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论述题
论述题1
按规范设计的方法将数据库设计分为六个阶段:1 需求分析。2 概念结构设计。3 逻辑结构设计。4 数据库物理设计。5 数据库实施。6 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针对关系数据库设计的逻辑结构设计,回答下述问题:
1、逻辑设计的基本任务?
2、逻辑设计过程中,如何将E—R 模型向关系数据模型转换?
3、关系数据库逻辑设计的步骤和内容?
论述题2
模块独立性是由内聚性和耦合性两个定性指标来度量的。回答下列问题:
1. 什么是内聚性?什么是耦合性?
2. 内聚分为哪几类?耦合分为哪几类?
3. 什么是时间内聚?什么是公共耦合?
论述题3:
请说明操作系统作业管理的功能?作业调度算法是指按照什么样的原则来选取作业并投入运行,调度算法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系统的效率,作业调度算法有哪些? 对算法的选择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论述题4:
在数据链路层,HDLC信息帧的N(S)、N(R)域可以实现流量控制,滑动窗口也可以实现流量控制,分别依据HDLC 信息帧及滑动窗口,分别讨论下列问题:
(1) 信息帧中如果N(S)=7,N(R)=4, 问发送方不必等待确认可以连续发送多少帧?接收方下一预期接收的帧的序号?
(2) 滑动窗口中,发送窗口的大小WT=2 ,接收窗口的大小WR=1, 则发送方不必等待确认可以连续发送多少帧?接收方同时能接收多少帧?
(3)若N(S)采用3 位二进制编码时,发送窗口的值是多少?
二、论述题
论述题1 参考答案
1、逻辑设计的目的是,从概念模型导出特定的DBMS 可以处理的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数据库的模式和外模式),这些模式在功能、性能、完整性和一致性约束及数据库可扩充性等方面均应满足用户提出的要求。
2、E-R模型向关系数据模型的转换规则是:
(l) 一个实体类型转换成一个关系模式,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的属性,实体的键就是关系的键。
(2)一个联系类型转换成一个关系模式,参与该联系类型的各实体的键以及联系的属性转换成关系的属性。该关系的键有三种可能情况:
·若联系为1:1 则每个实体的键均是该关系的辅键(候选键)。
·若联系为1:M 则关系的键为M 端实体的键。
·若联系为N:M 则关系的键为诸实体的键的组合。
3、关系数据库的逻辑设计的步骤和内容如下:
(l)导出初始关系模式:将E-R 图按规则转换成关系模式;
(2) 规范化处理:消除异常,改善完整性、一致性和存储效率,一般达到3NF 就行。规范过程实际上就是单一化过程,即一个关系描述一个概念,若多于一个概念的就把它分离出来。
(3) 模式评价:目的是检查数据库模式是否满足用户的要求。包括功能评价和性能评价。
(4) 优化模式: 如疏漏的要新增关系或属性, 如性能不好的要采用合并、分解或选用另外结构等。
(5) 形成逻辑设计说明书。逻辑设计说明书包括:模式及子模式的集合,应用设计指南,物理设计指南。
论述题2 参考答案
1. 什么是内聚?什么是耦合?
内聚是从功能角度来度量模块内的联系,一个好的内聚模块应当恰好做一件事。它描述的是模块内的功能联系; 耦合是软件结构中各模块之间相互连接的一种度量,耦合强弱取决于模块间接口的复杂程度、进入或访问一个模块的点以及通过接口的数据。
2. 内聚分为哪几类?耦合分为哪几类?
内聚有如下的种类,它们之间的内聚度由弱到强排列如下:
(1) 偶然内聚。模块中的代码无法定义其不同功能的调用。但它使该模块能执行不同的功能,这种模块称为巧合强度模块。
(2) 逻辑内聚。这种模块把几种相关的功能组合在一起, 每次被调用时,由传送给模块参数来确定该模块应完成哪一种功能
(3) 时间内聚
(4) 过程内聚
(5) 通信内聚
(6) 顺序内聚
(7) 功能内聚
耦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它们之间的耦合度由高到低排列如下:
(1) 内容耦合。
(2) 公共耦合
(3) 外部耦合
(4) 控制耦合
(5) 标记耦合
(6) 数据耦合
(7) 非直接耦合
3.什么是时间内聚?什么是公共耦合?
时间内聚。这种模块顺序完成一类相关功能,比如初始化模块,它顺序为变量置初值。如一组模块都访问同一全局数据结构,则称之为公共耦合。
论述题3 参考答案
作业调度是操作系统作业管理的主要功能,作业调度是从预先存放在辅助存储设备中的一批用户作业中, 按照某种方法选取若干作业, 为它们分配必要的资源, 决定调入内存的顺序,并建立相应的用户作业进程和为其服务的其他系统进程,然后再把这些进程提交给进程调度程序处理的一个过程。作业管理是宏观的高级管理, 进程管理是微观的低级管理。作业调入内存后, 已经获得了除CPU 所有运行资源, 但因为未得到处理器分配还不能运行, 要通过进程调度分配处理器后再运行。这些状态之间完成的作业调度和转接。
操作系统的作业调度算法:
(1) 先来先服务 (FC FS)。它类似于进程调度中的先进先出(FIF O)调度; 它按照作业到达的先后次序调度作业,排队等待时间最长的作业被优先调度。这种调度算法有利于长作业,而不利于短作业。一个执行时间非常短的作业,也不得不排队等待,直到轮到自己运行。
(2) 短作业优先(SJF )。它类似于进程调度中的最短CPU 运行期优先算法。它按照作业要求运行的时间来调度, 运行时间短的作业优先调度。自然, 这种算法有利于短作业, 且在大多数作业都是短作业的情况具有较大的合理性。但它又忽略了作业等待时间的长短,不利于长作业,可能会使一个运行时间较长的作业长期得不到调度。
(3) 响应比高优先(H RN)。综合上述两者?既考虑作业等待时间, 又考虑作业执行时间,求两者时间之比(即相应比),高者优先。它在进行调度时,需要首先计算每个作业的响应比。虽然是一种较好的折衷,但增加了系统的开销,因为每次都要计算响应比。
(4 )优先级调度。这种算法根据的是为作业所确定的优先级别,优先级别高者优先调度。然而, 影响算法的是优先级的确定, 因为它并不是算法本身的过程。优先级的确定有许多因素, 如作业的紧急程度、作业的资源要求、作业的类别等等。这种调度算法往往与其他算法配合使用。
根据不同的应用环境而采用不同的算法。通常对算法的选择可以考虑如下问题:
(1) 使系统有的吞吐率,能够处理尽可能多的作业。
(2) 使系统达到的资源利用率,不让处理机空闲。
(3) 对各种作业合理调度,使各类用户都满意。
(4) 不增加操作系统本身开销,不使系统过于复杂。
论述题4 参考答案:
(1) 信息帧中N( S)与N(R) 分别表示发送帧序号与接收帧序号。N(R) 与N(S) 可以用于全双工通信的两站间的帧发送与接收顺序控制,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等通信控制。N(S) 用于存当前发送数据帧的顺序号,以使发送方不必等待确认可以连续发送多帧,若N(S)=7,则发送方不必等待确认可以连续发送7 帧数据。N(R)表示该站下一接收帧的序号, 若N(R)=4, 则接收方下一预期接收的帧序号是4 。
(2) 发送窗口用来对发送端进行流量控制,窗口大小WT 表示。滑动窗口中,发送窗口表示: 在还没有收到对方确认的条件下, 发送端最多可以发送的数据帧数。若WT=2, 则发送方不必等待确认可以连续发送2 帧数据。接收窗口控制哪些序号的帧可以接收,凡是落在接收窗口WR内的帧才允许接收。接收窗口在正确接收一帧后将顺时钟转动(滑动),收发双方的窗口按规律滑动,以实现流量控制与接收确认的功能。若WR=1,则接收方同时能接收1 帧数据。
(3) 如果N(S),N(R),为n个比特时,发送窗口大小WT不超过2n - 1。若N(S)采用3 位二进制编码时,发送窗口的值是:23 - 1=7。
2017年计算机考试四级笔试论述模拟试题及答案.doc正在阅读:
糟糕的一天作文400字05-10
2019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招聘报名入口【9月9日-11日开通】04-08
高三命题作文500字:我最喜欢的一首歌03-18
那棵树作文600字08-19
2017年呼和浩特市中考化学试题:2017年河北承德中考化学试题11-28
2019甘肃省兰州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招聘公告【2人】10-14
给女朋友写抽烟反省检讨书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