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踩高跷的来历介绍

时间:2023-02-19 03:01: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元宵节# 导语】俗话说“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有着许多丰富的传统活动,而踩高跷就是其中的一种,踩高跷至今已经发展成了庆祝元宵节代表性的活动之一。以下是©文档大全网整理的元宵节踩高跷的来历介绍,欢迎阅读!




1.元宵节踩高跷的来历介绍


  据古籍中记载,古代的高跷皆属木制,在刨好的木棒中部做一支撑点,以便放脚,然后再用绳索缚于腿部。表演者脚踩高跷,可以作舞剑、劈叉、跳凳、过桌子、扭秧歌等动作。北方的高跷秧歌中扮演的人物更贴近人们的生活。表演者扮相滑稽,能唤起观众的极大兴趣。南方的高跷,扮演的多是戏曲中的角色,各种角色应有尽有。人们边演边唱,生动活泼,逗笑取乐,如履平地。据说踩高跷这种活动来源于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到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跷技活动。


  关于踩高跷活动的传说有好几种,其中有一种是把踩高跷与同贪 官污吏作斗争联系在一起的。据说从前有座县城叫两金城,每年春节城里城外的人们都要联合办社火,互祝生意兴隆,五谷丰登。不料来个贪 官,把这看作是一个发财的机会,就说,凡是进出城办社火,每人都要要交三钱银。人们不交,他就关城门,挂吊桥。但仍难不住聪明的人,他们就踩着高跷。翻越城墙、过护城河,继续欢度春节,乐在其中。


  踩高跷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是我国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我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从文中可知,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高跷就已流行。表演者不但以长木缚于足行走,还能跳跃和舞剑,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者一丈多。


2.元宵灯节的由来


  在古代的时候,人们称夜为“宵”,而正月按照农历纪法则是元月,所以也就把新的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称之为“元宵节”。元宵节作为春节过后的第一个重要的节日,不仅是全球华人都过的节日,而且也有着较为悠久的由来历史。


  其实民间从古至今就有着“开灯祈福”的习俗,即在正月十五的晚上,把已经试过的灯盏放入河水中,向神灵祭拜祈福。


  随着东汉时期“开灯祈福”这一传统习俗,则又带有了“燃灯表佛”的意味。等到唐朝的时候,中西方文化进一步密切交流接触,佛教已成为主流文化,上到朝中仕官大臣,下到集市万家百姓,都会在正月十五“燃灯拜佛”,由此,元宵节张灯结彩就成为法定的事情。不过,正式的“元宵”之名,还是在唐末得以形成,在宋代称其为“灯夕”,清朝则是“灯节”。


3.元宵节的起源


  元宵节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一入新正,灯火日盛。”元宵节是多种文化汇聚而形成的传统节日。南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说:“正月十五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灯节或上元节,且因其为春节的最后一个高 潮,家家户户皆热闹庆祝,故亦称小过年。


  这一天人们吃“药饭”或“五谷饭”,早晨还喝“聪耳酒。元夕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岁时杂记》说,这是沿道教陈规。道教称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上元节又称“上元天官节”,系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诞辰;中元节又称“中元地官节”,系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诞辰;下元节又称“下元水官节”,系下元解厄水官洞阴大帝诞辰到来。


4.元宵节诗句摘抄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姜白石《诗曰·元宵争看采莲船》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崔液《上元夜六首》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失名《折桂令·元宵》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李商隐《观灯乐行》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5.元宵节的习俗


  (一)上元祈福


  民间将自然界分成三界,即天界、地界和水界,并予人格化。因此称为天官、地官和水官合称三官大帝。正月十五上元为天官大帝生日。天官的主责是赐福,所以,民间在清晨备牲醴祭拜天官大帝,祈求赐福,信徒中以漳籍移民最为虔诚。


  (二)元宵祭祖


  上元节吃元宵可能始自宋代,不过当时称做「浮圆子」,到明朝才改称「元宵」每家做元宵、煮元宵。古时为年头佳兆,吃汤圆以象征家福。元宵煮好后先敬祖先,然后阖家团聚,吃元宵,已是团圆幸福。


  (三)迎花灯


  元宵节又称灯节,所以花灯是元宵节的中心活动。民间称花灯为「鼓子灯」,因为过去小朋友所提的灯型似鼓锣。元宵花灯种类很多,如寺庙的彩灯、店铺的走马灯及儿童的鼓仔灯等。式样种类很多,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是形象灯如关刀灯、兔灯、水果灯、半灯等;另一是活动灯,是根据民间故事编制,现在多为电动花灯,如状元游街、八仙贺寿、桃园结义等表现忠孝节义的民族道统。台北市每年元宵节在各寺庙都举办花灯竞赛,如龙山寺、祖师庙、青山宫、保安宫、关渡宫和松山慈佑宫,展出各式各样、多彩多姿的花灯。


元宵节踩高跷的来历介绍.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sLE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