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梦怎么读-读陈梦因《讲食集》有感

副标题:读陈梦因《讲食集》有感

时间:2024-05-01 04:54: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读后感# 导语】《讲食集》的作者陈老先生是原香港《星岛日报》的总编,提笔能作文,入厨能割烹。

  近日读陈梦因先生的《讲食集》。

  这本书是某日于书店避雨,偶然得之的,一拿起便不忍释手了。原因有二,一则身为煮妇,做好一日三餐乃义不容辞之职责;二则此书不同于一般的食谱,掌故逸事,信手拈来,读之趣味盎然,如品美食,口颊留香。

  陈老先生指出,做好美食的前提是选好原料,原料的产地、老嫩、鲜度和佐料的相互搭配,均有讲究。如烹鱼,刚刚钓上来的鱼,养在水缸里几日的鱼,已经暴毙的鱼和经过雪藏的鱼,肌理组织是不一样的,做出来的味道也有很大差别。看来,选好原料和佐料是做好菜肴的第一步,家猪土鸡野生类的肉食和当季蔬菜,味道营养俱佳。接近自然的才是最养心的。

  书中说道,“味”是菜肴的灵魂。如菜蔬的清爽之味,鱼肉的独特鲜味,以及百吃不厌的和味等等。三千多年前,由厨入相的伊尹也曾说过:“味之精微,口不能言也。”味之调和确是一门艺术,追求的是本味和真味,境界是至味。有的人做的菜“食而甘之”,有人弄出来的却难以下咽。好的菜肴吃在嘴里应是浓而不腻,淡而不薄,既要突出本味,又要清鲜不可淡薄。想起东坡居士曾写过一首诗:斜风细雨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因淡故能持久,因清回味悠长。即便是一锅白粥,耐心烹煮,也可享得人间至味。

  孔夫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此精中还含有“正”之意,所谓“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也就是说菜肴的切割需讲究,饮食勿囫囵吞枣。观今之富豪、大亨,食而知其味者固有,一食万金的更多,如此讲究饮食精正之道的却有多少?看市井食肆酒楼饭馆,胡吃海喝的饕餮之徒如过江之鲫,有几人能静心品尝菜之真味?我想,真正的美食家应是半个诗人,有着敏锐的感官和挑剔的味蕾,食不厌精,宁缺毋滥。而技艺精湛的大厨和美食家应该象伯牙和钟子期那样,高山流水,互为知己,相知相惜,舍此无他。

  张潮在《幽梦影》里曾说过:佳人须以诗词为心。换言之佳肴应以诗画为意。书中列举了一个例子,一落魄官宦的遗孀招待一旧日同僚,因家境窘迫,实在拿不出什么好的东西,妇人只好用两个鸡蛋一把韭菜一块豆腐,烹调出了一首唐诗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此妇人不亚于一个艺术家。若我等寻常女子,日日忙碌厨事却能做到气定神闲,操持地水火风于股掌却能做到举重若轻,将晨光雨露四时菜蔬尽烹于一镬,一粥一饭一茎一叶皆能调制得如诗如画养眼养心,那么手中刀铲也不亚于文人的如椽巨笔了。入此境,虽为俗事,亦可登仙也。

  《讲食集》的作者陈老先生是原香港《星岛日报》的总编,提笔能作文,入厨能割烹。是文人亦是食家。编报之余,陈先生曾著有《食经》十本,影响甚广。这本书是作者晚年移居美国的食文化著作。书中写得虽是寻常锅镬之事,读来却令人眼界大开。正如其好友白门秋生所言,读此书可由此悟得大道。我本愚钝,并未悟得大道,却透过字里行间,发觉出饮食之道与工作、生活乃至人生的方方面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谓大道相通也。

读陈梦因《讲食集》有感.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sbr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