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和北宋后期词人的创造,北宋词人周邦彦的诗句

时间:2022-02-17 00:26:2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诗词鉴赏# 导语】周邦彦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下面就和©文档大全网一起来了解下北宋词人周邦彦的诗句,欢迎阅读!



  1.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隔。——周邦彦《六丑·蔷薇谢后作》

  2.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周邦彦《花犯·粉墙低》

  3.葺金细弱。秋风嫩、桂花初著。——周邦彦《醉落魄·葺金细弱》

  4.因思前事,洞房佳宴,正值寒食。——周邦彦《瑞鹤仙·暖烟笼细柳》

  5.曲角栏干群雀斗。清明后。风梳万缕亭前柳。——周邦彦《渔家傲·灰暖香融销永昼》

  6.千红万翠。簇定清明天气。——周邦彦《万里春·千红万翠》

  7.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周邦彦《兰陵王·柳》

  8.正是夜堂无月,沉沉暗寒食。——周邦彦《应天长·条风布暖》

  9.风消绛蜡,露浥红莲,灯市光相射。桂华流瓦。——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10.怎奈向、一缕相思,隔溪山不断。——周邦彦《拜星月慢·夜色催更》

  11.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周邦彦《兰陵王·柳》

  12.恨春去、不与人期。弄夜色、空余满地梨花雪。——周邦彦《浪淘沙慢·晓阴重》



  扩展阅读:周邦彦的简介

  中国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他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他写了一篇《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兴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

  历官太学正,国子主簿,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管理音乐的机构)。诗词文赋,无所不擅。但为词名所掩,诗文多零落不传。其中《汴都赋》为成名之作,长7000字,流传至今。古体诗《天赐白》、《过羊角哀左伯桃墓》,风骨凛然,绝无绮罗香泽之气。周邦彦被公认为是“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邦彦词多写男女恋情,咏物怀古,羁旅行役,内容较窄,境界不高。但在艺术创意上堪称大家,其词善于铺叙,即在写景抒情中渗入述事,造成另一境界,形成曲折回环,开阖动荡,抑扬顿挫之势,发展了柳永、张先的慢词。加之语言工丽,多用典故,形成了浑厚、典雅、缜密的艺术风格。代表作如:〔少年游〕“并刀如水”,在寥寥51字中,不但写故事,重现当时的境界,而且写对话,如见词中之人,且闻其语,生动地描摹出人物的性格、心态,在词中实为独创。另一首〔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写得更妙。
 
  一首小令写了两个故事,中间只用“而今丽日明金屋”一句联起来,将上阕的追忆恋爱与下阕的共同生活、金屋藏娇两种境界进行了比较,感受追忆两个故事中的同一种情调:相聚不如相思,意味深长。另如长调〔花犯〕“粉墙低”,跳跃曲折,照应、收放、开合,十分讲究;〔过秦楼〕“水浴清蟾”,将时间、地点、人物、感情变换数次,构成全部事件、人物感情发展的脉络;〔兰陵王〕《柳》,把将离之情,既去之思,居者与行者,旧恨与新愁,人和物,情和境,浑然融为一气。邦彦词音律严整,格调精工,多创新调。因此他被尊为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和格律派的创始人,开南宋姜夔、吴文英格律词派先河。周邦彦的集子有杨泽民、方千里、陈允平三家和词,今存《片玉词》10卷,《强邨丛书》本;另有《清真集》2卷,集外词1卷,《四印斋所刻词》本。



  扩展阅读:词史地位

  王国维认为:“(周)先生于诗文无所不工,然尚未尽脱古人蹊径。平生着述,自以乐府为第一。词人甲乙,宋人早有定论。惟张叔夏(张炎)病其意趣不高远。然宋人如欧、苏、秦、黄,高则高矣,至精工博大,殊不逮先生。故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南宋稼轩可比昌黎,而词中老杜,则非先生不可。昔人以耆卿比少陵,未为犹当也。”意谓周邦彦为北宋词的“集大成者”。

  周邦彦词的“集大成”,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从词的搜求、审定、考证方面来说,他有集成和创制的功劳;就其写作功力之成就而言,他善于体悟言情,描绘工巧周至,又善于融化千人诗句,炼字妥帖工整;从创作风格来说,清真词能集北宋词自柳永到秦观、贺铸等人之成就而独具特色。他发展了柳永以赋为词的铺叙手法,兼取秦词的柔婉、贺词的艳丽,综合形成自己善于勾勒,妙于剪裁,精巧工丽的典雅作风。

北宋词人周邦彦的诗句.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uET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