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 导语】近代史是学生在高中阶段所学的内容,也是高考靠的考点,下面®文档大全网将为大家带来高中中国近代史的刚要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中国近代史的纲要
两个历史阶段特征
1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①政治:列强的侵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加深。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②经济:自然经济的瓦解,洋务运动近代企业的诞生,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
③思想:西方科学、民主思想、文化的传播,人们思想的启迪。
④文化: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⑤对外: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2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期
①政治: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封建制度的解体,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推动近代政治民主化的发展。
②经济:自然经济的瓦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思想:封建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冲击,西方民主、启蒙思想的传播,人们思想的解放。
④文化: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社会习俗礼仪的西化。
〒同时期的西方:
资本主义进入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和帝国主义阶段
①政治:资本主义代议制的广泛确立与发展,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
②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
③思想:资本主义民主思想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④文化: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文学、美术的产生与发展。
两个时期:
①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两条主线:
1.西方列强的侵略;
2.中国各阶层人民反抗列强的斗争和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
【历史主体】
1外国列强的侵略:
①政治(军事):
鸦片战争(原因、条约——内容、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条约——内容、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原因、条约——内容、影响)
→八国联军侵华(原因、条约——内容、影响)
→日本侵华(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一二八事变、七七事变、日本侵华罪行)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内陆。
②经济:鸦片战争后商品输出为主→甲午中日战争后资本输出为主→抗日战争日本经济掠夺→解放战争美国经济掠夺。
③文化:传教士传教,日本同化政策。
2中国各阶层反抗列强的斗争和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
①地主阶级:——迟钝的反应
→抵抗派: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背景、内容、影响)
→洋务派: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背景、口号、目的、内容、结果、影响、局限、实质)
→20世纪初的清政府:1901“新政”(内容、影响)
→1905∽1911“预备立宪”(经过、结果)
②农民阶级:——阶级和时代局限性明显的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原因、经过、两个革命纲领的异同点、影响、失败原因)
→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背景、口号、影响、失败原因)
→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农民政权和武装、支持革命
③民族资产阶级:——渐进的觉醒
→早期维新派:郑观应、王韬等人,最早提出君主立宪主张,反映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康梁维新派(即保皇派或立宪派):戊戌变法(背景、康梁维新思想形成、办报办团体、两派论战、施政纲领、百日维新内容及意义、戊戌政变、戊戌变法的意义)
→革命派:辛亥革命(背景、内容、结果、影响、失败原因、为什么说失败了?),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国民*(国共首次合作)
→激进派:新文化运动(背景、标志、内容、影响)
→实业救国: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④无产阶级:
→五四运动:(原因、口号、经过、初步胜利、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背景、经过、奋斗目标、中心任务、意义。)
→国民革命,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背景、经过、评价、失败原因、启示)
→土地革命,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背景、经过—南昌起义、八七会议、广州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第五次反围缫的失败、红军长征、遵义会议、长征结束)
→抗日战争,建立抗日统一战线:(背景、开始标志、合作标志、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国外战场、日本罪行,意义)
→解放战争,实现民族独立:(背景、经过、内战、反攻、主力、*,意义)
社会形态
1经济史:
自然经济的瓦解(原因、表现、影响)
洋务运动中国近代企业的诞生(原因、表现、影响)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产生→初步发展→迅速发展•春天→发展受挫→显著发展•夏天→日益萎缩•秋天→陷入绝境•冬天→出现转机•又一春→结局•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注意各时期的原因分析、表现、影响,特别注意前三个时期。
2思想史:
→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
→早期维新派,最早提出君主立宪主张;
→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主张君主立宪;
→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主张民主共和、三民主义;
→资产阶级激进派:新文化运动,传播民主和科学;
→无产阶级:传播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五四运动→中共一大→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成熟→解放战争→建国后影响)主要掌握重要的内容、确立标志、精髓、影响。
3文化史:
社会习俗的变迁(原因、表现、影响)
高中历史关于中国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1.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路线:靠贫、联中、限富、保中小、灭地主(1931)作用: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翻了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
2.抗战时期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作用:有利于团结农民、地主一致抗日
3.解放战争时期政策: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地主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路线:靠贫、联中,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作用:农民分得土地,积极参军、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
4.建国初期政策: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与以往不同:保护富农经济)作用:彻底废除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5.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的改造)政策:采取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作用: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土地公有制
6.十年探索时期政策:小社并大社(片面追求一大二公)影响: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7.改革开放时期政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注意三化)
高中历史的中国近现代的宪法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孙中山)内容: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目的:限制袁世凯*,维护共和制度性质: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
2.《中华民国约法》(1914,袁世凯)内容:改内阁制为总统制,总统拥有皇帝一样的权力
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1931)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内容:规定新中国的国家性质性质: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内容:规定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规定公民权力和义务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高三中国近代史的纲要详解.doc正在阅读:
高三中国近代史的纲要详解04-07
2020年山东烟台医师资格考试审核材料上传时间延长通知12-22
2018年山西同等学力人员申硕考试科目04-23
安徽2023年4月韩国语能力考试成绩查询时间及入口[5月25日起]03-21
中秋佳节好友送礼祝福贺词10-26
生日温暖祝福句子大全【三篇】01-24
这就是幸福作文800字初中08-01
医药代表本月个人工作总结:医药代表个人工作总结三篇10-10
2021年四川社会工作者考试时间:10月16日、17日09-19
2020广东工程硕士考试科目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