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城镇化建设发展现状:新型城镇化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副标题:新型城镇化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时间:2023-06-05 16:08: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新型城镇化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4月14日,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在县大建设办公室、住建局、重点工程管理局、建设投资公司和城投公司的配合下,采取实地视察、听取现场汇报等形式,对我县城市大建设及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视察了城南九期路网建设、花木王村拆迁、花木王安置区、北大沟综合治理、花园新村安置区及顺河老街项目,听取了项目负责人汇报,听取了相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城市大建设及新型城镇化建设成效显著
  近年来,我县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精细化管理,城市框架初步形成,大建设及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城市载体功能明显增强,城市品位不断提高。2015年,完成城市大建设项目62个,年度投资81.3亿元;全年累计完成征迁70万平方米,交付净地7424亩。截至2015年末,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9万人,比“十一五”末增加近一倍,全县城镇化率达46.4%。2015年度荣获全市征迁拆违综合工作先进县、城市大建设完成综合目标优秀单位和棚户区改造完成综合目标先进单位称号,安置房开工完成率、竣工完成率两个单项第一名。
  (一)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县政府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完善城市功能的重中之重,城南新区西环线及大桥、南环线、彩虹大道、工业九路等道路建成通车,国防南路、兴淮路、女山路等新区路网及配套工程顺利完工;开工建设城南九期路网项目、漴东潼河路北段等道路;国道G104五河淮河特大桥及接线工程、城南110千伏输变电项目、35千伏光彩变电站项目、污水处理厂二期等项目稳步推进。十二五期间,老城区新建改造排水管网137.4公里、污水管网69.9公里;建成自来水二期,日供水能力达5万吨,县城自来水普及率99%;建成天然气供气管网155公里;县城主次干道交叉口交通信号等和电子警察实现全覆盖。县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承载能力显著增强。
  (二)旧城改造成效明显。完成了征迁体量大,征迁难度大,社会关注度高、处于城市中心位置的花园新村及周边区域棚户区改造工作;全面完成花木王(兴县路南)地块、山后凌地块等城中村改造任务;兴淮路、女山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征迁顺利完成;孙坪安置区、花木王安置区二期和西凌安置区II标段、花园新村安置区I标段(学校和农贸市场)等安置房建设项目如期开工;旧县社区东安置区、小方安置区二期、老消防队安置区等项目基本竣工,正在推进回迁;漴河CH08地块、CH15地块、旧县安置区、花木王安置区一期实现全面回迁安置;顺河老街项目基本建成。
  (三)生态环境得到改变。北大沟综合治理工程顺利推进;淮水北调截污工程和新浍河公园绿化亮化提升工程等项目如期完成;建成彩虹大道、兴沱路绿化景观工程和龙河公园二期、南环线、西环线南段等一批新建绿化项目;建成徐明高速公路出入口和城西广场出入口绿化工程,全年新增园林绿地41万平方米,提升园林绿地21万平方米,建成城市绿道10公里。绿色城市,水韵五河魅力进一步彰显。
  (四)县城规划建设管理取得初步成效。完成新一轮《五河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编制完成五河漴河滨河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五河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五河县绿地系统、环卫设施、户外广告、城市排水、天然气利用、村庄布点规划6项专项规划;编制《五河县水系原理及城市水系空间规划》、《五河龙潭湖湿地公园概念性规划》、《安徽五河县沱湖公园总体规划》、《朱顶风情度假区概念性规划》及中心城区城市设计等特色规划;完成36个中心村村庄建设规划编制。
  二、城市大建设及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有关问题应予重视
  (一)生态和环境问题依然存在。随着城市大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城镇尤其是县城老城区产生的污水、垃圾、建筑扬尘等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多。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大气污染防治等基础设施不足问题日益显现。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压力越来越大。
  (二)城市基础设施维护问题不容忽视。在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出现了部分排水管网堵塞、绿植破坏、路灯不明、护栏折断、路基损坏等已建基础设施破、旧、损现象,影响了城市形象。
  (三)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部分城市基础设施、安置房建设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引发投资方继续投资资金不足、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城市大建设及新型城镇化建设速度。
  (四)城区公厕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城市发展速度较快,空间拓展也比较广,公厕分布不合理、公厕数量满足不了市民需求; 现有的多数公厕配套设施没有达到标准,还停留在很低的水平,有的设备已经严重老化。 多数没有配置盥洗台等设施,缺乏特殊人群的专用空间,如老年人、盲人、残疾人专用间,缺乏专用马桶和扶手、盲道、轮椅坡道,缺乏儿童专用小便器等,难以表现出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
  三、关于城市大建设及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综合治理,保护生态环境。继续推进园林绿化工程,加大城区河流整治力度;科学规划汽车、农机、摩托车维修场地,集中经营,规范管理,减少城市街道及绿地油污污染;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努力实现城市工业污水达标排放,生活污水达标处理;加强饮用水源管理,尽快启动饮用水取水口上移工程;加快城市垃圾处理设施改造,积极推进城市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管理,下气力治理机动车尾气、建筑扬尘、燃煤锅炉、路边烧烤等污染源,打造宜居生态环境。
  (二)突出特色,打造城市品牌。要在体现特色、突出亮点、塑造城市灵魂的基础上,做精做细,做强做大。充分利用我县河流缠绕、水资源丰富的天然优势,把我县建设成为城在林中、水在城中的生态园林城市;要打造特色街道,重点宣传打造顺河老街,万福商业街及漴东潼河路、泊景城饮食街(群),可以采取一街一绿化,一街一树种,一街一路灯,一街一行业等方式推进,并逐步延伸到乡镇,打造特色乡镇。
  (三)建立管护机制,加强基础设施维护管理。政府部门根据基础设施维护和管理任务及标准,将管护费用纳入财政预算,保证管护资金需要;各相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组织好基础设施维护和管理工作,做到制度健全、职责明确、管理到位、责任到人;政府部门也可以采取行业监管、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组建专业管护队伍,形成县乡镇综合服务网络。
  (四)拓宽融资渠道,破解发展难题。要强化研究充分利用美丽乡镇建设和棚户区改造政策,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加大市场开发力度,科学编制一部分优质项目,大力推进PPP模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到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管理。
  (五)进一步加强公厕建设管理,保障市民正常需求。针对公厕现状进行实地调研,调查已有厕所的使用情况、公共场所对公厕的需求量。在实地调研后再进行改造、新建的统一规划。规划应该考虑城市经济社会的未来发展对公厕的需要, 在布局和选址中应该把握“方便群众”的原则。 公厕建设规划和改造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把便利市民使用作为一个重要标准,应给予老人、儿童、残疾人特殊的人文关怀。
篇二:新型城镇化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一、相关理论
  城镇化的逻辑起点是人口、土地和资金的流动,这三大要素的“流动能力”引起城镇规模经济、专业化、交通运输、市场贸易的变化,进而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城镇化的空间地理分布形态。要素流动最终呈现的形式是生产结构、就业结构、消费模式以及居住方式的四个转变。
  二、调查方法与程序
  我们首先预想新型城镇化建设可能面临的财政支出、土地产权及产业形成问题,并制作出问卷,然后对白水镇新镇容、西长村以及闵家新村的经验和实际做法进行实地调查和访问调查,发现可取的经验并分析成功的原因,而后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分别对这种新型城镇化模式地提出了设想和个人建议。
  三、现状与背景
  (一)白水镇经济地理现状:白水镇位于汨罗境内东南部,距长沙70公里,距岳阳90公里,距汨罗市区22公里,距湘阴20公里。面积7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万亩,辖2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350个村民小组,共7556户,总人口36176人,其中农业人口30062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镇域有河名白水江,源出玉池乡白鹤洞,由东南向西北流经镇域,注入湘江,白水镇因其而得名。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第二批建设宜居小镇、宜居村庄示范名单,汨罗市白水镇西长村榜上有名。住建部此次公布第二批示范名单,共确定全国45个镇为宜居小镇示范、61个村为宜居村庄示范。宜居村庄示范要求田园宜居、村庄宜居和生活宜居。
  (二)西长村:距汨罗市区15公里,村域面积4.25平方公里,辖20个村民小组、农户407户,全村共1642人,人均年收入达13100元。西长村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全村森林绿化率、覆盖率达90%以上,全村有珍贵树木800亩,油茶林800亩,苗圃200亩、垂钓中心50亩、休闲娱乐场地50亩,果蔬基地250亩,休闲娱乐产业50亩,是湖湘地区珍贵苗木种植、销售和生态休闲旅游基地。西长村采取村村联办的方式建有小学和幼儿园,还即将与湘雅医院共建养老山庄,成立了农房安全管理小组,定期对村属农房安全进行评级评价,对危房进行改造升级。近年来,该村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后获得“全国美丽乡村”“全国休闲农业与旅游园区”“ 湖南省农村新型集中社区建设试点村”等荣誉。
  四、白水城镇化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78—1990 年,由于临近火车站等区位优势,周边几个城镇的人口集中商品批发,物流,贸易等活动,同时当时的乡镇企业经济,诸如纺织厂,氮肥化工厂等具有一定效益。
  第二阶段: 1990—2004 年,改革开放后,镇国有企业受到沿海产品和技术冲击,其间年均增长率急剧下滑,最终企业全部倒闭,政府财政陷入严重困境,教师、乡镇政府职员工资无法支付。
  第三阶段: 2005—2015年,镇领导班子换届给白水镇提供了新的发展转机,镇政府坚持规划引领思想,已经编制完成2012-2020年近期发展规划和2021-2030年远期发展规划,着力打造宜居开放型城镇形态,实施“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能人参与”的策略。
  白水镇发展的路径可能出现诺瑟姆所谓的“S”道路,即城镇化率在30%之前,是小马拉大车,走得很慢; 城镇化增长率从30% 会城镇规模迅速扩大。
  五、白水城镇化策略与发展
  白水城镇经济之所以发展较为成功,是因为在这个地理空间上形成生产结构、就业结构、消费模式和居住方式的“城镇化”,主要是下列三个条件推动:
  (1)地理区位优势或距离缩短
  地理区位或距离是指商品、服务、劳动力、资本、信息和知识穿越空间的难度程度:对于商品和服务贸易所谓“距离”,最关键的含义是城乡之间、不同城市之间贸易活动的时间和交易成本,就小城镇而言,大城市之间外围城市具备被产业辐射的优势。此外,沿海港口、河流水运、铁路交通枢纽位置特别重要,白水镇就具备这样的区位优势,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均跨镇而过,同时距长沙70公里,距岳阳90公里,距汨罗市区22公里,距湘阴20公里又是其天生的自然条件。此外镇政府还进一步通过完善本地基建投资来减少交易成本和通勤时间,具体做法是:硬化道路、场坪4.6万平方米,喷涂交通标志1200平方米,安装监控22处,改造电网8000米,架设路灯480盏等。
  (2)密度的提高
   白水镇的招商引资项目国防科大外场训练基地入驻,通过该基地科研活动、后勤供给、学术会议等拉动当地的消费,逐步形成要素集聚机制,促进人流、物流、资本流、信息流的地域集聚,使得规模经济的效应越明显,生产集中到一个地方的动力就越强,从而实现生产密度的提升;人口密度的地方,也是市场潜在需求的地方,贸易更容易实现。
  (3)开放度的增加
  开放度的提高是要打破对商品、服务、资本和知识跨地区流通的限制性因素,对白水镇而言最容易着手的就是引导社会资本流入本地。首先,政府主动出面与在外地经商本籍人士沟通,寓外乡友回乡投资,比如,建设西长村就是由徐伟平。杨建伟、戴海波三个本地老板牵头,村组群众以土地入股模式。依靠广大民众强烈的自我创业、自我发展的欲望,发展民营经济和“草根经济”;打破人口流动的界限,吸引外镇人口定居买房。
  有限度的政府公共职能对于以上三个条件是一个必要的补充,但这个“度”应该在一定范围内,即需要更好地让市场力量得以发挥,让人口、土地和资金的流动更加畅通,当城市发展到一定的水平时, 决定城市增长的不再是本地的资源禀赋, 而是城市本身集聚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能力。
  六、白水镇具体措施
  (1)财政收入主要是土地出让收入,也就是所谓的土地财政,通过土地挂牌新建商品房,吸引周边镇或外出务工人员回家置业。2014年镇总财政收入3500万元,其中一半地税收入、土地出让收入近1000万元左右,其他地方税种年800-900万元,转移收入420万。
  (2)成立城镇自治委员会,该成员由本地有影响力人士构成。建立规范的有地方特色的环境整治方案,成立环境管理小组,聘请保洁员日产日清,每户门前有垃圾箱,道路两边摆放垃圾桶1000多个,统一制作门店招牌600余块,建设了新的3个绿化广场或公园。
  (3)树立西长村、闵家巷村示范村榜样,以基础社会建设为抓手,以文明屋场创建带动整个西长村发展,建立西长生态农业科技园、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如鸡鸭野外放养养殖,提高附加值。促进生态旅游发展,珍稀树木花草为龙头提高乡村观光农业的档次。闵家新村接待中心为基础的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开始启动,辅助以民俗建设和筹建高级疗养院。。
  (4)西长村土地流转3000亩,农民入股农业公司,获得收益分成。同时引进了农林综合开发公司湖南青果公司,与种植珍稀林木花草,包括红豆杉,竹柏,罗汉松,日本樱花,美国红枫,紫薇,红叶石楠。
  (5)村务公开,民主管理。
  六、白水镇的困境与思考
  (一)从财政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白水镇还是没有摆脱土地财政的漩涡,尤其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缓慢,房地产市场进入转型调整期,这种投融资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是值得担忧的。
  (二)不管是新型城镇化还是农村社区建设,土地问题是核心问题。全省、甚至全县的城乡统一的土地交易市场没有看到有重大突破,自下而上地推动土地政策的变革和社会的发展的路径是受阻的。
  (三)“半城镇化”或“不完全城镇化”仍然是白水镇没有摆脱的困境,大量本地农业转移人口离开祖辈耕种土地到外地或县城务工获取收入来源,他们在白水城镇购置住宅仅仅为了方便小孩就近读书,其社会保障、认同感和归属感都处于非常初级阶段。
  (四)无产业支撑的过度城镇化受外界经济环境影响极容易变为“空城”,而且白水镇存在产业结构雷同, 特色产业不明显, 主导产业不突出等现象。城镇长期繁荣发展与产业发展有直接的关系,以美国旧金山附近的小城镇帕洛阿尔托为例, 该镇是一个只有5. 6 万人的小城镇, 在发展过程中, 依托毗邻斯坦福大学的优势, 发展包括电子、软件和生物技术在内的高新技术产业, 成为世界上最充满活力的小城镇之一。
  (五)对回流劳动力缺乏具体政策或做法,这次人口回流历史转型格局值得关注。人口回流过去20多年,流动人口从内陆走向沿海,目前基于中国已经到来的老龄化、中国特有的人口流动方式(与国外不同,中国的人口流动是以单个劳动力为单位,而不是以家庭为单位),可以预计,未来20年,跨省流动人口将减少,省内、市内和县内人口流动将增加。2008年以后,人口回流的趋势开始变得明显,初步判断,这将是中国新一次、大规模的人口在空间地理的重新流动和配置,也将显著影响中国未来的城镇化格局。
  (六)应该借鉴和吸引“重庆地票”的经验,加快土地改革的步伐。重庆地票是一种权利凭证,将闲置、废弃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包括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乡镇企业用地、农村公共设施和农村公益事业用地等)复垦并经过土地管理部门严格验收后所产生的可交易和转让的用地指标。通过交易购得的“地票”,可以纳入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增加等量城镇建设用地,并在“落地”时冲抵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耕地开垦费。通过“地票”交易,外出务工的农民把老家闲置的农村宅基地、基本用地转化为一笔可观的收入,在城镇购房或租房、消费,帮助农村沉睡的土地资本实现价值。
  如果存在这样的猜想:白水镇的开发商是否能买入白水镇某其它行政村的地票,将其用于白水镇郊区土地开发?如果能实现顺畅交易过程中,白水镇建设土地“占补平衡”仍然能够得以保持,增加了建设用地但整体耕地并没有减少。同时又能为白水镇其它村民闲置的土地提供的收益机会,又能扩大镇区面积及人口规模,加剧进一步集聚。

新型城镇化建设现状调查报告.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vM4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