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训练# 导语】说起中华传统文化,大家会想到儒、释、道。虽说历也曾有过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但潮起潮落、因缘际会,最终的主流,还是这三家。下面®文档大全网就给大家介绍下《大学》之道,欢迎阅读!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中国历代王朝,儒家都属于正统学说。在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中,《大学》是四书之首。今天我们一起来聊的,就是这本《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大学》第一篇
《大学》作为“四书”之首,是孔子的再传*曾子的作品,其思想和主张为历代读书人所熟读和践行。作为“大人之学”,它明确要求读书人(即所谓的“士”),首先要加强自我修养,全面提升内外层次素质,明确人生追求和目标,即“在明明德”;在此基础上,要学以致用,接近群众,改造社会,服务国家。要“立人”而不是做书呆子,即“在亲民”;而所有“大人之学”的终极目标,都是奔向辉煌理想境界,达到“自立立人,立人达己”的成果,即“止于至善”。
要达成这样的理想境界,《大学》提出必须经历“知、至、定、静、安、虑、得”七个阶段的*,最终完成“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圣外王)的目标。其中承上启下、联通内外、最为关键的一环,便是“修身”,《大学》认为,一个人要想成就事业,首先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人,如果连做人都不合格,“齐家、治国、平天下”又何从谈起呢?!
人类文明向前进步,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我们享受了很多先人无法享受的物质成果,但也为此承受了很多前人想象不到的痛苦。生活节奏加快、生存压力加大、环境污染严重,很多人在追名逐利中疲于奔命、迷失自我、精神空虚。
在经历辛苦劳累、浮躁惆怅之余,在抱怨人心不古、社会退化的同时,我们能否翻开《大学》静心阅读,来止欲定性、静心安神,认真的深思熟虑呢:我们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我们正在做什么?我们能做什么?我们真正追求的又是什么?
放下浮躁和好高骛远,真正从自我作起,提高修养、完善己身,少说一些大话空话,多做一些小事实事。真正树立起正确、适合自己的理想目标,然后一步步从内而外、由小到大的用心、科学的去磨练自己、实践追求,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前进,你一定会发现,不一样的社会、不一样的自我。
正在阅读:
国学宝典之《大学》之道08-20
快乐国庆节作文500字10-30
2021年四川甘孜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报名时间及入口(2020年12月12日至12月25日)10-25
我家的朗诵比赛作文800字11-26
[四年级小学生自编童话故事]四年级自编童话故事大全09-06
计生工作心得体会例文汇总08-11
2016年11月江西学位英语考试报名条件04-06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Lesson44:Throughtheforest03-09
必备的伊索寓言故事150字:牧羊人与狼08-09
百灵鸟作文350字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