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三篇

时间:2022-03-30 10:55: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年级# 导语】教学反思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诸如总体课程目标的反思,总体课程内容的反思,总体课程组织的反思,科目目标的反思,科目内容的反思,科目组织的反思,单元目标的反思,课程中具体学习活动的反思等。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以下是®文档大全网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


  她用儿童最自然的状态来体验、感受这个世界,用最接近儿童的语言表达简单的内心世界。诗歌共4节,前三节格式相似,每节共3句话:第一句讲孩子被成人世界惊扰后的不开心,第二句是孩子的希望,第三句是孩子转念之后的喜悦。每一节的第一句连接着上一节的结尾,内容环环相扣,与题目“一个接一个”相契合。

  最后一节诗中孩子天真的发问,使诗歌更富有童趣,引发小读者们的情感共鸣。本首儿童诗内容贴近学生的世界,通过与生活的对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共鸣。

  这首儿童诗需要两节课来完成讲授,我上的是第一课时。第一课时讲授的重难点是识字、写字、正确地读文、简单地理解课文内容。在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可能是有老师们在后面听课,部分学生放不开,稍有些紧张。但是课堂整体的学习气氛还是不错的,作为讲课的教师——我,可以说是内心澎湃,不自觉地跟打了鸡血似的,整节课下来还算顺利,但还是与我上课之前所设想的课堂有些出入,尤其是课后,听了其它语文老师对我这节课的评价,我才发现了一些之前没有意识到的问题。

  第一点:作为教师,一定要注重自己的穿着打扮。课堂上,我穿的大衣没有扣子,这很影响教师干脆利落的形象。

  第二点:虽然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但是作为一节公开课,就应该整体把握。这节课,我在识字上花费的时间过多,导致最后课文的读不够,对课文的理解更是我在牵着学生走,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课文中找答案。

  第三点:这节课,我重点讲了两个生字:各、这。对于已经上过一学期的孩子来说,教师完全可以重点讲解一个生字,另外一个生字交给学生自己来学习。对于学生生字的书写,我没有及时地评价、反馈,只是交由同桌来互相检查评价。

  第四点:整节课,学生对课文的朗读不够,形式单一,教师也无法真正了解学生的课文朗读情况。我对课文的朗读把握不到位,作为语文教师的我真的是急需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第五点:整节课时间的分配不合理。在识字上用时过多,生字书写上抓了两个字重点来讲,学生的读很少,这就跟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读书声、学生应该站在课堂中央相违背的。

  最后在课文的理解上我非常匆促地结束了,学生只能跟着我走,最终,又变成了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机械式的课堂。虽然这节课已经讲过很长时间了,但老师们对我这节课的评价,我还是记忆犹新。

  我们都习惯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同时也发现不了问题所在,但是当别人说出来之后,便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课堂是教师与学生、文本三者对话的阵地,作为阵地整体方向的掌舵者,我们需要不断地用知识来提高自己,并深入学生真正地了解学情,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真正地上好每一节课。

  


【篇二】


  “图形的拼组”是在一年级上册初步认识了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编排的,其目的是让学生用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拼摆出新的图形,体会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的关系。但这部分内容稍不注意就容易上成手工课或拼摆各种有趣图案的活动课,使教学重点偏离教材编排的初衷。一个单元教学下来,我觉得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在动手操作中,突出图形的变换。

  本单元所设计的活动,不论是做风车、折飞机,还是图形的拼组,都是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图形间的关系,因此在操作时要注重让学生描述图形的变换过程。

  (1)在折纸活动中描述图形的变化。如做风车,不能只是让学生学习如何做风车,而且还应该让他们边折边按图中的文字说明图形的每一步变换过程。

  (2)在拼组活动中描述图形的变换。在拼组活动中,应让学生说明是用什么形状的图形拼成了什么新的图形,由此体会图形间的变换关系。

  (3)在剪、卷活动中描述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变换关系。

  2.注意通过多种层次的拼组活动体会图形间的变换关系。

  拼组活动,教材只呈现了一些简单的范例。教学中,可以组织丰富的有层次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图形间的变换关系。如平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可以分这样几个层次:

  (1)用相同形状的图形拼出同样形状的图形。

  (2)用相同形状的图形拼出不同样形状的图形。

  (3)用不同形状的图形拼出新的图形。

  


【篇三】


  这部分教材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准确描述数之间的大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观察中比较,学会由观察情境图比较转化为数的比较。这部分教材在传统数学教科书里没有的,我们在教学时应给予必要的关注。

  一开始,我让学生同桌两人比高矮,让学生说说你比同桌怎么样,同桌比你怎么样?然后让一个学生和我比,学生觉得好奇,有趣,乐意表现自己,主动地进入了学习状态。在比高矮的基础上,利用书上红金鱼78、花金鱼15和黑金鱼10,比多少的有趣情境,唤醒学生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主动迁移,轻松自然地学习用“少一些,多一些”描述两数关系,同时学生还会在已有的知识上,由图意提出不同的解答方法,这样使生活中有关的数学现象和经验得到了升华。接下来,我都是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自主体会少得多、多得多,然后逐步过渡到数的比较。最后学习完新知识后,我让学生想想在我们身边你能用语言描述你所观察到的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时,学生兴趣盎然,话题一下子就像放水地闸门,滔滔不绝地说开了,他们说得那么地正确和有序,令我兴奋、惊奇。

  对于课后练习,让学生完成做一做题时,很轻松地就完成了而且还说得很棒!其实,“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通过利用已学的知识说说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

  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还是比较活跃,掌握得比较好,个别学生还有待于课后辅导。

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三篇.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qHR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