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课文及教学反思

时间:2022-05-28 02:26: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三年级# 导语】《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的儿童歌曲的歌词,作者是的词作家乔羽。本课既是对生活在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幸福生活的真实描绘,同时也是对少年儿童未来更美好的生活的憧憬。以下是®文档大全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课文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三年级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课文

  让我们荡起双桨

  让我们荡起双桨,

  小船儿推开波浪,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

  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红领巾迎着太阳,

  阳光洒在海面上,

  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

  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

  我们来尽情欢乐,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

  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2.小学三年级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反思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的儿童歌曲的歌词,作者是的词作家乔羽。本课既是对生活在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幸福生活的真实描绘,同时也是对少年儿童未来更美好的生活的憧憬。这首歌词描述了少年儿童泛舟北海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诗由少年儿童荡起双桨泛舟北海写起,先写北海的迷人美景,然后写荡舟湖上的喜悦心情,第三小节则以一个问题将诗歌立意进一步拓展升华。第一小节描述少年儿童泛舟北海欣赏美丽宜人的自然风光。清澈的湖水,美丽的白塔,绿树红墙,色彩鲜艳和谐,令人陶醉。第二小节抒发少年儿童荡舟北海的喜悦心情。置身景色迷人的北海公园,“我们愉快歌唱”,尽情欢乐,引来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泛舟,听我们歌唱。歌词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少年儿童对幸福生活感到无比愉悦的真切感受,同时又充满童趣。

  首先,我以歌曲导入,在学生熟悉的歌曲声中,启发学生回忆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来唤起与诗中少先队员相似的情感体验,借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加强词句教学。本课遣词造句准确、精当是鲜明特点。因此,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去体会这个特点。如第一小节,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渐入情境,然后,我通过“荡、推、倒映、环绕|”等词语诱发学生展开想象,并结合课文插图,直观感受北海秀丽的风光,从而感悟诗歌用词的精妙。

  然后,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例如提出问题:“红领巾”指什么?“阳光”又喻指什么?使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红领巾”与“阳光”的关系,体会“迎”“洒”蕴含的意思。

  最后,重点理解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谁为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我先让孩子们说说什么是“尽情欢乐”?孩子们有的说是“开开心心地玩”,有的说是“痛痛快快的玩”。“从这个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孩子们回答“幸福快乐”。在此基础上,引出问题“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由于第二小节的详细分析,孩子们几乎都可以说出党给予了我们幸福的生活。但是在进一步体会时,学生很难理解旧社会孩子们穷困潦倒的生活窘态,如果我可以结合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说说旧社会孩子们的生活并与新社会孩子们成为小主人的幸福生活形成强烈对比,让孩子们的心灵受到震撼,深深地去体会党的伟大、党对少年儿童的关心爱护,感受到文中的“我们”对党的无比热爱之情。除此,还要联系实际,说说现在的我们感受到了党的哪些关怀?孩子们在讨论交流中,联系自己在花园式的学校里学习、免费享受义务教育等事例,切实感受到了党的伟大与恩情,由衷地产生了对党的感激之情和热爱之情。两种情感牵引,才能使得难点进一步突破,使得孩子们的情感水到渠成地被激发!

  除此,本课的教学我还重视他们的朗读,对每一小节都进行情感分析,指导朗读,但是如果我可以示范,这样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气氛将更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3.小学三年级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首的儿童歌曲的歌词,作者是的词作家乔羽。题目《让我们荡起双桨》,既是对生活在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幸福生活的真实描绘,同时也是对少年儿童未来更美好的生活的憧憬。

  这首歌词描述了少年儿童泛舟北海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诗由少年儿童荡起双桨泛舟北海写起,先写北海的迷人美景,然后写荡舟湖上的喜悦心情,第三小节则以一个问题将诗歌立意进一步拓展升华。

  第一小节描述少年儿童泛舟北海欣赏美丽宜人的自然风光。清澈的湖水,美丽的白塔,绿树红墙,色彩鲜艳和谐,令人陶醉。

  第二小节抒发少年儿童荡舟北海的喜悦心情。置身景色迷人的北海公园,“我们愉快歌唱”,尽情欢乐,引来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泛舟,听我们歌唱。歌词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少年儿童对幸福生活感到无比愉悦的真切感受,同时又充满童趣。

  第三小节则由尽情欢乐中的少年儿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表达了少先队员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真挚的感激之情。

  如何让今天的孩子能透过这精美的文字穿越时空与作者与“红领巾们”共呼吸呢?于是,有了以下的一些设想:

  作为一首歌,优美的歌词,悠扬的旋律,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于是今天的第二课时,让孩子们在充分朗读之后,我用自己甜美的嗓音,哼唱起这首曲子。孩子们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也忍不住哼唱起来,看着他们眉飞色舞的样子,我知道他们开始逐渐兴奋了,开始对文本有了感觉。于是我就渐渐让他们把唱的嗓音放大,他们唱的更高兴了,一个个手舞足蹈。看着他们的兴奋劲儿,于是开始逐段地进行讲解,让他们对于文本理解得更深层一些。歌词不难理解,可歌词中所包含的含义却意义深远,比如“阳光”的一语双关,还有就是“小船儿轻轻飘荡,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的三次出现有何作用?等等这些都是值得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和解决的问题。其实,问题容易解决,可最主要的是要教会孩子们思考的'方法,而不是凭空地去知道“阳光”的双关之意,“小船儿轻轻飘荡,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的三次出现的作用。这对于三年级而言,进行阅读的分析理解是重中之重。

  最后,拓展延伸。语文教材既是例子,更是引子。怎么“例”,怎么“引”?课文学完了,孩子们心中必定有一定的感悟,那怎样才能让他们把心中的所思所感所想表达出来呢?为此,我特意在“复习”环节中安排了让学生写“学后记”,这为让孩子们说出心中的话塔建了一个平台,尽管是第一次接触,可孩子们却一个个跃跃欲试。当然,一开始,他们还对“学后记”显得很懵懂,可是经我一解释,他们一会儿就茅塞顿开了,兴奋地传达着自己的小发现。

4.小学三年级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首的儿童歌曲的歌词,题目《让我们荡起双桨》,既是对生活在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幸福生活的真实描绘,同时也是对少年儿童未来更美好的生活的憧憬。这首歌词描述了少年儿童泛舟北海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第一小节描绘了少年儿童泛舟北海欣赏美丽宜人的自然风光,清澈的湖水,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色彩鲜艳和谐,让人心醉。第二小节抒发少年儿童荡舟北海的喜悦心情。置身这景色迷人的北海公园,“我们愉快歌唱”,尽情欢乐,引来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游玩,听我们歌唱。第三小节则以一个问题将诗歌的意境进一步得到升华。

  《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词之所以能编入小学语文教材,我想主要是因为它作为歌曲确实旋律优美,广为流传,受到大家的喜爱。其次,歌词通俗易懂,语言优美,是可以称为“经典”的。本课的目标定位我认为还是以学习诗歌语言,品味形式之美,想象优美意境为重点。但在教学第三段“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时,虽然孩子们也说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但孩子们还是似懂非懂的,说不出任何理由。教学时我作了适当的引导和提升。大家谈到的“太阳”,其实在中国文化中,太阳也是具有丰富的含义的。由于时代和人生阅历的因素,现在的孩子们不可能知道“太阳”就是党和人民,我们可以适度讲授,是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课上同时也结合简单介绍了当时歌词创作的时代背景,激发起了学生内在的情感。同样在教学第二节和第三节相似的地方,教学时可以相互比较、前后联系,获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也有学生想到是父母给自己带来了幸福生活,我也明确地表示这也完全正确,并教育孩子要懂得感恩,要尊重父母、爱戴父母。因为我觉得面对三年级的孩子,应避免过多的说教,政治教育痕迹太深。

  纵观整堂课的教学,觉得课堂中老师一直在导,学生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状态,师生互动需要加强,课堂气氛需要再活跃些。

5.小学三年级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反思

  听一位老师上《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课。有这样两个环节引起我的思考。一是教师引导学生读第一节诗时,是这样说的:“北海公园的景色可美了,让我们赶快去看看吧。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二是读三四行诗“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时教师设计了一个补画的环节,让学生把白塔的倒影和四周的绿树红墙画出来。

  第一个环节首先让我感觉到老师自身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至关重要。老师的理解出现问题必然导致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引导的偏差。看得出来,学习第一节诗老师的着重点放在了感受北海公园的美景上。其实这节诗重点应是写孩子们在湖面荡舟的美好画面和轻松愉悦的心情。孩子们脑海中浮现的应是轻舟荡漾,碧波白浪,绿树红墙,凉风习习,歌声阵阵的一幅整体的画面,感受到的是红领巾愉快的心情。如果对课文有了这样的理解,那么就不会把这节诗割裂开了,拎出喜欢的句子来读,应是作为一个整体来读,来感悟,也不会只引导学生去注意景美,而是从人的活动、心情,景色的优美多方面综合来读诗,感受诗歌的意境。

  第二个环节我们看到了老师试图通过多种形式让孩子去感受语言,这种想法是非常好的。但是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这些设想是否真正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发展思维和想象。如果处理不当,会适得其反。“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这两行诗写得确实非常美,给了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教师让学生补画,意图是想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这个美景,同时理解“倒映”和“环绕”。学生大多能把白塔的倒影画正确,这样的常识学生基本还是有的,再说书上有白塔的倒影。那么这个画倒影的作用就要打折扣了。书上的画一目了然,再画有点多余的感觉。学生没法画出“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这很正常,因为从美术的角度来看,从一个视角来画是不能把“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给画出来的,只能画出一部分。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说画还差点什么,引导学生说到四周环绕绿树红墙来,教师在黑板上画上一圈的绿树红墙,边画边说这就是环绕,本来很美丽的一幅图突然间变得逼仄了,让人感到喘不过气来了,小船仿佛被紧紧包围了。看似很好地理解了环绕,实则不然,随着黑板上那幅美丽的图被环绕后变得死板,环绕这个词教死了,这句诗也教得失去诗味了。红领巾在船上轻轻划着桨,船儿在水中荡漾,远远望去,绿树红墙,令人陶醉。本来能引起无限遐想的诗歌语言经这样一处理现在却变得呆板,了无生趣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qlH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