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已至年已过半|夏至已至,年已过半!关于夏至的资料及祝福句子知道多少?

副标题:夏至已至,年已过半!关于夏至的资料及祝福句子知道多少?

时间:2024-06-02 01:50: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好词好句# 导语】“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的夏至节气,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到来,这一天是位于北半球的我国一年之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此后人们将会感到越来越炎热,暴雨、梅雨、高温、潮湿开始成为天气的主要特点。最热不过夏至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夏至节气,此时正好是一天中白天最长的日子,也就是所被太阳炙烤的时间最为长的一天了。夏至,在二十四节气中很早就被确定了,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确立了夏至。下面是®文档大全网整理分享的关于夏至的资料及祝福句子,欢迎阅读与借鉴。


  


问:2018年夏至几点几分?

  答:2018年夏至是2018年6月21日18时07分12秒。

  从夏至开始,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所以,在夏至后,饮食要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为目的,因此要多吃苦味食物,宜清补。在强调饮食清补的同时,勿过咸、过甜,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物。

  夏至后,气温逐渐升高,人体出汗量也会随之增加,因此人体需水量大。对此,还可以在饮食上加以调节,如喝些绿豆汤、淡盐水等。需注意的是,绿豆汤不要多喝,更不能当水喝。属于寒凉体质和体质虚弱之人也不适宜饮用绿豆汤。

  而在精神调养方面,《周易》理论认为:夏属火,对应五脏之心。因此,夏至后养生重在养心。夏日炎炎,往往让人心烦意乱,而烦则更热,可影响人体的功能活动,从而产生许多精神方面的不良影响。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因此,要善于调节,多静坐,排除心中杂念。

  


夏至时节的饮食习俗

  北京

  “冬至饺子夏至面”,好吃的北京人在夏至这天讲究吃面。按照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节气就可以大啖生菜、凉面了,因为这个时候气候炎热,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夏至这天,北京各家面馆人气很旺。无论面馆的四川凉面、担担面、红烧肉面还是炸酱面等等,各种面条都很“畅销”。

  绍兴

  旧时,在浙江绍兴地区,人们不分贫富,夏至日皆祭其祖,俗称“做夏至”,除常规供品外,特加一盘蒲丝饼。而绍兴地区龙舟竞渡因气候故,明、清以来多不在端午节,而在夏至,此风俗至今尚存。

  无锡

  夏至这天,无锡人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吃过馄饨,为孩童秤体重,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

  漠河

  漠河县是中国纬度的县份,由于纬度高,使漠河地区在夏季产生极昼现象,时常有北极光出现,因此人们称漠河县为“中国的不夜城”、“极光城”。漠河白夜产生在每年夏至前后的9天中,即6月15日—25日,此时漠河多出现晴空天气,是人们旅游观光的季节。

  因此,自1989年以来,漠河县把“夏至”定为旅游节,一年一次,主要在西林吉镇及北极村进行。每当夏至到来便有数万人到北极村欢度夏至节。

  山东

  夏至这天山东各地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谚语。莱阳一带夏至日荐新麦,黄县(今龙口市)一带则煮新麦粒吃,儿童们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捞,既吃了麦粒,又是一种游戏,很有农家生活的情趣。平阴一带,夏至日祭祀祖先。

  岭南

  夏至吃狗肉和荔枝,是岭南一带的人以借名想吃的“专利”。广州粤语地区和广西的钦州、玉林等地区的人也是非常喜欢在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据说夏至日的狗肉和荔子合吃不热,有“冬至鱼生夏至狗”之说,故此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习惯延续到今。

  “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其身体就能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少感冒,身体好。正是基于这一良好愿望,成就了“夏至狗肉”这一独特的民间饮食文化。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家户户在夏至日杀狗的景致今天已不复存在。然而,家家户户吃狗肉的习惯依然如故。

  


夏至的由来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

  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

  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

  夏至,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节气,还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有一种观点认为传统节日中的端午节就是源自夏至节。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

  


为什么夏至日不是最热的?

  我们平时感受到的热其实不是太阳照射的,而是地面反射给大气的,因为地球被浓密的大气层所包裹。近地面是我们的直接热源,夏至日的时候虽然地面吸收了很多热量,不过等到它完全释放出来需要大概一个多月的时间。

  夏至那天,北半球从太阳那里接收到的热量的确最多,但是在夏至过后的几十天中,虽然太阳的位置不是,但还是相当高的;日照不是最长,但也还是相当长。每天接收到的热量超过散失的热量,所以日平均温度继续升高,到三伏天升到。

  地球被浓密的大气层所包裹,太阳光直接穿透大气层加热地面;地面再通过红外辐射、空气对流和水分蒸发等把热带给空气。大气层对于太阳辐射的热量来说,是进来畅通无阻,出去却很慢,很不容易,有点“宽进严出”,形成了保温作用。

  这就使地表的温度不会太高,到了晚上,这些热量又使地表的温度不致过低。这样一来,每天的平均温度就不完全取决于从太阳得到多少热量,而是每天得到的热量和散失的热量之间的差。

  夏至那天,北半球从太阳那里接收到的热量的确最多,但是在夏至过后的几十天中,虽然太阳的位置不是,但还是相当高的;日照不是最长,但也还是相当长。每天接收到的热量超过散失的热量,所以日平均温度继续升高,到三伏天升到。

  


问:2018年夏至日出日落时间分别是几点几分?

  答:2018年夏至日是6月21日,夏至日出时间为早上6点34分08秒,日落时间为晚上6点43分12秒。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在每年公历6月20日,或21日,或22日。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

  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且越往北白昼越长。

  “夏至”是一年里太阳最偏北的一天、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也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超过黑夜时间最多的一天,但各地的昼长时间从南到北呈递增趋势。这是地球自转轴倾斜造成的昼长夜短效应越接近两级越明显的缘故。

  “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昼长夜短这种效应,纬度越高的地区越明显。那么,这一天中国不同地区白昼到底有多长呢?江苏省天文学会天文专家严家荣介绍,根据这些地方在夏至日的日出和日落时间,计算出了白昼的长度(日落时间减日出时间):中国的最北端的漠河是中国昼长最长之地,昼长16小时56分;中国领土最南边界曾母暗沙是中国昼长最短之地,昼长12小时16分。南北差距达4个小时40分钟。

  


描写夏至的诗句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va45.html

微信扫码分享

下载全文
搜索大全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