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幼儿背诵的古诗精选

时间:2022-09-16 05:57: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婴幼儿# 导语】古诗是很好的幼儿语言教学资源,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幼儿学习古诗,一方面可以锻炼口齿清楚伶俐、吐音准确流畅,另一方面能大量积累词汇,能丰富自身的文学语言。下面是©文档大全网分享的适合幼儿背诵的古诗精选。欢迎阅读参考!



1.适合幼儿背诵的古诗精选

  悯农二首·其二

  李绅〔唐代〕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

  注释

  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2.适合幼儿背诵的古诗精选

  静夜思

  李白〔唐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注释

  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床:今传五种说法。

  一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

  二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本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我们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本诗的写作背景是在一个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圆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乡之情。

  既然作者抬头看到了明月,那么作者不可能身处室内,在室内随便一抬头,是看不到月亮的。因此我们断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什,至于具体是什么,很难考证。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参照宋代版本,‘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从时间上讲,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对作者原意的忠诚度上,更加可靠。

  四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五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胡床”或“床”所误。至迟在唐时,“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一种坐具)。

  疑:好像。

  举头:抬头。

3.适合幼儿背诵的古诗精选

  登鹳雀楼

  王之涣〔唐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站在高楼上,只见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注释

  鹳(guàn)雀(què)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白日:太阳。

  依:依傍。

  尽:消失。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穷:尽,使达到极点。

  千里目:眼界宽阔。

  更:再。



4.适合幼儿背诵的古诗精选

  村居

  高鼎〔清代〕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

  农历二月,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轻拂堤岸的杨柳陶醉在春天的雾气中。

  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赶紧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注释

  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醉:迷醉,陶醉。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散学:放学。

  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

5.适合幼儿背诵的古诗精选

  春晓

  朝代:唐朝|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古诗简介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全诗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翻译/译文

  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

  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注释

  ⑴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⑵闻:听见。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⑶夜来:昨夜。

  ⑷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

6.适合幼儿背诵的古诗精选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唐代〕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唯通:惟)

  译文

  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注释

  黄鹤楼:中国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达。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

  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7.适合幼儿背诵的古诗精选

  示儿

  陆游〔宋代〕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

  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注释

  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来。在苏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诗第一句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为“死去原知万事空”,因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响本诗的意境,尚有争议。人教版等教材多为“元”,不常用通假字。

  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但:只是。

  悲:悲伤。

  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同:统一。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北定:将北方平定。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无忘:不要忘记。

  乃翁:你们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8.适合幼儿背诵的古诗精选

  江南

  汉乐府〔两汉〕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译文及注释一

  译文

  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注释

  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可:在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

  译文及注释二

  译文

  江南水上可以采莲,莲叶层层叠叠繁茂葱翠,鱼儿在莲叶间嬉戏。

  鱼一会在莲叶的东边嬉戏,一会在莲叶的西边嬉戏,一会在莲叶的的南边嬉戏,一会又在莲叶的北边嬉戏。

  注释

  何:多么。

  田田:莲叶长得茂盛相连的样子。

9.适合幼儿背诵的古诗精选

  咏鹅

  骆宾王〔唐代〕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译文

  “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白色的身体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注释

  曲项:弯着脖子。

  歌:长鸣。

  拨:划动。

10.适合幼儿背诵的古诗精选

  夜雨寄北

  李商隐〔唐代〕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注释

  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可译为“一起”。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却话:回头说,追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qtch.html

微信扫码分享

下载全文
搜索大全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