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作文素材李子柒]2020年高考作文素材:全球化与地方化之间的和谐之道

副标题:2020年高考作文素材:全球化与地方化之间的和谐之道

时间:2022-02-10 14:36:1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考# 导语】不管是中考语文还是高考语文作文都是受人关注的,同时也是试卷中分值的一个项目。©文档大全网整理了高考作文素材三篇供大家鉴赏。




2020年高考作文素材:全球化与地方化之间的和谐之道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葛兆光在《社会科学报》撰文指出:近代中国文化出现了转型和认同的双重困难。从“国家”观念来说,一方面我们接受了西方现代以“民族”为“国家”基础的论述,认为建设现代性的民族国家就是像西方一样追寻“文明”;但一方面又在感情上倾向于中国历以“文化”为“国家”基础的现实,觉得必须捍卫汉唐以来,特别是清代以来“光被四表”的大国。


  我们应该寻找文明与文化、普遍与特殊、全球化与地方化之间的和谐之道。我认为“文化”是使民族之间表现出差异性的东西,它时时表现着一个民族的自我和特色,而“文明”是使各个民族差异性逐渐减少的那些东西,表现着人类的普遍行为和成就,换句话说,就是文化使各个民族不一样,文明使各个民族越来越接近。


  文化是一种不必特意传授,由于耳濡目染就会获得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气质,而文明常被看成是一种需要学习才能获得的东西,因而它总是和“有教养”、“有规则”、“有知识”等词语相连。各个民族的文化往往是固守的,它表现出一种对异质文明的抗拒,而文明常常是始终在前进的。文化与传统有关,它是特殊的,而文明与未来有关,它是普遍的。把文化和文明略加区分,我们就不需要对全球化、普遍化、同质化、现代化那么紧张,一定要较长论短的话,我们更需要比较的是文明的高低。只有思考如何保持我们的文化,坦率和诚实地承认我们的文化困境,才能使中国人成为中国人的文化绵延发展,而文明与文化也可以在全球与地方的结构中和谐发展。





延伸阅读:其他优秀素材两篇

2020年高考作文素材:财富与精神并非简单对立



     大家现在有一种普遍的精神焦虑,典型的一个现象是,财富已经增加了很多,但许多人依然感到生活并不开心。道德水准普遍下降,让大家着急上火,这恐怕是一个原因。


     以前中国过年的时候,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贺词,叫做“恭贺新禧”,相当于国外的“HappyNewYear”。但后来连一些国内最重要的媒体也只说“恭喜发财”,不说“恭贺新禧”了。把财富当成最重要的价值向大家推广,也难怪很多人会出现急功近利、拜金主义的倾向。这里的大背景是全世界的物质主义潮流,不单是中国的问题,但我们的一个危机是文化自信心的流失和瓦解。西方的宗教多多少少起一点作用,但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道德资源太少,利欲之心很容易突破道德底线,精神建设方面的工作可能要更困难一些。


     针对这种情况,有人主张重建国学,但不少地方的国学热不过是一种商业开发,穿上大袍子,弄神弄鬼的那种,或者是让娃娃们摇头晃脑地念经。这种东西到底是“精神”还是“财富”?我很怀疑。广泛流传的一个说法就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如果我们翻译一下,也可以叫做“精神搭台,肉体唱戏”。似乎没有人指出这是多么的荒谬。


     但我也想说:财富和精神的二元对立,只有在非常特定的情况下才成立;稍微放开一点来看,这样的对立和并置其实不存在。因为精神不是不食烟火,不是神话,一定是关切财富、利益、衣食住行的,其区别不过是,“精神”是谋大范围的“利”,比如谋天下之利,谋群体之利,谋他人之利。当一个人不光是自己有饭吃,也能让他父母吃一口,让他儿女吃一口,我们就可以说,这个人已经有一点精神了——已经有最低限度的道德了。当然,具有更大精神境界的人,无非是利益覆盖的范围更大一些,比如关切国家,关切人类,甚至关切人类以外的所有生命,像作家蒋子丹老师那样,把福利范围划到动物那里去了——她说她是动物界的代表。


     另一方面,哪怕是财迷心窍的恶棍和人渣,也未见得完全没有精神。不妨做一个试验:给10元钱或100元钱,让他磕个头,这恐怕很难。但如果是给1万元钱,这个磕头的概率就会大大地增加。为什么不愿意为10元钱、100元钱下跪磕头?这就是尊严在起作用。对于很多人来说,钱是重要的,但尊严不是完全不值钱的。这种心理障碍就是一种精神。还有更多的人,追逐利益到了一定的程度,会把利益的概念逐步扩大,比如把健康作为财富的一部分,把快乐作为财富的一部分,把尊严作为财富的一部分,甚至把成就感、创造性、理想价值也作为财富的一部分。在这个时候,他就从一个我们理解中的纲领的财富主义者,悄然变化成了一个最低纲领的精神主义者。


     所以我觉得,说财富和精神简单对立,会掩盖生活中的很多真相。我们需要把这个关系看得复杂一点,看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况。


     最近这些年,我观察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比如中国现在的家庭观念好像开始增强了,“春运”就是一个例证。以前我们也过春节,也有团圆一说,但好像没有现在这样要死要活地哭着喊着非得团聚不可,造成全国交通的高度紧张。与这一现象相关,很多征婚节目里面,少男少女高调主张孝敬父母的多了。上世纪80年代的征婚广告,大多是高调标榜自己爱好文学或者哲学,要是出现在现在,会让人觉得特傻冒。但高调孝敬父母,也许是另一种形式的精神回暖。


  事情正在发生变化,当更多的人重视家庭、健康、尊严、快乐等等的时候,精神建设会获得更多的内在驱动力。如果遇上灾难和危机——这几乎也是难免的,人们更会渴求道德、理想,以及英雄和圣人。所以,近期来看我不乐观,长远来说我也不悲观。我觉得财富和精神都是人性、人道的应有之义,至于它如何变化和重组,如何产生一些新的社会形态和心理形态,则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另说的。





2020年高考作文素材:你吃的是什么



  倘要去追问:人是什么?说不定会遭到白眼和奚落:“你不是人吗?”实际上,我们大体上都能对“什么是人”这一问题给出自己的回答。尽管不无片面,尽管自作聪明,尽管肤浅平庸,但总能通过自己的思维和认知,瞬间组织几个文字,来陈述“人”的定义。于是,我们表面上对“人”非常了解,因为“推己及人”,因为“人间万象”,因为“达尔文的进化论”,也因为“人之初性本善”,我们似乎都能成为“人学”的专家。


  其实,“人上一百,五颜六色”。人的个体差异不容小觑。外表上有“高矮胖瘦、黑白美丑”,内心里有“真善美、假丑恶”,在性格、爱好及能力方面,更是千差万别。所以要真正把“人”概括得全面,就远非常人能及。不过,大名鼎鼎的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就把“人”的定义推向了极致。他说“人是他所吃的东西”。这一非常哲学、非常玄妙的话听起来有点别扭,却一语道破了天机。人类脱离了自然界之后,便逐渐摆脱自然人的“空白”,转而拥抱历史和文化,成为内涵丰富的“人”。人可以有各种充饥美食,也可以有各种精神食粮,所以无时无刻地在“吃”。但是“吃什么”,就会因人而异了。而“千差万别”的人,就会有“千差万别”的吃食,古人说“糟糠出贤才”“肉食者鄙”。对一般人来说,“吃”善就会变善,“吃”恶就会变恶,什么样的精神养料就会养出什么样的人。而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吃”得完全一样的人,所以我们不得不佩服费尔巴哈先生的精辟和睿智。


  如果我们承认“人是他所吃的东西”,那么我们不妨先看看自己每天在吃些什么,以此来定义或概括“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那就看看吧:我们是匆匆下了班就提着买好的菜回家做饭,抑或匆匆下了班就回家和老婆孩子团聚,还是满嘴理由地、一路小跑地、心底窃喜地追赶着各种“利益饭局”?我们是习惯于熟读经典,让思想沉浸于中外古今的哲学盛宴和文豪巨著,还是沉迷于网络八卦、明星绯闻、疯狂捞金和盲目拜金?我们是习惯于健身以增强活力、保持健康,还是喜欢胡吃海塞、狂欢作乐、慵懒嗜睡?若按费尔巴哈的逻辑推理,回家吃饭的应是正常人;追赶利益饭局的,应是“小偷”。俗话说:“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为了要给请吃者办事,要么偷别人的权力,要么偷国家的利益,而这些说到底都是源于老百姓、服务于老百姓的,最后绕了一圈回来,还是偷了老百姓的信任,也偷了老百姓的心。熟读经典、善于思考的人应是国之良才;沉迷于八卦新闻和网络乱象的人,恐怕是成不了“栋梁之材”。而布衣素食生活简朴、努力工作积极向上的,一般都是廉洁奉公的人民公仆;而骄奢*逸、醉心于吃喝玩乐的,大概早就失去了灵魂。


  不过,若说以“吃什么”便一定能准确无误地推断人性百态,怕也低估了人类的智商。人类自从脱离了“自然人”,也就自然学会了欺骗和撒谎,大概是为了生存而模仿“变色龙”的缘故罢。比如古人说:“大智若愚”“大*似忠”,还有什么“小人好夸己长,又好扬人之短”等等。所以,那种会装蒜、会表演、会弄虚作假,会抬高自己、掩饰自己又善于贬低别人的“人”,怕是费尔巴哈先生还没仔细研究过。如果这些“小人”没读过几年书,却喜欢玩个书法、出个自传、写个打油诗,再摆拍几幅“常读经典”的别样造型,说不定还可以暂时弄个“诗人”“作家”甚至“当代大师”之类的头衔,不但骗了费尔巴哈,也骗了周遭一片。倘若那些贪污腐败分子整日里充忠诚、装清廉、扮公正、演勤奋,自然会经常“回家吃饭”,也会“手捧经典”,更会“疾言厉色地痛斥腐败”,一旦落马,又能迅速“百般忏悔,泪如雨下,不能自已”。至于那些热衷于给自己增加各种“健康爱好”标签的官员,虽热衷在媒体上为自己打造各种良好形象,但最后的结局依旧让人大跌眼镜。


  记得列宁曾说过:“吹牛撒谎是道义上的灭亡,它势必引向政治上的灭亡。”可见人的肚子里如果“吃”了许多“嗟来之食”,甚至装满了*诈和虚伪、欺骗和撒谎,便会把自己引向道义和灵魂的毁灭,最终导致“政治上的灭亡”。

2020年高考作文素材:全球化与地方化之间的和谐之道.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pdc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