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北京高考语文]2017高考语文必备18个虚词:以

副标题:2017高考语文必备18个虚词:以

时间:2023-08-17 17:59: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斧斤以时入山林。(《寡人之于国也》)
  (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如: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如: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二、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二)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三)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陈情表》连词,因为)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
  (四)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辞》)
  三、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例如: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2017高考语文必备18个虚词:以.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vc0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