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故事简短介绍,历史名人故事:《卫青》介绍

副标题:历史名人故事:《卫青》介绍

时间:2024-08-01 16:45: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能力训练# 导语】卫青(?-前106年),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西汉时期名将,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





  卫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卫青善于以战养战,用兵敢于深入,为将号令严明,对将士爱护有恩,对同僚大度有礼,位极人臣而不立私威。


  公元前129年,匈奴又一次兴兵南下,前锋直指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汉武帝下定决心,绝不妥协。


  果断地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迎击匈奴。从此,卫青开始了他光辉一生的戎马生涯。


  这次用兵,汉武帝分派四路出击。车骑将军卫青直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从代郡(今河北蔚县东北)出兵,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出兵,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出兵。


  四路将领各率一万骑兵。


  卫青虽是首次出征,但他冷静干练,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利用匈奴军队的不合理布局,长途奔袭,扫平了龙城(匈奴王室用来拜祭祖先的地方),斩首700人,取得汉少有的大捷。


  另外三路,李广、公孙敖部大败,公孙贺干脆就没敢打。汉武帝看到只有卫青胜利凯旋,非常高兴,封为关内侯。而其时赫赫有名的“飞将军”李广也未封候,这也见刘彻对卫青的赏识。


  由于此前汉朝对匈奴一直采用“绥靖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所以刘彻的这次用兵使匈奴人极为震怒,他们认为应该给刘彻这个皇帝以不断教训,才能让其老实。


  因此公元前128年的秋天,匈奴骑兵大举南下,先攻破辽西,杀了辽西太守,又打败当时在平定七国之乱时立功的名将韩安国,劫掠百姓两千多人。


  为了稳定边塞形势,汉武帝派李广镇守右北平(今辽宁省凌源西南),由于匈奴兵畏惧李广,转而从雁门关(在山西境内)入塞,进攻汉朝北部边郡。


  汉武帝再次派卫青出征,并派李息从代郡出兵,从背后袭击匈奴。


  卫青率三万骑兵,长驱而进,赶往前线。卫青本人身先士卒,将士们更是奋勇争先。


  斩杀、俘获敌人数千名,匈奴白羊王和楼烦王部大败而逃。这一战彻底奠定了卫青在汉军中的地位,也使卫青完全得到了汉武帝的信任。


  为了继续向汉廷施加压力,使刘彻继续“绥靖”,公元前127年,匈奴集结优势兵力,进攻上谷、渔阳。


  刘彻应对此事的决策,显示了一位卓越君主的魄力,他决定暂时放弃上谷、渔阳一带的防守,反而趁匈奴主力部队在东北线的的态势,果断派卫青率大军进攻久为匈奴盘踞的河朔地区(黄河河套地区),这是汉廷真正意义上对匈奴的第一次大会战。


  卫青率领四万大军从云中出发,采用极为隐蔽和灵活的战术,向西绕到匈奴军的后方,迅速攻占高阙(今内蒙古杭锦后旗),切断了驻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王、楼烦王同单于王庭的联系。


  然后,卫青又率精骑飞兵南下,直扑陇西(今甘肃境内),形成了对白羊王、楼烦王的包围。


  匈奴白羊王、楼烦王见势不好,仓惶率兵逃走。汉军趁势掩杀,歼灭匈奴精锐部队5万余人,俘获敌兵数千人,夺取牲畜一百多万头,此战使汉廷完全控制了河套地区,并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正面威胁。


  因为河朔一带水草肥美,形势险要,卫青向汉武帝呈报在此修筑朔方城(今内蒙古杭锦旗西北)获准,这里从此成为汉军出击匈奴的根据地,也使汉军可以对匈奴王庭的威慑力大增。


  此外汉廷从内地迁徙十万人到那里定居,还修复了秦时蒙恬所筑的边塞和沿河的防御工事。


  卫青此战,使汉军在战略态势上完全扭转被动局面,更使汉军确立了“匈奴并非不可战胜”的信心。由于立下大功,卫青被封为长平侯,食邑3800户。


  由于朔方的战略地位极为险要,因此匈奴王庭一心想把朔方重新夺回,但其多次出击,都被汉军挡了回去。


  为了继续打击匈奴,公元前124年春,汉武帝命卫青率三万骑兵从高阙出发,并要求苏建、李沮、公孙贺、李蔡部率兵从朔方出发,并由卫青指挥。


  另外,李息、张次公率兵由右北平出发,佯攻牵制匈奴部队。这次会战汉军调动了骑、步兵各8万人左右。匈奴则派遣强将右贤王迎击,并集结骑兵15万左右归其指挥。


  右贤王当时认为汉军离得较远,放松了警惕。


  但卫青再次显示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将困难变成有利。


  卫青当时率精锐骑兵,轻装急行七百里,趁夜偷营,并将匈奴军队庞大的营地彻底打乱,而汉军此时的后续部队也顺利赶到,投入战斗。


  此前已经喝大了的右贤王见大势已去,只带了几百人突出重围,向北逃走。


  此战,卫青军团斩杀敌首8万余人,从战略上彻底将匈奴的右贤王部打挎,使右贤王的编制从此基本成了摆设。


  汉武帝接到战报后,拜卫青为大将军,加封食邑8700户,并节制全国汉军。


  公元前119年春,为了彻底解决匈奴,汉武帝决定出击漠北。


  汉武帝召集诸将后说:“匈奴单于采纳降臣赵信的建议,远走沙漠以北,认为我们汉军不能穿过沙漠,即使穿过,也不敢多作停留。这次我们要发起强大的攻势,达到我们的目的。”


  此战,武帝派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精锐骑兵五万人,分作东西两路,远征漠北。为解决粮草供应问题,汉武帝又动员了民间马匹四万多,步兵十余万人负责后勤保障。


  原计划远征大军从定襄北上,由霍去病率骁勇善战的将土专力对付匈奴西线的单于主力。


  后来从俘获的匈奴兵口中得知匈奴单于伊稚斜的主力不在汉军预计位置,于是汉军重新调整战斗序列。


  汉武帝命霍去病从东线的代郡出塞,卫青从定襄出塞寻找单于伊稚斜决战。


  卫青的军团以李广为前将军,公孙贺为左将军,赵食其为右将军,曹襄为后将军。


  卫青考虑到前将军李广年纪已高,就没让他担任先锋,而是与右将军赵食其两军合并,在中军右翼出击。


  卫青自己率左将军公孙贺、后将军曹襄从正面进兵,直入沙漠扑向单于主力。


  得知消息后,赵信向伊稚斜单于建议:“汉军不知道厉害,竟打算穿过沙漠。到时候,人困马乏,我军应以逸待劳,就可以俘虏他们。”


  单于于是下令所有的粮草辎重,再次向北转移,而把精锐部队埋伏在了汉军可能到达的地点。


  卫青大军急行一千多里,终于越过大沙漠,但形势并不好。他们与早以严阵以待的匈奴军遭遇。


  卫青临危不惧,命令部队用武刚车(铁甲兵车)迅速环绕成一个坚固的阵地,然后派出5000骑兵向敌阵轮番冲击。


  匈奴人则出动一万多骑兵迎战。双方的激战非常惨烈。


  当时的战况对于汉军并不好,因为单于的主力是8万精骑,而卫青军团只有5万人。


  但是,有时候一个人的命运往往不由人力决定。当战役进行到黄昏时分,忽然刮起暴风,尘土滚滚,沙砾扑面,顿时一片黑暗,两方军队互相不能分辨。卫青乘机派出两支预备队,从左右两翼迂回到单于背后,包围了单于的大营。


  伊稚斜单于发现汉军数量如此众多,而且人壮马肥,士气高昂,大为震动,知道无法取胜,就慌忙跨上马,在随行护卫的保护下奋力突围。向西北方向飞奔而去。


  这时,夜幕已经降临,战场上双方将士仍在喋血搏斗,喊杀声惊天动地。


  卫青得知伊稚斜单于已突围逃走,马上派出轻骑兵追击。


  匈奴兵不见了单于,军心大乱,四散逃命。


  卫青率大军乘夜掩杀。天亮时战役结束,卫青军团共斩杀并俘虏匈奴官兵至少5万人


  卫青大军趁胜挺进,一直*赵信城(今蒙古乌兰巴托市西),获得了匈奴屯积的粮草,补充军用。


  他们在此停留了一天.然后烧毁赵信城及剩余的粮食,胜利班师。


  不过幽默的是,卫青在班师的过程中,遇到了单于和其残兵,遂顺利击杀了单于。


  此战,卫青军团不仅击溃了匈奴军队中最为精锐的单于主力,而且杀了伊稚斜,这在战略意义上不言而喻。


  漠北决战后,至卫青故去之间的14年,汉军也因元气大伤不曾主动出击匈奴。只与高丽(朝鲜)、越国(广西、广东一带的小国)进行了一些小规模战争。


  公元前106年,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去世,汉武帝命人在自已的茂陵东边特地为卫青修建了一座象庐山(匈奴境内的一座山)的坟墓,以象征卫青一生的赫赫战功。


  


历史名人故事:《卫青》介绍.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oTv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