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召唤结构:作品中留有不确定性和空白点需要接受者将其具体化的文学作品本身。
2、合理误读:在一定的限度内,接受者对作品含义的创造性理解与主观评价。
3、审美效果:接受者在审美体验高潮阶段或实现阶段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一系列心理效应与最终成果。
4、心灵共鸣:读者与作品之间实现了活跃的情感交流及对应关系的阅读心理现象。
5、文学的社会交往:通过文学接受而形成或传播普遍社会价值观的过程。
6、文学批评:以文学接受为基础,以一定理论与方法,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的各种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和评价的文学活动。
7、印象性批评:感想式的鉴赏式的批评。
8、注释式批评:解释词句、阐释原意为主的批评。
9、评点式批评:在原作上加以批注、点评并与原作一起印行的批评。
10、英美新批评派批评:主张作品中心论,注重形式与文本的研究与批评。倡导“细读法”。
11、精神分析批评:强调泛性欲论,用俄底浦斯情结来解释创作动机,认为艺术是人的潜意识欲望的达成。
12、神话原型批评:主张将作品放到某个文学原型中去研究,提倡远古神话与现代作品相联系,不同民族文学相比较。
13、结构主义批评:探求主宰具体作品的抽象结构。认为作品是一个符号系统,是按语言规则组织起来的语言产物。
14、接受美学批评:以读者为中心,读者决定一切。
15、女性主义批评:反对男性中心主义文化,某种程度上*和质疑传统价值观和文学批评传统。
16、后结构主义批评:否定任何内在结构或中心,认为文学是一个无中心的系统,是闪烁变化的语言符号的游戏。
18、摹仿说:艺术起源于人类的摹仿本能,是摹仿自然和社会人生的产物。
19、巫术说:人的创作活动都包含巫术,是巫术的思维法则的推动促成艺术。
20、游戏说:文学艺术是自由的,是一种不带功利目的的纯粹审美活动,是人类剩余精力所自由游戏的结果。
2017自学考试《文学概论基础》知识点:名词解释(3).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