

  总而言之,参加这次国培,收获极大,要珍惜这次更新知识的“充电”机会,努力学习,与时俱进,为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而努力。

精选教师研修日志篇三

  我有幸参加了远程教师培训,在培训中,认真聆听了来自远程的专家,学者的讲座,使我更新了观念,改变了认识,不仅为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使我对未来的教学工作更加充满信心。多位专家教授的讲授内容,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1、态度决定一切。多位老师都提到过。原来总以为上完课就万事大吉,对课堂对自己都要求不高。这样是对学生的不负责。随着年龄的增长,做教师的这种使命感责任心让我意识到我们必须端正态度,积极主动,象李老师说的愿干想干才是作好老师的前提。提升修养,淡薄名利,把工作当成一种享受。

  2、加强各种学习。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再加上我个人能力不高,从教本学科时间短,常常感到力不从心。要善于学习,学习身边的教师的长处,珍惜每一次外出学习机会,加强书籍上的理论研究,网络上学科资料等等,总之要善于学习有益与教学的方方面面,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构建高效愉悦和谐课堂,让我们师生都有幸福感。

  3、传统和现代手段相结合。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利用的不很充分。要注重图文转化,构建脑图,注重版图、读图、析图各个方面。利用好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当然,科技的发展,如多媒体课件给了我们极大的方便。对于教学中的难点如经纬网地球的运动等,用课件能帮学生去理解,直观形象,有效突破难点,激发学习兴趣。把多种教学手段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有机结合,扬长避短,可能的提高课堂效率。

  在培训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来自施晶晖老师讲的教师幸福感的讲座。她给我们讲了现代教师的九项修炼,即做读书人,反思一生,具有教改精神,拥有大爱之心,能写作,具有演讲口才,关注细节,高度重视学校与家庭的合作,乃至良好的心态,积极地心态,快乐的心态。施老师从这九个方面给我们讲解了怎样做一个幸福的,快乐的读书人,怎样才能做一个中国的教师。他的讲解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反思自己的从教历程,距离这九项修炼成功的教师真是相差太远,也使我决心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读书,多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修养,努力体现教师的价值,力争成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

  总之,这次培训使我感触颇多,从思想上受到了极大地鼓舞,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和教科研能力,在实践中反思,在研究中成长,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发展型教师。

精选教师研修日志三篇.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ml1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