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小故事简短(7篇)

时间:2023-09-16 05:42: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能力训练# 导语】泱泱中华,礼仪之邦。中华民族讲究文明礼仪的历史源远流长。文明礼仪可以帮助我们规范言谈举止,学会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下面是®文档大全网分享的文明礼仪小故事简短(7篇)。欢迎阅读参考!



1.文明礼仪小故事简短 篇一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知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2.文明礼仪小故事简短 篇二

  孔融让梨

  孔融,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父亲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3.文明礼仪小故事简短 篇三

  怀橘遗亲

  《怀橘遗亲》源于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有一个名叫陆绩的人,精通天文和历法!他的官职呢做到了太守。父亲名叫陆康,曾做过庐州的太守,和袁术来往密切!在陆绩六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去九江拜见袁术!六岁的陆绩微笑行礼地跟袁术打招呼,见陆绩长得可爱还懂礼貌,袁术非常高兴,于是拿出了新鲜甜美的橘子,一边招待两父子,一边与陆父交谈,而这陆绩吃了一口橘子感觉很甜美真好吃,想到在家的母亲非常爱吃橘子,就趁没人注意,偷偷拿了两个橘子,藏在了自己怀中……

  相谈甚欢的两人,时间过得特别的快,到了该返程回家的时候了,懂事的陆绩便和父亲向袁术行礼拜别,不曾想这时偷藏在怀中的两个橘子滚落在地,见状的陆父和袁术面露不悦,(陆父是羞愧难当的表情,袁术是含怒的表情),未等发怒的陆康训斥,袁术嘲笑的说了声:"陆郎,你来我家中做客,临走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不好意思地回答:抱歉,袁伯伯,我吃到这橘子感觉很甜,便偷偷拿了两个藏在怀中,想让母亲尝尝……听完回答的两人,陆父欣慰愁眉舒展,袁术露出笑颜惊叹:小小年纪,居然如此孝顺,以后一定非同凡响,经常跟别人称赞他!长大后的陆绩,博学多识,精通天文历法,非常优秀!

  后有诗赞颂:孝悌皆天性,人间六岁儿,袖中怀橘实,遗母报深慈!

4.文明礼仪小故事简短 篇四

  汉明帝敬师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5.文明礼仪小故事简短 篇五

  千里送鹅毛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

6.文明礼仪小故事简短 篇六

  在南北朝时期的齐国,有一个叫陆晓慧的人,他才华横溢,博闻强识,为人更是恭谨亲切。他曾在好几个王的手下当过长史,能够说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人了,然而他却从来不把自己看得很高,前来拜见他的官员,不管官大官小,他都以礼相待,一点儿也不摆驾子。如果客人离开,他更会站起身亲自将对方送到门外。

  有一个幕僚看到这种情景,很是难以理解,就对他说:“陆长史官居高位,不管对谁,哪怕对老百姓也是彬彬有礼,这样实在有失身份,更什么也得不到,长史何必这样麻烦呢?”陆晓慧听了不以为然地简单一笑,说道:“欲先取之,必先与之。我想让所有的人都尊重我,那我就务必尊重所有的人。”

  陆晓慧一生都奉行这个准则,所以得到十分多的人的尊重,他的政绩也远远地超过别人。

7.文明礼仪小故事简短 篇七

  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宋代着名理学家将乐县人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着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后来,杨时学得程门立雪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pOH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