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间对学生的要求: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如何调整心态

副标题: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如何调整心态

时间:2022-04-24 12:37: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育# 导语】面临当前的形势,需要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前提下,掌握科学的信息和知识,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这份为广大学生精心准备的“抗疫心理大礼包”已上线,请注意查收。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文档大全网教育频道!

1.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如何调整心态


  一、坚定信心

  疫情的反复会让人心生疑虑,你可能会有意无意地了解到每日确诊数,也会被网络上有关疫情的各路消息扰乱心绪,但我们应该坚定信心,相信现代医学的力量,坚信通过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战胜疫情!稚嫩的肩膀也肩负着抗击疫情的使命,可以做到的是: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做好个人卫生、坚持每日监测体温、配合学校做好核酸检测抽查,发现异常,主动报备。

  二、调节情绪

  特殊时期,同学们难免会出现一系列不同于平常的情绪反应,一直维持积极的情绪状态或许并不容易,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都会来敲门,比如焦虑、恐慌、紧张等。这些情绪都是任何人在应对特殊事件时的正常反应。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有趣的书籍、体育锻炼等方式来调节情绪,转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有时候放空自己,暂时什么都不想也是不错的选择。

  三、保持运动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在春季呵护好身体,也是为新一年的奋斗和拼搏打好基础。健康的身体能够帮助我们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抵御病毒侵袭的第一屏障。运动不仅使人放松,也会提高记忆力和专注力,更有科学研究表明,运动时可以分泌出让大脑愉悦的物质,所以,还有助于调节情绪状态!可能有同学不喜欢在外运动,在家里依然可以坚持运动,可以跳绳、做仰卧起坐、跳健身操等等。

  四、有效沟通

  快乐有人分享,就会加倍;痛苦有人分担,就会减半。所以要保持跟家人、老师、朋友的沟通交流。可以面对面沟通,也可以采用电话、视频、写小纸条的方式。写写心情日志,对自己倾诉,这对我们调节情绪会很有帮助。

  五、记录美好

  疫情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多不确定的因素,甚至会带给我们很多失控感,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当下的各种“不确定”呢?与其陷入到疫情带来的困扰中,不如透过感恩、希望、乐观和富有意义的镜头看待生活,关注自己所拥有的事物。同学们可以利用疫情时机,细数自己目前拥有的“小确幸”。把那些幸福的、美好的大事小事;把那些感动的、暖心的大爱小爱统统记录下来,以“小确幸”面对“不确定”,来增强我们对生活的满足感和掌控感。

  六、寻求支持

  如果感觉自己已经无法排遣内心的情绪,在有必要的情况下,积极寻求心理支持和专业帮助,比如求助心理老师,或者拨打心理热线电话等。也可以拨打当地的未成年人心理关爱热线,电话那边会有专业的心理老师在等待你、陪伴你。如果发现自己已经出现严重心理问题无法自行解决,应及时去专业机构诊治。

  同学们,人生的美好就在于它不总是晴空万里,也不会永远乌云密布。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乌云永远遮蔽不了太阳,疫情挡不住春暖花开,这段经历将成为你我人生中的宝贵财富。待疫情退去,你我皆已成长。

2.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如何调整心态


  保护好自己:尽量不出门,注意生活卫生,勤洗手、多喝水,出门戴口罩,回家洗手、洗脸,在家常通风。

  保护好家人:新型冠状病毒怕酒精不耐高温。自觉向家人科普防疫知识,督促家人做好防疫卫生,叮嘱家人尽量少出门,出门须戴上口罩,不要吃生的食物,保护好自己最亲的人。(病毒怕酒精不是让你喝酒,是用酒精消毒)

  文明就医: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就医请听从安排,不浮躁,给医务工作者的尊重和敬意,那是用血肉之躯铸成第一道防线的白衣天使。如果症状比较轻,也可以先联系社区或居委会,他们会帮着联系医院进行初级诊治,判断是否需要去发热门诊。

  自觉遵守政府各项防疫安排:该登记登记,该检测检测,全力配合政府安排。从武汉返回老家过春节的要配合社区、居委会做好观察期的自我隔离和体温检测工作,不成为移动传染源,对自己和他人负责。

  不信谣不传谣,更没有必要恐慌:恐慌是疫情的催化剂,理智才是对付病毒的良方。科学应对,积极预防,不信谣、不传谣。

3.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如何调整心态


  (一)理性接纳身心变化

  1、在面对突然的或长期持续的巨大压力时,我们会进入一种叫“应激”的状态。疫情持续存在的压力会让我们在情绪、生理、思维和行为上都出现变化,而这些变化通常是“应激”的表现。应激(Stress)指的是当一个生命体所面对的事件(比如此次的疫情)打破了自己的平衡和承受能力,或超越了自己的应对能力时,所产生的一种应对这个事件的反应模式。

  在这种状态中,我们较往常会在情绪、生理、思维和行为上发生许多改变。但是并不是我们一进入应激状态就是坏事,其实一定程度的应激状态还能够帮我们更好地应对压力、克服困难。

  2、情绪上,我们可能会比以往感到情绪波动变得更大、程度更深、持续时间更久,并往往伴随多种复杂的感受。生理上,我们可能会感到身体上出现无明显原因的疼痛、身体颤抖、食欲变化等。思维上,我们可能出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下降、做决定犹豫不决等变化。行为上,我们可能会更多进食(成年人还可能会更多地抽烟和喝酒)、睡眠发生变化、社交变化等。

  3、当我们处在应激的状态中时,若通过自己或身边人的帮助能让自己有好转,在这个过程中也没有伤害到自己或他人,以前能做的事现在依然也能做,并且不会因此出现违法犯罪行为的话,那么这些改变都在正常的范围内,无需过度担心或害怕。

  4、我们的应激状态会随着压力的缓解而缓解,或随着自己对压力的逐渐适应而缓解。

  5、如果应激持续存在,难以通过自己的能力或身边人的帮助好转,或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影响了自己的日常生活、社交或工作,那么这是值得注意的健康问题,需要寻求他人或心理健康专业人士的帮助。

  (二)合理安排生活和学习

  按时作息、早睡早起不熬夜、不沉迷游戏、陪陪家人(难得的机会,之前的寒假忙聚会、应酬)、锻炼身体、坚持学习、学一项生活技能。

  (三)将个人成长同时代相结合

  当好学生,就要科学防疫。班主任给家长转发的相关部门下发的“预防措施”,也转发过权威部门编撰的《新型冠状病毒预防手册》,同学们要认真学习,科学认识,要重视,不恐慌,在家庭里做好科学防疫的带头兵、宣传员。你安全了,你家人安全了,大家就安全了。

  当好学生,就要相信国家。呼吸道变异病毒不是第一次侵感人类,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它会伴随整个的人类社会发展史,人类对它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科学家在短时间内就确定了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现在许多科研团队正在紧张研发相关药物;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社会资源充分调动;我们有84岁高龄披甲上阵的钟南山院士,有写下现代版“与夫书”的张旃医生,有成千上万如“援助湖北医疗队”般的勇士们,还有亿万同胞心连心,国际友人肩并肩,众志成城,战胜疫情!

  当好学生,就要独立思考。面对疫情,部分不法分子趁机在网络上散布谣言,制造恐慌;部分网民恶意泄漏个人信息,对同是受害者的患者实施网络暴力。面对各种信息,同学们应该学会甄别,自己不造谣,不传谣,帮助家人辨别真假信息。同学们还应该有同理心,守大爱,遵守相关法律和网络道德规范,关爱自己的同时也关爱同胞。

  当好学生,就要主动学习。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疫情面前,我们能做的的贡献就是在家专注自习,这既是防疫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弯道超车的黄金机会。对于你们而言,在家安静学习,保护好自己不被感染,不给防疫工作添麻烦,也是爱国的表现。

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如何调整心态.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vkX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