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上册必修一复习知识点

时间:2023-05-08 02:09: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三# 导语】高三学生很快就会面临继续学业或事业的选择。面对重要的人生选择,是否考虑清楚了?这对于没有社会经验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困难的想选择。如何度过这重要又紧张的一年,我们可以从提高学习效率来着手!©文档大全网高三频道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三物理上册必修一复习知识点》,希望你努力学习,圆金色六月梦!
15379535588027510.jpg

1.高三物理上册必修一复习知识点


  考点1: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平衡状态的定义:

  如果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的条件:

  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

  考点2:超重和失重

  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考点3:从动力学看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是:

  1,物体是从静止开始下落的,即运动的初速度为零。

  2,运动过程中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2.高三物理上册必修一复习知识点

  1、“绳模型”如上图所示,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过点情况。

  (注意:绳对小球只能产生拉力)

  (1)小球能过点的临界条件:绳子和轨道对小球刚好没有力的作用

  (2)小球能过点条件:v≥(当v>时,绳对球产生拉力,轨道对球产生压力)

  (3)不能过点条件:v<(实际上球还没有到点时,就脱离了轨道)

  2、“杆模型”,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过点情况

  (注意:轻杆和细线不同,轻杆对小球既能产生拉力,又能产生推力。)

  (1)小球能过点的临界条件:v=0,F=mg(F为支持力)

  (2)当0F>0(F为支持力)

  (3)当v=时,F=0

  (4)当v>时,F随v增大而增大,且F>0(F为拉力)

3.高三物理上册必修一复习知识点


  1、物体的平衡:

  物体的平衡有两种情况:一是质点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二是物体不转动或匀速转动(此时的物体不能看作质点)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①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的加速度为零

  ②平衡条件:合力为零,亦即F合=0或∑Fx=0,∑Fy=0

  a、二力平衡:这两个共点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b、三力平衡:这三个共点力必然在同一平面内,且其中任何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即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平衡

  c、若物体在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通常可采用正交分解,必有:

  F合x=F1x+F2x+………+Fnx=0

  F合y=F1y+F2y+………+Fny=0(按接触面分解或按运动方向分解)

  ③平衡条件的推论: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所受的某一个力与所受的其它力的合力等值反向;

  当三个共点力作用在物体(质点)上处于平衡时,三个力的矢量组成一封闭的三角形按同一环绕方向。

  3、平衡物体的临界问题:

  当某种物理现象(或物理状态)变为另一种物理现象(或另一物理状态)时的转折状态叫临界状态。可理解成“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

  临界问题的分析方法:

  极限分析法:通过恰当地选取某个物理量推向极端(“极大”、“极小”、“极左”、“极右”)从而把比较隐蔽的临界现象(“各种可能性”)暴露出来,便于解答。

  易错现象:

  (1)不能灵活应用整体法和隔离法;

  (2)不注意动态平衡中边界条件的约束;

  (3)不能正确制定临界条件。

4.高三物理上册必修一复习知识点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三此W=Q=UIt=I2Rt=U2t/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R串=R1+R2+R3+;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I总=I1=I2=I3;I并=I1+I2+I3+

  电压关系:U总=U1+U2+U3+;U总=U1=U2=U3

  功率分配:P总=P1+P2+P3+;P总=P1+P2+P3+

  10.欧姆表测电阻

  (1)电路组成

  (2)测量原理: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Ig=E/(r+Rg+Ro)

  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Ix=E/(r+Rg+Ro+Rx)=E/(R中+Rx)。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

5.高三物理上册必修一复习知识点

  运动的描述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质点定义:有质量而不计形状和大小的物质。

  参考系定义:用来作参考的物体。

  坐标系定义:在某一问题中确定坐标的方法,就是该问题所用的坐标系。时间和位移时刻和时间间隔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用线段表示。路程和位移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条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矢量和标量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公式:x=x1—x2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公式:t=t2—t1

  速度定义:用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公式:v=x/t单位:米每秒(m/s)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速度的方向也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物体在时间间隔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瞬时速度时间间隔非常非常小,在这个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用图象表示速度速度时间图像(v—t图象):描述速度v与时间t关系的图象。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加速度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公式:a=v/t单位:米每二次方秒(m/s2)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在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如果速度减小,加速度的大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从v—t图象看加速度从曲线的倾斜程度就饿能判断加速度的大小。

6.高三物理上册必修一复习知识点


  一、三种常见的力

  1、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2、弹力

  (1)、形变、弹性形变、定义等.

  (2)、产生条件:相互接触,弹性行变

  (3)、拉力、支持力、压力.(按照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的)

  (4)、弹簧的弹力的大小和方向,胡克定律F=kx

  (5)、可用假设法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

  3、摩擦力

  (1)、静摩擦力:

  ①、产生条件

  ②、方向判断

  ③、大小要用“力的平衡”或“牛顿运动定律”来解.

  (2)滑动摩擦力:

  ①、产生条件

  ②、方向判断

  ③、大小:f=uN.也可用“力的平衡”或“牛顿运动定律”来解.

  (3)、可用假设法来判断是否存在摩擦力.

  二、力的合成

  1、定义;由分力求合力的过程.

  2、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3、求合力的方法

  ①、作图法(用刻度尺和量角器)

  ②、计算法(通常是利用直角三角形)

  2、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

  三、力的分解

  1、分解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2、分解原则:按照实际作用效果分解(即已知两分力的方向)

  3、把一个已知力分解为两个分力

  ①、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求两个分力的大小.(解是的)

  ②、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解是的)

  (注意:通过作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判断)

  4、合力和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

高三物理上册必修一复习知识点.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veN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