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故事# 导语:国学是我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结晶,国学故事选取了适合宝宝的内容,其中包括诗词、论语、三字经等传统文化的精髓。®文档大全网为大家整理了适合儿童的国学故事。
【名言】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公冶长第五》
【要义】
意思是,孔子说:“起初,我对十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做的事;今天,我对于人,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做的事。我是从宰予这件事后改变了态度的。”
孔子在这里提出了一个认识人的原则,就是观察一个人,不仅要听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俗话讲,“知人知面不知心”,对人的认识,如果仅仅知道人的音容笑貌、仪表言谈并不难,困难的在于去全而认识其素养、道德品质。外在的言语与内在的品质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要观察一个人必须从观察其行为入手。
孔子的这句话是他在实践中得到的真实体验。孔子也是在因此立教以警示众弟子,使他们慎于言而敏于行。
【故事】
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言辞美好,能说会道,说起话来娓娓动听,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留下的印象不错,孔子很喜欢这个弟子,以为他一定很有出息。可是不久,宰予暴露出,些毛病: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
宰予思想比较活跃,但有时就不免过于大胆,而且也太自以为是。二次,鲁国的国君鲁哀公问宰子于十么木料可以做宗庙祭祠的木料,宰予大胆地说;“夏代用松木,殷代用柏木,周代用栗木,用栗木的意思是使人民战栗。”孔子知道后,觉得宰予对鲁哀公有教唆的嫌疑,而且对周代的解释也有失公正,所以就批评了他。又有次,宰予竟然向孔子提出要把三年之丧的传统礼制改为一年,如此非礼的问题,也受到了孔子毫不客气的批评。
后来,宰予又问孔子一个古怪的问题:“有仁德的人,你如果告诉他井里有仁德,他是不是也会跟着跳下去呢?”孔子听他这样问仁,觉得他有失厚道,所以就对他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对待君子,你可以叫他远远走开,却不可以陷害他;可以欺骗他,却不可以愚弄他。”
一天,孔子给弟子讲课,发现宰子没有来听课,就派弟子去找。一会儿,去找的弟子回来报告说,宰予在房里睡大觉。孔子听了,十分生气。平时,宰子巧言利口,常常表达一种不合礼义的思想,本来已经让孔子不高兴了,如今又白天大模大样地睡起觉来,就越发让孔子感到失望。为此,孔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也”
孔子伤感地总结道:“腐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壁不能粉刷。最初我听到别人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一定与他说的一样;现在我听了别人的话之后,还要考察一下他的行为。从宰子这件事起,我改变了态度。”
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子羽的体态和相貌很五陋,但他十分想侍奉孔子。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地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儿童国学故事:听其言而观其行.doc正在阅读:
儿童国学故事:听其言而观其行02-13
[大学党支部工作计划怎么写2021]大学党支部工作计划怎么写04-27
2016年江苏高考专科院校本科录取分数线02-19
2016天津临床执业医师成绩查询时间预测05-04
2018年江西成人高考专升本高等数学二真题及答案(Word版)10-13
2018上海航道医院招聘医护人员6人公告04-06
中考话题作文素材:快乐,在沟通中永驻08-16
2017上海浦东小升初入学流程02-06
关于端午节的高中作文800字09-11
四季的雨作文600字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