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八年级上册期中考点

时间:2022-11-19 04:23: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初二# 导语】学习是把知识、能力、思维方法等转化为你的私有产权的重要手段,是“公有转私”的重要途径。你的一生,无法离开学习,学习是你最忠实的朋友,它会听你的召唤,它会帮助你走向一个又一个成功。以下是©文档大全网为您整理的《历史八年级上册期中考点》,供大家查阅。



1.历史八年级上册期中考


  戊戌变法时间:1898年6月-9月

  (时代背景: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1、代表人物: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或资产阶级改良派)

  2、揭开序幕: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发起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3、运动的发展:①严复翻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的观点,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是中国西学之第一人,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

  ②影响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4、运动的高 潮: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①变法开始的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②内容:经济:发展农工商业。军事:训练新式陆海军。政治: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废除无用的官职。文化教育:创办报刊,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

  ③作用: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但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④失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杀害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谭嗣同就义前,留下一首绝命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5、失败原因:①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②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力量强大;③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力量过于单薄,脱离人民群众。

  6、性质:戊戌变法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2.历史八年级上册期中考


  易错易混:

  1.北洋政府对内镇 压革 命,实行专 制独 裁,对外依附帝国主义,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政府,而不是资产阶级革 命政府。

  2.改组国民党的是宋教仁而不是孙中山。

  3.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开始于洋务运动,因为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4.张謇创办的民族企业不止大生纱厂,还有很多。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近代企业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不是在洋务运动时期。

  5.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是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以轻工业为主,并不是一个重工业企业都没有;大部分民族工业分布在沿江、沿海一带,也不代表内地没有近代民族工业。

  6.1862年、地主阶级洋务派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学堂;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学府。

  7.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青年杂志》的创办,不是(新青年》的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

  8.在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 命”口号的提出者是陈独秀;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是胡适;发表中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是鲁迅。

  9.新文化运动不是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开端。

  10.新文化运动属于旧民主主义革 命,是先进知识分子发起的,而不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11.新民主主义革 命与旧民主主义革 命最主要的区别在于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 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3.历史八年级上册期中考


  易考点:

  一、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历程

  (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3)进一步发展:辛亥革 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人们竞相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归国创业,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4)“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5)曲折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顽强地挣扎着。

  2.特征:发展道路艰难曲折;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发展水平整体落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二、辛亥革 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

  1.表现

  ①剪发辫: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②易服饰:旗袍、中山装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受人青睐。

  ③变礼节: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

  ④改称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

  ⑤废缠足:劝禁女子缠足。

  2.特征: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三、近代教育的发展

  1.历程

  ①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

  ②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

  ③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

  ④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

  2.影响: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3.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2)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的文化出版机构。

  四、新文化运动

  1.背景

  (1)政治:中华民国陷人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

  (2)经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3)思想: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 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

  2.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3.重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4.口号:高举民主和科学两大口号。

  5.代表

  (1)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发表《文学革 命论》,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2)鲁迅: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3)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 吟”。

  6.内容: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7.评价

  (1)积极性: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2)局限性: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五、五四爱国运动

  1.直接原因(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时间、地点:1919年5月4日,北京。

  3.口号及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 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卖 国 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4.经过

  5.结果:直接目标得到实现,迫使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6.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7.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开端。

  8.五四精神:爱国主义、民主和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追求真理,振兴中华,反帝反封建(核心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

  9.“外争主权,内除国 贼”体现了五四运动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性质。“彻底”是指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坚决性,而不是指彻底地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4.历史八年级上册期中考


  1.鸦片战争(1840—1842年):——道光帝

  (1)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

  (2)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禁烟原因:鸦片走私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历史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英国发动侵略战争:1840.6-1842.8,虎门战役关天培殉国,吴淞战役陈化成牺牲。

  (4)《南京条约》: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内容: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协商关税]

  ※内容: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②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③赔款2100万银元。④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协议关税,为了倾销商品)。

  ★哪一条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打开中国的市场)?

  (5)附件:中英《虎门条约》: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6)美国、法国与中国签订了《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扩大了侵略权益。

  (7)影响:鸦片战争使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8)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所以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咸丰帝

  (1)英、法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英、法发动战争借口:英国“亚罗号事件”,法国“马神甫事件”

  (3)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自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4)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是对人类文明的践踏摧残。

  (5)1860年《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等。

  (6)沙俄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是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瑷珲条约》是一次性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

  (7)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光绪帝

  (1)爆发:1894年,丰岛海战,日本挑起战争。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2)平壤战役:清军将领左宝贵牺牲。

  (3)黄海海战:1894.9.17,邓世昌率致远舰官兵,撞向日舰“吉野”号,不幸壮烈牺牲。(光绪皇帝悼念邓世昌对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4)旅顺大 屠 杀:旅顺守将徐邦道孤军奋战。日军在旅顺进行了大 屠 杀。

  (5)威海卫战役: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xx殉国,北洋舰队在威海卫全军覆没。

  ★北洋舰队在威海卫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失败。

  (6)中日签订《马关条约》: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的条约。

  《马关条约》内容:[割三岛、赔两亿、增开四口、开设工厂]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7)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人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帝国主义的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这一条款的签订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8)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①瓜分狂潮:在俄、法、德的胁迫下,日本放弃辽东半岛,但勒 索中国3000万两“赎辽费”。随后,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②“门户开放”:1899年,美国向英、俄等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门户开放”政策的实施,形成了列强共同瓜分中国的局面。

  (9)甲午中日战争促进了中国人的觉醒:①孙中山成立兴中会,揭开了资产阶级革 命的序幕。②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拉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③状元实业家张謇等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光绪帝

  (1)八国联军侵华的目的:①直接目的:镇 压义和团运动。②主要目的:保护和扩大在华利益。

  (2)过程:①1900年,西摩尔率领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发动侵略。②义和团在廊坊阻击敌人。③清军将领聂士成壮烈殉国。④中外联合势力绞杀义和团。⑤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烧杀抢掠。

  (3)结果: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内容:[赔款最多,禁止反帝,拆毁炮台、驻兵要地,划使馆界、设外务部]

  ①[经济]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②[政治]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表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危害的一款)③[军事]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 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④[外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列六部之前。

  (4)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5.历史八年级上册期中考


  1.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光绪帝

  (1)目的: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的反动统治(根本目的)。

  (2)洋务派:奕?(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方)等。

  (3)口号:前期(19世纪60年代)“自强”、后期“求富”。

  (4)主要内容:

  ①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福州船政局等。

  ②兴办新式学校;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③后期,洋务派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近代民用企业,比如轮船招商局(李鸿章)、开平煤矿(李鸿章)、汉阳铁厂(张之洞)、湖北织布局(张之洞)等。

  ④筹建新式海军:南洋、北洋和福建(北洋水师规模)。后,成立海军衙门,统一指挥。

  ⑤加强塞防: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

  (5)评价:①地位(影响):洋务运动是中国历第一次近代化运动。②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影响),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③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失败原因】①根本原因:没有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②洋务派内部的腐 败,③外国势力的挤压。

  【启示】洋务运动失败充分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只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而不改变政治制度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2.戊戌变法:(1895—1898年)——光绪帝

  (1)序幕:公车上书。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等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的“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宣传:第一个维新派政治团体:强学会。刊物:上海《时务报》;天津《国闻报》。

  (3)戊戌变法(百日维新):1898年,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变法开始。变法历时103天,又被称为“百日维新”。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戊戌变法”。

  (4)内容:有政治、经济、教育军事四个方面内容。

  ①触及顽固派利益:裁撤冗官冗员;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裁减绿营。②反映知识分子参政愿望:允许官民上书言事。③要求发展资本主义: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④有利于西学的传播:开办新式学堂⑤有利于增强军事实力、国防力量:训练新式军队。

  (5)影响: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6)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①失败原因:维新派自身软弱、妥协,又只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客观原因:顽固势力握有实权。

  ②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3.辛亥革 命(1894—1912年):

  【孙中山早年的革 命活动】

  (1)兴中会的成立:兴中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 命团体。1894年孙中山创立兴中会。

  (2)广州起义:1895年孙中山准备发动广州起义,失败。陆皓东,为共和革 命而牺牲第一人。

  【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革 命思想的传播: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 命书》邹容的《革 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

  (2)中国同盟会:①成立:为了集中革 命力量,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 命团体,于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选举孙中山为总理,决定创办机关报《民报》。②影响: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 命政党。同盟会的成立,使革 命派有了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推动了全国革 命运动的发展。

  (3)三民主义:①内容:孙中山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述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②意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 命的指导思想。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意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它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omv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