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 导语】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我们现在做的工作,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人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础。对于敬业者来说,凡事无小事,简单不等于容易。®文档大全网高一频道为大家整理了《高一语文上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感谢大家的阅读支持,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1-5)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距关,毋内诸侯。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D.张良出,要项伯。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将军战河北。D.秋毫不敢有所进。
3.与“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中”一句中“夜”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常以身翼蔽沛公。B.若入前为寿
C.头发上指,目眦尽裂D.吾得兄使之
4.与“不如因善遇之”一句中的“因”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B.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B.因击沛公于坐,杀之D.因人之力而蔽之
5.下列各句意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善留侯张良------(项伯)平时和张良交好。
B.毋纳诸侯-----不要让诸侯内部的军队进来。
C.毋从俱死也------不要跟从(刘邦)一起送死了。
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希望您把我的情况全部告诉(项羽),说明我是不会忘恩负义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10)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6.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B.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C.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D.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7.这一段描写荷塘,精彩的一笔是作者敏锐地捕捉并生动地描绘了“微风过处”的景色。下面对微风在这段景物描写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分析,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开头写叶和花的静态,微风过后才写出它们的动态,使景色多样化。
B.因微风吹开密密地挨着的叶子,才见到叶子底下脉脉的流水。
C.因微风吹动叶和花,才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D.因微风送来缕缕清香,才引出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这个精彩的比喻。
8.文中加点的词语极富表现力。下列关于这方面说明不当的一项是()
A.“泻”扣紧了“月光如流水”这个比喻,加强了月光的流动感。
B.“浮”这个动词把水气和月色交织在一起,雾的轻柔,以及自下而上逐渐扩散的特点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C.“斑驳”是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这里表明黑影中还有绿色与银白色。
D.“画”能突出“倩影”之美,表达了作者此时的喜爱之情。
9.说明“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比喻句本体与喻体相似点正确的一项是()
A.“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能给人以艺术享受。
B.“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能给人和谐自然的感受。
C.“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作用于人的感官。
D.“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不均匀,不呆板,富于变化。
10.对第一段话的景物描写,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由静态到动态,由近写到远
B.由动态到静态,由远写到近
C.由动态到静态,由近写到远
D.由静态到动态,由远写到近
(三)基础巩固,完成(11-15)题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C.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C.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B.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C.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D.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偭规矩而改错。
B.怨灵修之浩荡兮。
C.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D.宁溘死以*兮。
1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B.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C.进不入以离尤兮
D.芳菲菲其弥章。
15.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步余马于兰皋兮。
B.谣诼谓余以善*。
C.既替余以蕙纕兮。
D.不吾知其亦已兮。
第Ⅱ卷
二、主观试题:本卷包括现代文阅读、古诗词默写、和作文三个部分。皆为必答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5分)
生若直木
去年在南方,终于见识了从小听说的滕王阁。
那天一同登阁的朋友中,有老书家某先生。眼望秋水长天,大家心情舒畅,我随口向老先生求教,从纸到墨,听他讲文房四宝的奥妙。
滕王阁已翻盖一新,阁中层层店铺林立。看见摆的镇纸①光色新鲜,盘算是否也买一对。如今作家少文,个个的字都如鸡飞狗趴。我也一样,偶尔写字,怨笔赖墨,而且只有一把英吉沙匕首压纸。足踏着滕王阁的地板,心里寻思,这镇纸只卖十多块,不能说好,但是有落霞孤鹜的字儿,带回一对也算个纪念。
老先生却摇头,以为粗瓷生铜,不值一顾。他说江西书家的案上,没有这种次货,也不使菜刀压纸。镇纸多用檀木自制。我说我的字哪里要什么镇纸,砖头石头,有一次足矣:老先生沉吟半晌,说,我给你做一对吧。
囊匣装着的镇纸被捎来北京时,我正在读一个小说。
急忙掀开囊匣盖子,只见一双白润的檀木,静静躺在紫红的绒布里。真是性灵南国,书法家还做细木工!抚着满掌光洁,脑中现出柔润檀木划过宣纸的感觉。
怀着一丝谢意,握着镇纸继续读。小说的主人公,将面临他第二次的被捕。小说是我的一个朋友写的,历历细微的,满篇都是他在“四人帮”时的苦难遭遇。我用白檀木唰地一划,翻过下一页。
这篇小说,其实是因了我的怂恿,朋友才勉强写了出来。他是个内向的家伙,文字轻描淡写,但骨子透出凄凉和压力,使我们都敏感了,读着我想。
檀木握久了以后,光滑中沁出了一种冰凉。我想快些翻完这篇小说,好给江西的老前辈回信。可是故事却正在有趣处,不由我不先读完。警察监视他的房东,审讯他的女友,他把头上的一张大网,写得纲举目张。
一瞬间我意识到手中的镇纸。掂了一掂,觉得挺沉。确实,檀木决非杨柳杂属,不显形骸,不露纹理。这么一想再掂掂手里小说,突然感觉我辈的感情娇嫩。不是么,以前我的那些劳什子,不更是又嫩又酸么。
丢开小说,摩挲着檀木镇纸,心里不禁佩服。世间最不外露的,怕就是这光洁之物了。
其实当初斧子劈锛子②凿,它的内里该都是坑疤。人也一样,每逢出事,当事人处当时,都要让肉长的心迎着刀刃,哪怕它伤痕累累。
囊匣下面,覆着一条墨纸,我取出来一看,原来是老者的题字:
直木顶千斤——江西民谚
趁着一时感悟,我提笔兑墨,用这一对白檀木压住纸边。想了半天,编了两句,哪管字迹蠢劣,与江西老者唱和了一张:
生若直木,不语斧凿
我想,事物都大致雷同,无论一茎枯草,一头弱牛。政治的伤害比起永恒的大自然和长流的历史,比起存活下来的民众,是那么渺小。除了我们,被笔墨染了一身毛病的人,大家都不去炫耀自家伤痕。而且,大都是心广意宽,如打磨光滑的檀木镇纸,像穿了新衣裳的农民,干净漂亮地活下来。
[注]①镇纸:(书画家)写字画画时压纸的东西,用铜、铁,或玉石等制成。②锛子:斧的一种。
1.“生若直木,不语斧凿”是作者对“语斧凿”的否定,文中多处提到了“语斧凿”的表现,请概括说明其中两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摩挲着檀木镇纸,心里不禁佩服”,作者“佩服”的是什么?(4分)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作者“收到镇纸”时正好在“读一个小说”,这两件事是巧合呢,还是有意安排?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就本文的思想内容,谈一点你的感受(100字左右)。(4分)
(二)、背诵默写(10分)
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2.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3.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4.,所思在远道。
5.呦呦鹿鸣,。
6.明明如月,。
7.,鸡鸣桑树颠。
8.真的猛士,,。
9.,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0.漫江碧透,。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45分)
在伊甸园里,一棵大树对一朵玫瑰说:“你虽然很漂亮,却没有什么用。要想活得有意义,光有美丽的外表是不行的。”于是这朵玫瑰找到上帝说:“请您把我变得有用一些,”上帝同意了。从此以后,世界上有了第一颗卷心菜。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二】
一、语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妙处(chǔ)落蕊(lěi)颓废(tuí)砥砺德行(dǐ)
B、瞥见(piē)涸辙(hé)袅娜(niǎo)道义相勖(xù)
C、婆娑(suō)悼念(diào)空白(kōng)蓊蓊郁郁(wěng)
D、蜕变(duì)歧视(qǐ)肄业(sì)以身殉职(xù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枷锁缔造光阴虚渡峰烟四逼B、弭谤签署冠冕堂皇蜘丝马迹
C、瞭望会晤没精打彩好高鹜远D、蜿蜒沧绿永垂不朽繁芜从杂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时候我发现,湖里的小鱼种类也很多,黑的、花的、红色的、橙色的、金色的、白色的……我认真地看着,眼睛急不暇择,看清楚了这条,又错过了那条,看见了那条,另一条又游了过来。
B、一批又一批大学生到基层当村官,是去接受锻炼和发挥聪明才智的,是要靠自己的才能创造业绩的,这与古人的终南捷径大相径庭。
C、选择开心的人必须帮助他人找到幸福,因为每个单独的幸福都是和所有的幸福息息相关的。
D、在开罗大学的演讲中,奥巴马表示,要寻求和伊斯兰世界开诚布公,寻找共同价值,支持穆斯林的愿望,并决心用美国的力量来解决最困扰伊斯兰世界的问题。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个人能否成才,要看以后学习的程度。这里一是要有信心,相信自己能成才;二是有没有毅力和决心,能否坚持学习一辈子。
B、高考加分瘦身,是高考公平的一小步,能够为教育公平加分。通过不折不扣的监督机制,以及严格的制度设计,真正遏制住考试*,教育公平才更坚实。
C、习总书记首次并提“四个全面”,是全面吹响了治国理政的“集结号”,令人热血沸腾。
D环保部的数据也显示全国地表水总体轻度污染,其中黄河、淮河、海河、辽河、松花江五大水系水质污染,全国4778个地下水监测点中,约六成左右水质较差和极差。
二、默写题。(每空1分,共10分。)
5、补写下列名篇句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总角之晏,_________。(《氓》)
②长太息以掩涕兮,。(《离*》)
③涉江采芙蓉,___________。(《涉江采芙蓉》)
④山不厌高,__________。(《短歌行》)
⑤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
⑥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兰亭集序》)
⑦,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
⑧舞幽壑之潜蛟,。(《《赤壁赋》)
⑨对酒当歌,?(《短歌行》》)
⑩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
三、文学名著题。(每题5分,共10分。)
6、下列各项中故事情节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贾母心疼宝玉,吩咐贾政的亲随,以后贾政若唤宝玉就以她的名义加以拒绝。宝玉每日游卧园中,甘为诸丫环充役。薛宝钗劝他读点书,宝玉气得骂宝钗入了“*禄鬼”之流。因为只有林黛玉不曾劝他立身扬名,所以宝玉愈加敬重林黛玉。
B、刑台上被绑着的卡西莫多受到无情的鞭打,他口渴难熬,绝望地叫道:“给我水喝!”观看的人们嘲笑他,羞辱他。爱斯梅拉达看着这一切,从人群中走上刑台,从胸前取出一只装有水的葫芦,温柔地举到那可怜人干裂的嘴边。卡西莫多那一直干燥如焚的眼睛滚出一大颗眼泪,这也许是那不幸的人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泪。
C、香菱入园后,要黛玉等人教她作诗。黛玉自愿给香菱作老师,教其写诗。她们俩一个认真地教,一个认真地学。香菱作诗的能力提高很快,第一次作诗就得到众人的认可。
D、二进荣国府的刘姥姥准备回家,她向众人告辞:与凤姐告别时,为她女儿取名“巧哥儿”;贾母送她一包袱东西;鸳鸯送她一些自己的衣服;宝玉送了妙玉不要的成窑五彩小盖钟。刘姥姥受宠若惊。
E、自从克洛德刺伤弗比斯之后,爱斯梅拉达就被说成是一个女巫。宗教法庭审判她时,也一口咬定是她驱使黑衣魔鬼刺杀军官。爱斯梅拉达有口难辩,尽管她一直不认罪,但法庭仍然判她绞刑。
7、简述题。(二选一)(5分)
(1)《红楼梦》中“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说的是哪两人?请简述“两人互吐剖心语”的情节。
(2)请简述《巴黎圣母院》中“爱斯梅拉达解救甘果瓦”的情节。
选题〔填(1)或(2)〕
四、文化经典题。(共6分。)
8、阅读下面《论语》中的两章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一)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乡党10•17》)
(二)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述而7•27》)
(1)选段(一)(二)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请用一个词语概括。(2分)
答:
(2)选段(一)中马房失火,孔子问人不问马与“泛爱众”是否矛盾?综合选段(一)(二)内容简要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
五、古代诗歌阅读。(6分)
9、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别
〔南朝•梁〕范云
东风柳线长,送郎上河梁。未尽樽前酒,妾泪已千行。
不愁书难寄,但恐鬓将霜。望怀白首约,江上早归帆。
(1)诗歌第一句“东风柳线长”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
(2)“未尽樽前酒,妾泪已千行”体现了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特征?(3分)
答:
六、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0—14题
〔一〕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二〕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①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苏轼《喜雨亭记》)
【注】①荐:频仍,屡次。
10、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所以:……的原因。
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相:相互。
C、农夫相与忭于野忭:喜乐。
D、以属客而告之属:劝酒。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2)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B、(1)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2)竞周容以为度
C、(1)丁卯大雨,三日乃止(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1)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2)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12、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
A、高余冠之岌岌兮B、吾以名吾亭
C、客有吹洞箫者D、凌万顷之茫然
13、下列对选段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游褒禅山记》的选文部分主要写游山的心得,先写游山洞的心得,再借仆碑抒发感慨,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B、《游褒禅山记》选段中,作者认为要观赏到“非常之观”,必须要有志向,要有能力毅力,还要有所凭借,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C、《喜雨亭记》第三段把议论寓于对话之中,句末一个反问句,强化了“文眼”之意。第四段以歌作结,引出用雨给亭命名的缘由,照应首段,结构谨严。
D、《喜雨亭记》第二段中所写的那场“三日乃止”的甘霖让当地官民兴奋异常,作者为此也特意建造了一个亭子,并命名为“喜雨亭”,体现了作者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3分)
译文:
(2)是岁之春,雨麦于歧山之阳,其占为有年。(3分)
译文:
七、现代文阅读。(19分)
(一)课内文本阅读(6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5—17题。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15、作者认为牵牛花的色彩“以蓝色或白色者为,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对之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充分说明作者对色彩的研究也颇有造诣,也反映了作者对颜色的看法。
B、这与“文眼”一致,从视觉效果上突出了北国秋的“清、静、悲凉”,恰当地传达了作者的情感。
C、四种颜色里,确确实实是蓝、白色,不浓不淡,不妖不艳,恰倒好处。
D、作者仅仅是为了表达一家之言,未必可信,实际上,淡红色的牵牛花还是蛮不错的。
16、选文中,两次写到声音:一是“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一是“秋蝉的衰弱的残声”。对这样写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两种声音的描写,巧妙地告诉读者,北国的秋天有“清、静、悲凉”的一面,也有生机勃勃的一面。
B、两种声音的描写,其实没有什么可探究的,就是写实而已,这两种声音那时那地确实有。
C、两种声音的描写,很好地写出了北国秋天景色的多样性,不然,就显得单调而乏味。
D、两种声音的描写,以声写静,更能让读者感受到了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
17、对三节文字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在这三节文字里,作者从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了北国的秋景,表达了作者对北国秋天的热爱之情。
B、三节文字,一一对应地表现了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虽然各自互有渗透,但还是各有侧重的。
C、在写北国之秋的时候,作者时不时地提及南方的秋天,每一节都将故都之秋和南国之秋进行对比,更加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故都秋的喜爱。
D、三节文字,每一节都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使得行文活泼不呆板。
(二)课外文本阅读。(13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8—21题。
闲读梧桐
余秋雨
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处,整日整夜地与我们对视。
它要比别处的其他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我猜想,当初它的身边定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并肩成长,后来,或许因为环境规划需要,被砍伐了;或许就是它本身的素质好,顽强地坚持下来。它从从容容地走过岁月的风雨,高大起来了。闲来临窗读树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某日,母亲从北方来信:寒潮来了,注意保暖御寒。入夜,便加了一床被子。果然,夜半有呼风啸雨紧扣窗棂。我从酣梦里惊醒,听到那冷雨滴落空阶如原始的打击乐。于是无眠,想起家信,想起母亲说起的家谱,想起外祖父风雨如晦的际遇。外祖父是地方上知名的教育家,一生两袖清风献给桑梓教育事业,放弃了几次外聘高就的机会。然而,在那史无前例的岁月里,他不愿屈从于非人的折磨,在一个冷雨的冬夜,饮恨自尽。我无缘见到他老人家,只是从小舅家读到一张黑色镜框里肃然的面容。我不敢说画师的技艺有多高,只是坚信那双眼睛是传了神的。每次站到它眼前,总有一种情思嬗传于我,冥冥之中,与我的心灵默默碰撞。浮想联翩,伴以风雨大作,了无睡意,就独自披衣临窗。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入这浓稠的夜色中了。惊奇地发现,天边竟有几颗寒星眨巴着瞌睡的眼!先前原是错觉,根本就没有下雨,只有风,粗暴狂虐的北风。这时,最让我“心有戚戚”的便是不远处的那株梧桐了。只能依稀看到它黛青色的轮廓,承受着一份天边的苍凉。阵风过处,是叶叶枝枝互相簇拥颤起的呼号,时而像俄罗斯民谣,时而像若有若无的诗歌。不知怎的,外祖父的遗像又蓦然浮上眼帘,似与这株沉默的梧桐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不求巨臂擎天,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
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
惦念的是那一树黄叶。推开窗棂,读到的树竟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没有昨日那遮天蔽日的叶子,剩下的是虬树挺干。我的心像是被谁搁上了一块沉重的冰,无法再幻作一只鸟,向那棵树飞去了。这一夜的风呵,就凋零了满树的生命!而风又奈你其何,坠落的终要坠落,无须挽留,你还有一身傲骨与春天之前的整个冬季抗争!
于是,我读懂了梧桐的寂寞。不是慨叹韶华流逝的漠然,不是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而是一种禅意,一种宁静如虚空的玄奥。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如晦,花开花落,好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不禁又感慨起外祖父的英年早逝,悲哀起他屈从天命的无奈,悲哀起那个年代里的人们。
又是一阵熟悉的树叶婆娑的沙沙声响,亲切地扣击着耳鼓。俯目望去,一个红衣女孩雀跃在那黄叶覆盖的小径,那模样似乎每一片叶子都在为她青春的步履伴奏。此刻,我的窗台上,扑进一阕蓬松的阳光,洒在案前昨夜未曾合上的一卷旧书上。
18、下列对文本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母亲的来信,在文中不仅起了引出下文的过渡作用,而且表现了母爱的细腻,增加了主题的厚度。
B、作者写夜风中的梧桐,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传达出了梧桐与风暴抗争的坚忍与深沉。
C、文章通过从梧桐到外祖父的联想,深情地赞颂了外祖父从容豁达、淡泊名利、忠心报效祖国的光辉一生。
D、“阳光,洒在案前昨夜未曾合上的一卷旧书上”这句话意在表明作者对未来充满希望,正义必胜,人们会公正对待历史和生活。
E、本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对梧桐由外到内的解读,表达了作者独到的人生感悟。
19、从上文看,我们可以看出梧桐的外形特征是:(不超过10个字)
;内在精神特征是:。(4分)
20、第三段中,作者看到风中的梧桐想起了外祖父,并感到两者之间“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这种契合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他们的不同又表现在什么地方?
(4分)
八、语言运用题。(7分)
21、猜谜语。(3分)
(1)“哑巴说话”打一成语:。(2)“不折不扣”打一汉字:。
(3)“碧空万里彩云飘”打一《红楼梦》中的人物:。
22、仿写。(4分)
模仿下面例句的句式和修辞手法,另选两个陈述对象,写两句意思相连的句子,以构成连贯的排比。
例句:蓝天有深邃的灵魂,才能吸引星月;
;
。
九、作文。(7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走进网络、拥抱自然、关注热点、研究课题、参加竞赛、服务社会、善待他人、学做家务……生活处处是课堂。这些多姿多彩的课堂能开阔视野,增长才干;能锻炼体魄,磨练意志;能使心灵得到净化,智能得到开发……
请以“这也是课堂”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字数不少于800;②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③不套作,不抄袭。
高一语文上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正在阅读:
高一语文上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08-02
2020湖南常德石门县教育局招聘高中教师公告【25人】12-24
2016年辽宁中西医执业医师成绩查询网站:国家医学考试网07-05
少儿童话故事200字【五篇】03-30
五年级作文我爱大海500字07-03
2019广西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招聘非实名人员公告【160人】04-15
形容感恩的句子_形容感恩的句子07-17
2016年山东国际货运代理考试成绩查询时间:11月30日起06-30
一年级小学生旅游日记200字07-12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试题《财经法规》每日一练:邀请招标方式(12.28)08-10
脚比路长作文1000字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