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 导语】《三衢道中》是南宋诗人曾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首句写出行时间,次句写出行路线,第三句写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第四句写黄莺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的鸣叫声,为三衢山的道中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以下是®文档大全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三衢道中》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三衢道中
宋代: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注释:
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
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
绿阴:苍绿的树阴。阴,树阴。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黄鹂:黄莺。
创作背景:
曾几是一位旅游爱好者。这首诗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抒写诗人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
作者简介: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1、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读导入
1、本单元学习的主题是什么?
2、本单元学习的要求是什么?
3、接下来,让我们走入第一课的学习,一起齐读课题《古诗三首》。
二、学习古诗《三衢道中》
1、我们先来学习第三首古诗《三衢道中》,它是一首7言绝句,它的诗人是宋代的曾几,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2、解诗题。
《三衢道中》“三衢”借助注释,指的是三衢山。“道中”路上。在三衢山游玩路上看到的风景。
3、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练读,教师相机讲解“得”字。
4、读出断句,抑扬顿挫。
5、会读诗,更要理解诗。诗人曾几去三衢山赏景游玩,那么他看到了哪些景物呢?请你用横线画出来。学生汇报:梅子、小溪、绿荫、黄鹂
6、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呢?请你结合注释,试着说一说。
7、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三衢道中》这首诗写了怎样的景象。指导朗读。
8、尝试背诵。
9、总结学法,利用学到的方法学习下节课的两首古诗。识诗人,解诗题读古诗,正字音找景物,说特点借注释,想画面品诗句,读韵味。
第一句诗“梅子黄时日日晴”,使我联想到“梅子黄时家家雨”这一诗句,很自然的为学生解释了江南特有的梅雨季节,使学生意思到能有一个好天气是多么的难得。果然一讲学生的兴致就来了,也很容易体会出诗人那种好心情。
第二句“小溪泛尽却山行”,让学生根据注释理解诗意,基本上孩子都能理解。我趁机提问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兴致。生通过联想知道诗人泛舟溪尽而游兴不减,又改山路。可见游兴正浓。
第三句“绿阴不减来时路”重点强调“不减”的意思,根据造句孩子理解的意思基本上都是正确的。“来时路”暗含归程,可见行山路回家,诗人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
第四句“添得黄鹂四五声”这是最后一句,反问学生,诗人为何会听到黄鹂脆鸣,难道他不急着回家吗?孩子们很容易接受引导,说到因为*还很浓郁,不急着回家才会注意到黄鹂的鸣叫。
这一首诗学完,我真是佩服孩子们的高速思维能力,反应快,应变能力强!
小学三年级语文《三衢道中》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doc正在阅读:
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综合考核要求(儿外科)09-22
2016年卫生糸统职称考试报名时间07-17
bios升级后无法重装系统怎么办(图文)06-02
2017年上半年浙江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综合素质10-27
2016年12月预备党员思想汇报范文:端正入党动机07-06
小学三年级音乐课件:三轮车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