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网络信息与大学生思想发展状况调查报告范文

副标题:网络信息与大学生思想发展状况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8-01 17:33: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网络信息与大学生思想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在最近的几项调查中表明,在我国各大高校学院对大学生上网问题并没有给予关注,学院没有为学生上网提供应有的条件,也没有提供应有的指导。先进的网络技术、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对网络认识的滞后及网络化环境的缺失构成尖锐的矛盾。
  一、调查背景
  据《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XX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 。网民中18至24岁之间的年轻人所占比例,超过一半以上的网民具有大专以上学历。通过数据可以看出,上网用户学历以大专以上的青年居多,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网络用户中的主要群体。
  二、调查目的
  网络功能强大,具有方便、快捷、全面的特点,与大学生猎奇、求知、掌握最新信息等特点相符合。因此,网络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网络已经深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网络究竟对于大学生产生了哪些影响,以及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呢?以及我们如何才能减少网络对于我们的负面影响呢?这就是我们此次调查的目的。
  三、调查方法及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方法。一共发放63份问卷,回收63份问卷。
  调查对象主要是我校的大学生,从性别来看,女生占43%,男生占57%;从年级来看,大一占38%,大二占38%,大三占21%,大四占3%。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大学生最初接触网络的年龄偏小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初中及初中以前接触网络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8.25%,那个年龄段的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等形成的重要时期,且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因此过早的接触网络,若没有旁人正确的指导,容易给青少年带来负面影响,过早的沉迷于虚拟世界。
  (二)大学生每天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偏长,对网络依赖较大,影响大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周一到周五平均每天花费在网络上不超过1小时的人仅占10%,62%的人上网时长为1--3小时,13%的人上网时长为3--5小时, 15%的人平均每天上网时长超过5小时。周末平均每天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小于3小时的仅占25%,44%的人周末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为3--5小时,17%的人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为5--8小时,周末平均每天上网时长超过8小时的人占14%。由此可见,上网占据了大学生生活的大部分空余时间,甚至还占据了其他学习工作休息的正常作息时间。调查结果显示,78%的人是利用空余时间来上网,5%的人会选择在课堂上上网,8%的人会减少其他活动来增加上网时间,甚至通过延迟睡眠时间熬夜上网的人达到9%。另外,长时间的对着电脑手机等,会给人视力造成伤害,且对于人的身体产生辐射问题;如果坐姿不正确的话,容易造成大学生脊椎炎等健康问题。熬夜上网不仅会打乱自己的生活作息规律影响睡眠,而且对室友的睡眠质量也产生影响。
  网络不仅生理上对于大学生造成影响,在心理上对大学生也造成较大的影响。44%的大学生表示远离网络3天会感到不适应,这表明近半成的大学生在心理上对网络有了较深的依赖,也就是我们最近所听到的一个新词“软瘾”,过度依赖网络有可能使我们患上网络“软瘾”,它不同于毒品、赌博或者酒精的那种无法自拔的沉迷,甚至看上去好像没什么危害。而一旦我们过度沉溺其中,在获取短暂的快乐之后,它更多的是在榨取我们的时间、精力,麻痹真实的情感,使我们远离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许多大学生在软瘾支配下漫无目的地在网络上游走,在虚拟世界中消磨时间。在软瘾的支配下难以自拔的耗时耗力,事后或许会有些后悔,但当时却难以摆脱,直至最终阻碍上瘾者实现更高的生活目标。
  (三)大学生利用网络不得当,与其上网初衷并不一致,有较大出入。
  32%和24%的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分别是学习、工作和获取各种有效信息、新闻,32%的大学生上网主要目的为娱乐消遣;然而只有21%的大学生上网大部分时间花费在学习和工作上,11%的大学生上网大部分精力用在获取各种有效信息和新闻上,52%的人上网用来娱乐消遣,还有少部分人上网用来购物和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因此,有一大部分大学生上网并没有达到他们想要的目的。此外,网络包罗万象,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却有32%的人上网的目的仅仅只是为了娱乐消遣,大学生如何认识利用好网络还是一个很值得学习的课题。
  (四)大学生对于在网络上结交朋友,甚至“网络恋爱”的态度比较开放
  71%的人并不反对在网络世界里结交朋友,甚至有6%的人倾向于在网络上结交朋友,29%的人选择从来不在网络上结交朋友。
  由上图可以看出超过一半的人是支持“网恋”现象的,35%的人虽然反对,但是对方诚恳,也可能改变态度;仅8%的人事完全反对自己身边朋友亲人的“网恋”现象的。因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网恋”的态度还是比较开放的。
  (五)大学生对于网络上的负面信息有一定的抵制能力
  22%的大学生认为网络上的负面信息对其完全没有影响,68%的大学生认为影响不大,10%的大学生认为影响很大。这个结果并没有预期的那么糟糕,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有较好的是非判断和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的。
  五、对于大学生如何更好利用网络的建议和措施
  (一)控制上网时间,尽量避免熬夜上网。
  (二)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增加体育锻炼时间。
  (三)多参加学校社团活动和集体活动,丰富自己的空余生活,建立良好的人脉关系。
  (四)多浏览时事新闻,少刷微薄,人人,少玩网络游戏
  六、此问卷中存在的不足
  由于时间精力有限,调查对象仅限于我校大学生,调查范围比较狭窄。此外,此问卷设计也有不足之处,问卷偏重于网络对于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但是又不完全是对于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因此选题上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今后更加注意一些细节问题,望谅解。
  篇二:网络信息与大学生思想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它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一些负面效应,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价值取向、道德判断、文化理念等诸多方面。网络文化的兴起与发展,正加速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影响着他们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世界,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特别是在目前网络立法监督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网上反动、色情的信息随处可见。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给他们提供一个健康积极安全的网络环境,就会很容易导致他们缺乏是非辨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进而使得他们难以抵御网上的各种不良信息的侵蚀,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不良影响,网络的不文明现象,甚至网络犯罪也就显现出来了。
  网络对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影响包括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两种,在这里,我们主要探讨其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往往与网络本身的缺陷有关:
  (1)虚拟性与真实人格的失落:网络社会的特征在其具有虚拟性。这个虚拟世界既是现实世界的反映,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点,与现实世界并行不悖。网络语言是视听语言,网络与多媒体的结合可以即时传送文字、声音、图像,为人们提供逼真的表现效果;加之,虚拟总与猎奇相关,猎奇性的网络资源更加强了虚拟世界的吸引力。因此,人们除了能在网络世界中找到与现实世界相关的信息外,更重要的是能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生存与生活。也就是说,网络世界可以成为现实世界的“避难所”,成为现时代的“桃花源”。在虚拟的游戏中,在虚拟的交往中,人可以改变自己的真实身份,按照网络社会的游戏规则,而成为这个世界中的一个符号。网络世界的虚拟性极大地激发了人的幻想的本能,使人越来越远离现实处境,朝着畸形的方向发展。人们越沉溺于这个世界,对这个世界的依赖性就越强,以至于成为网络“瘾君子”。由于大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鲜事物,心理发育还不够十分成熟,许多学生在互联网所营造的虚拟空间里,找到了现实生活中无法找到的“乐趣”, 从而影响健康真实人格的培养和发展。大学生长久沉迷于网络,容易对真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缺少兴趣,情感淡漠,和亲人、朋友之间的交往减少,容易迷失真实的自我,造成角色的混乱。大学生在在网上自由任性,缺少道德自律,容易在网络游戏、黄色网站中放纵自己,缺少道德自律。同时,沉迷网络游戏和网上聊天,严重耽误学习。据华东某高校对 273 名退学试读和留级学生的调查,有80%的学生是因为迷恋网络而导致成绩下降。“网络疏离症”给我们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当我们用来现实世界的常规方法去劝导学生时,他们已躲进虚拟世界,并装上了厚厚的“防火墙”,从而让我们的德育工作有“南辕北辙”之感。
  (2)隐匿性与诚信品质的失落:隐匿性是网络文化的又一特性。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可以随便用不同的名字、性别、年龄,许多人在相互交往时,不知道对话者在现实社会的真实身份。网络的隐匿性易诱发说谎欺骗行为,从而导致诚信品质的失落。诚信是人类道德品质的根基,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内容,而当代网络文化的隐匿性却构成了对诚信品质的威胁。据调查发现,大学生中有11.5%的人曾经获取他人的邮件,28.6%的人曾经获取机密和他人的私人信件。不少大学生就是从网上学会了说谎,并以说谎为乐事。大学生在网络上的这些不道德行为会导致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诚信品质的丧失,直接导致一些大学生道德水平的下降,道德责任观念模糊。近年来恶意拖欠学费、延期或者拒还助学贷款、因很小的感情纠葛而横刀相向的例子时有发生。
  (3)网络的消极内容使部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取向出偏差。一些资产阶级腐朽的世界观、价值观通过传媒乘机渗透,我国传统的优良品德如尊老爱幼、尊师重教等在当代某些大学生看来,似乎已失去其吸引力,导致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重大偏离。
  (4)沉酒网络容易导致部分大学生处世态度消极化。网络上的交往、往往流于表面化,内心潜藏着很大的风险。人与社会的交流被淹没在数学符号之中。这种形式的交往与真实社会中的社会化相去甚运。同时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业,据一项调查表明,大学生上网主要用于聊天者占34%,用于玩游戏者占28%,主要用于查资料者只占30%,其他占8%。 也就是说,上网的大学生中62%的学生在网上从事的是与学习、工作无关的活动,他们利用网络主要是为了娱乐和消遣。 这些学生中部分学生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不能把握网络娱乐的尺度,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开始他们只在课余时间去网吧上网,慢慢的开始逃课,去网吧包夜,通宵达旦的上网,导致上课精神恍惚,精力不集中,有的学生干脆完全不去上课,整天泡在网吧,数日不见人影。有些学生甚至把父母辛辛苦苦挣来的学费全部用来上网,令人痛心不已。这些沉浸在网络中的大学生,把父母、亲人、朋友的嘱托和期望抛到了九霄云外,把老师的话当作耳旁风,把学习抛在了脑后,以致最后留级,甚至退学,荒废了学业。
  (5)多元性与核心价值的失落:网络社会是一个开放的大舞台,不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在这里可以大狂欢。网络文化呈现出亚文化和后现代文化氛围,这种氛围以消解中心和权威、以突出个人自由为能事。网上没有天然的权威,没有凌驾于他人之上的特权人物,即使有也是短暂的,因为消解中心和权威才是网络文化的真正诉求。网络赋予个人以极大的自由,你可以高谈阔论,可以自由创作和设计,个性的张扬、自我的展现、自由与平等,这是许多人对网络一往情深的重要原因。网络文化的这种特征对于培养民主和平等观念无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对中心的消解又会导致对核心价值的偏离。特别是国内外一些不怀好意的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肆意散播着反动言论, 大量散发污*内容,毒害我国青年一代,瓦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妄图从意识形态遏制和消解中国。因此,看似多元的网络文化实际上也有自己的价值取向,这就是平民化、娱乐化,进而还要防止其向低俗化和反动化滑落。据英国大学蒂姆莱贝教授统计,网上非学习信息就有47%与色情暴力有关,有65%网民在无意中接触到网上黄色信息,而每天进入互联网的色情照片就有2万多张。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成熟,是非辨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还不足以抵御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他们在各种信息的直接辐射下,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不良信息的“污染”对象,必须高度警惕和防范
  (6)网络的开放性,易忽视现实的规则约束 :网络是一个失去了某些强制“他律”因素的自由空间,是一个虚拟社会,在网络环境中缺少社会舆论的监督和现实的规范约束,使“他律”作用下降,容易诱发道德行为的失控。网络世界里没有相同于现实世界的规则约束,它的开放性容易使他们忽视现实生活中的社会规范和道德约束力,违规行为便频频出现了。很多的网络不文明现象在不断增多,有个别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性差,在网上匿名肆意泄露并宣扬他人隐私,攻击侮辱他人人格,给他人造成严重的精神伤害,对他人声誉造成不良的影响。网络黑客行为不仅对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构成巨大威胁,而且还严重干扰了网络社会的正常秩序,甚至危害到现实社会。
  网络时代所构建的新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价值取向、道德判断、文化理念等诸多方面。网络文化的兴起与发展,正加速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影响着他们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网络时代大学生行为的教育和管理提出几点建议,以期达到正确引导的目的,从而使大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网络信息与大学生思想发展状况调查报告范文.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uVj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