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六篇]

时间:2023-04-18 06:54: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三年级# 导语】语文教学反思是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的重要环节。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教师们需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以下是©文档大全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六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一

  《纸的发明》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主要讲了纸的发明和改进过程,以及蔡伦纸得以传承的原因,并且从中感受造纸术对人类文明及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

  课前,我考虑再三,为了不让学生觉得说明文枯燥,我收集了多种多样的纸贴在黑板上,并注明每种纸的用处,对此,学生们非常感兴趣,目不转睛地看着我,我认为“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趁热打铁,我用视频的形式,展示了纸的发展过程,顺势引入“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 药”四大发明,让学生明确:“造纸术”就是四大发明之一。这时候,学生的兴趣就更浓了。

  首先,要理清的是文章脉络。我让学生根据课后习题,先在文中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几千年前(造纸术发明以前)————西汉时代——-东汉时代————-后来。按照这样的时间顺序,再去找每个时期,人们是怎么记录文字的。这样一一对应起来找到答案后,文章的骨架就特别清晰了,纸的发展及改进过程一目了然。这一过程,我都遵循了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接着,我采用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分组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多角度去体会课文字里行间表达的情感。读罢,学生感受到的其实是一种自豪感,更加赞同:“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这样的过程并不是机械的,而是循序渐进的一种引导。

  然后,我又让学生化身为纸,用第一人称的形式,自述自己的成长过程。这一环节学生也挺感兴趣的,就是偶尔在表达上,人称会混淆,但是提醒过后就好了。通过这一环节的表达练习,课文内容其实就了然于胸了。

  最后,带上自豪感,再读课文,文本内容和文字流露的情感就“齐活儿”了。 

2.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二

  《我变成了一棵树》从一个孩子的心理来想象一棵树的感觉,但它所要叙述的又不仅仅是“我”变成一棵树的感觉。从妈妈出现在树下,随后又住进树上的鸟窝起,“我”变得有些紧张起来。“我”既不希望自己的“魔法”被妈妈看破,又盼望着妈妈能认出自己。读到最后,我们才知道,“我变成了一棵树”的意思其实是说,世界上最了解孩子的人“到底还是妈妈”。在母亲眼里,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会被错认的使。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想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想象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学生的想象也得到了尽情发挥,学生说得意犹未尽。在孩子们的心中,想象的世界里要什么有什么,想去哪就去哪,科技要多发达就有多发达。所有在现实生活中还不能实现的,在想象的世界什么都实现了。你看,我们的孩子对未来充满着多大的希望呀!我们的孩子多会想啊!

  在教学中,紧紧扣住教学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想象能力的培养,安排了说话练习“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对有些达不到要求的学生可以适当放宽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通过想象激发创造的灵感,体会成功的喜悦。想象的多样性,符合生活的客观现实,便于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用发散的思维去想去做。

3.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三

  《新年的礼物》初读觉得很感动,如果我是文中的老师,收到这样的礼物一定也会很高兴。文中苇苇这一人物前后表现可谓对比鲜明:平时贪玩、粗心、马虎、似乎还知错不改;在给老师做礼物时认真、踏实、一丝不苟。教学时,我着重让学生从实际出发,切身体会苇苇要做这样一份礼物给老师的用心和不容易。看似顽皮的苇苇正是大部分这一年龄段孩子的缩影,聪明却有些贪玩,淘气却带着些可爱。我在上课时抓住对“新年到了,苇苇分明也长高了!”这句话的理解来把握课文中心,长高不只是生理意义的长大,而是意味着成熟,懂事了,知道该怎么做了,才是真正的长大了,苇苇长大了。文章讲到这里自然而然地让学生体会长大不仅仅是年龄和身体上的,更重要的是懂事,体谅理解父母、老师。

  在教学中学生学得很投入,他们中也有些人像文中的苇苇一样,虽然平时你很马虎,可同样渴望得到老师的赞许。学了这篇课文,好像对他们也有所启发,只要是真诚地对待,哪怕是微不足道的礼物也是的礼物。在拓展训练中,同学们发言很积极,想象苇苇做作业时的认真的神情和态度,可是美中不足的是,孩子们在想象时都局限于前面同学的发言,有新意的不多。

4.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四

  《赶海》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文章。叙述了“我”童年时代跟舅舅去赶海的事,生动展示了赶海的无限乐趣,表露了作者对大海、对生活的热爱。

  对于 大海,学生并不陌生,有的自己亲眼目睹过大海的雄姿,有的在电视或书上见到过,但大海给他们的印象只是表面的,如“一望无边的大海”、“辽阔的大海”、“波涛汹涌的大海”等等,那赶海是怎么回事呢?不少学生都很难理解,那怎样让学生理解赶海并体会到赶海的乐趣呢?我想应该抓住文本语言,借助多媒体、朗读等多种形式,启发学生想象,从而感悟赶海的乐趣。

  第三自然段是全文重点,围绕“趣”字,让学生找找文中“为了表现赶海的趣,作者抓住了哪几件事来写的?”学生很迅速找出了“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捉龙虾”。“这几件事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件?为什么?比较详细的是哪一件?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通过这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从不同的角度去感悟赶海的快乐。有趣的几个情境,还让小组的同学进行表演,使学生入境悟情,加深情感体验。尤其是抓住几个语气词的朗读,从而既体会到乐趣,又理清了课文的条理,并教会学生在平时开展活动进行习作时也要像课文一样有条理的写清每一件事。

  在“闹”字的理解上,虽然我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去体会,但指导不到位,没有引导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感觉,反而是后来的环节中提到了;还有在“追赶浪花”这一趣事上,没有让学生充分地想象浪花不时回头,小作者追浪花会和浪花相碰的情景,这才是追浪花的乐趣呢,我竟然没有让学生去想象,这说明我在备课时,有些细节方面没有关注到。

  我的教学语言虽然生动有趣,但是有时口语太多,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 

5.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五

  《花瓣飘香》这篇课文选取的是生活中极其平常的小事,给我们展示的却是小女孩充满爱心的金子般的心灵,她不仅仅爱惜花草,也深爱着自己妈妈的事情。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紧紧抓住“懂事”,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找出认为小女孩懂事的地方,在四人小组内交流,我鼓励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下,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受到情感熏陶。果然,有的学生觉得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是非常体贴妈妈的;有的学生认为小女孩的爸爸交待她要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她做到了,也非常懂事;也有的学生认为她没有摘整朵花,而只是摘了一片花瓣,懂得珍惜花草……可见学生透过课文所呈现的语言文字,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对小女孩的感叹——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小组讨论的好处,也得到了锻炼自己的机会,使自己能够大胆的展示自己,让自己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成长。

6.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六

  《燕子》一课是本学期语文课教学的开篇课文,同学们经历了近一个月的假期休息、玩耍,刚回到学习状态中,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肯定存在着陌生感,还没回过神来。为了顺利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非常注重新课的导入:

  1、让学生从生活中了解燕子的特性引入。从平时观察到的燕子的特点,了解燕子飞回北方的使命标志春天到来;

  2、让学生描述春天的美景;

  3、用一个非常美丽动人的故事导入;

  4、从图入手。

  先把这些美的物、事赋予学生,让他们在美的境界中去接触课文、学习课文,这时,同学们的心境就会不同,就自然地把情融入文中。从他们朗读时入情入境的声音、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不是单纯地在学习文中的语言文字,他们是在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在感受着美好的春天,美好的生活,根本体现不出是在学习本学期的开篇课文,甚至效果比以往还好。

  我认为这样的设计并不光想到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学习,也是让学生更快融入到文中,更好地与文中的人、事、物进行的一种心灵上的碰撞,情感上产生共鸣,更好达到学习语文、提高他们的素养的目的。这也是我在把握生与师、生与文本对话的尺码的体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pd1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