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名人故事_精选国外名人故事文字版

副标题:精选国外名人故事文字版

时间:2022-02-13 21:40:3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能力训练# 导语】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下面是®文档大全网分享的精选国外名人故事文字版。欢迎阅读参考!



精选国外名人故事文字版【篇一】


  亚历山大大帝是一位伟大的国王。在征服了许多王国凯旋的途中,他病倒了。他知道死神很快就会降临,自己已无法回到家园。于是,他对他的将士们说道:“我不久将离开这个世界,我有三个遗愿,你们要完全按我说的去做。”将士们含着泪答应了。


  “首先,我的棺材必须由我的医师独自运回去;第二,当我的棺材运向墓地时,通往墓园的道路要撒满我宝库里的金子、银子和宝石;第三,是把我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


  聚集在他身边的人都感到很好奇,但没人敢问他为什么。


  “陛下,我们一定会按照您的吩咐去做的,但您能告诉我们您为什么要这么做吗?”终于,一位他最喜爱的将军吻了吻他的手说。


  亚历山大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说道:“我只是想要世人明白我刚刚学到的三个教训。让医师运回我的棺材,是要人们能意识到医生不可能真正地治疗人们的任何疾病。面对死亡,他们也无能为力,希望人们能够懂得珍爱生命;我的第二个遗愿是要告诉人们不要像我一样追求金钱。我花费了一生的时间去追求财富,但很多时候都是在浪费时间;我的第三个遗愿是希望人们明白我是空着手来到这个世界的,而且我也是空着手离开了这个世界的。”


  说完,亚历山大大帝就停止了呼吸。


精选国外名人故事文字版【篇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海明威成为美国《星报》的一名战地记者,在战场上,他多次出生入死,深入到战场第一线,采访到许多有价值的新闻。


  1941年3月,海明威决定亲临中国战场,向全世界报道日寇法西斯的暴行。


  有人劝他不要去冒这个险,“中国战场很残酷,你这样去冒险,很有可能丢掉性命”。


  海明威说,向全世界报道日寇法西斯的暴行,是一个记者的良知,如果要说是去冒险,那么可以说是一个记者的良知在呼唤我去冒这个险。


  就这样,海明威在向导的帮助下,从香港悄悄地来到广东韶关。一路上,随处可见日军的凶恶残暴,他们枪杀无辜贫民,掠夺资源,气焰十分嚣张。


  海明威用随身携带的相机,悄悄地拍下了一张张日寇的暴行,并用笔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在韶关,他还亲手杀死一个日本哨兵,缴获了一杆“三八大盖”和几颗手榴弹。海明威行动之迅速,身手之敏捷,惊得向导目瞪口呆。


  海明威向向导讲起了自己在欧洲战场上,参加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抗击德国法西斯的经历。说着,他捋起衣袖、裤腿,只见身上布满了累累伤痕。海明威说道:“身上这些伤疤共有236处,都是在战场上留下的印记。”


  突然,向导指着海明威的胳膊,惊讶地说道:“您负伤啦!”


  只见海明威胳膊上被铁丝网刮破了一大块皮,鲜血淋淋。海明威笑道:“这是第237块伤疤了,这是中国之行,打小鬼子留下的纪念啊!”


  海明威的这次中国之行,共进行了3个多月,中国军民在战场上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气概,给了海明威很大的鼓舞和力量。回国后,海明威在《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美国报纸上发表了一系列在中国战场上的见闻,揭露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海明威的报道,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人们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战大*。


  一些极右势力对此恨之入骨,他们给海明威寄去了恐吓信,妄图阻止他的报道。面临凶恶险境,有朋友劝他不要再报道了,以免招来杀身之祸。海明威却大义凛然地说道:“用事实说话,这是一个记者的良知和良能。这点恐吓信就想吓倒我,他们也太小瞧我海明威了,我身上的这237块伤疤,可不是美丽的文身。”


  海明威一身凛然正气,令朋友不禁肃然起敬,人们亲切地称他是“良知和良能”的战地记者。



精选国外名人故事文字版【篇三】


  美国开国元首华盛顿十分爱惜人才,总让身边人举荐能力出众的青年才俊,以增强陆军的战斗力。


  一次军事会议后,格林将军向华盛顿举荐一个名叫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人。此人是炮兵连的连长。在几次战役中,这个不到20岁的小伙子指挥得当、沉稳老练,有效击退敌人进攻。


  从那以后,华盛顿对这个年轻人开始关注起来。他暗中来到汉密尔顿的连队,悄悄关注这名指挥官的一举一动。经过大半年考察,华盛顿感到格林所言非虚,汉密尔顿确实是自己急需的指挥人才。


  一年多来,华盛顿的司令部始终缺一名副官。萨拉托加大捷后,华盛顿说要当众宣布副官人选。很多人对这个职位信誓旦旦,觉得自己是不二人选。结果却出乎所有人意料,汉密尔顿是最终的幸运者。一开始,很多人对汉密尔顿的能力存有疑虑,但一段时间后,这种声音渐渐销声匿迹。对于华盛顿善于识别人才、唯才是举的做法,人们更加佩服。


  然而一个有能力的人,不可避免地会有点小脾气。1781年2月,华盛顿组织召开军事会议,商讨如何彻底消灭在费城内负隅顽抗的英军。会上争论很激烈,众人始终对采取何种方式攻下费城无法达成一致。华盛顿提议暂时先不做决定,过两天再开会讨论。别人都不再吱声,只有汉密尔顿这个“愣头青”站出来,说:“英军此时已是强弩之末,只要我方强攻,定能获胜。因此,攻打费城的行动不能再延误。”可能华盛顿那段时间心情不太好,他没好气地对汉密尔顿说:“大家意见不统一,你急着做决定干吗?你眼里还有我这个总司令吗?”汉密尔顿见华盛顿发火,没再说下去。不过,他还未等会议开完,就气呼呼地提前离开了。


  第二天,华盛顿收到一封辞呈:汉密尔顿以“总司令对他发脾气”为由,不愿意再在他手下做事。华盛顿意识到昨天的失态,派人去挽留他。可是汉密尔顿根本听不进去。对于汉密尔顿的无礼,周围人都劝华盛顿:“让他走吧,反正我们现在不缺像他这样的人才。”但华盛顿努力平复心中的怒火,对别人说:“很少有人像汉密尔顿那样,年纪轻轻就具有广泛的知识,没有人比他更坚定地献身于事业,对这样的人是不能埋没的。如果我不能包容他,还能留住人才吗?”就在当天晚上,华盛顿亲自去汉密尔顿的住所,表达自己的歉意。见总司令如此重视人才,汉密尔顿再也无法拒绝这番诚意。


  就在一个月后,华盛顿毅然任命汉密尔顿为团长,独立指挥一个步兵团。随后又委任他约克镇战役先头部队总指挥。这场战役宣告英国的彻底失败,上万英军士兵向美军投降,美利坚民族终于获得梦寐以求的独立。


  8年后的1789年,华盛顿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他的组阁过程是艰难的,特别是财政部长人选,意见分歧很大。这时,美国国内货币贬值,国库空虚,内外债台高筑,经济形势极其严重。华盛顿不计个人恩怨,任命34岁的汉密尔顿为财政部长。他果然不负众望,彻底扭转形势,为美国后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有能力的人,总会有点脾气、有点高傲。但作为,只有用宽容心态接纳,才能在惨烈的战争中笑傲群雄。无疑,华盛顿就是这样的!



精选国外名人故事文字版【篇四】


  1996年,诺贝尔家族一行三百多名成员,浩浩荡荡,前往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参观。负责接待工作的,是圣彼得堡市的一位副市长。他个子不高,精力充沛,给人一种非常精干的印象。


  这位副市长还有一个身份:兼任对外联络委员会主席,负责全力推动该市引进外资工作。


  诺贝尔家族在俄罗斯曾经无比辉煌,资产一度超过了挪威、瑞典、丹麦三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俄国革命后,苏联没收了诺贝尔家族的全部财产。诺贝尔家族从俄罗斯逃出来后,散落世界各地,从此衰落。但这个家族却留下了一个无价之宝——诺贝尔奖。


  按行程,诺贝尔家族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拜访位于圣彼得堡郊外的祖先墓地。祭奠先祖,是一件庄严肃穆的事,一群小孩乱蹦乱跳,哭哭闹闹,成何体统?因此,家族一致决定不带小孩去墓地。


  但孩子们由谁来照顾呢?就在犯愁之际,副市长自告奋勇:他可以帮大家带孩子。


  副市长40来岁,已有了两个女儿,照看孩子应该有些经验。另外,大家发现,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孩子们似乎都喜欢上了这位风趣幽默的“市长叔叔”。


  这群小家伙虽然同宗同源,但毕竟散落世界各地,语言、生活习惯都不同,不过,他们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无论他们流落何地、分隔多久,都无法改变“诺贝尔”的基因。想当年,那位名叫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先辈,在研究炸药时竟把自己的弟弟都给炸死了,最后在周围居民的激烈反对下,不得不把设备转移到湖心的一只船上继续实验。


  小家伙们发扬了这位诺贝尔先辈的大无畏精神,大人们刚一离开,他们就像炸药一样,“咣”的一声炸裂开来……还好,副市长曾做过克格勃,搞定过太多危机场面,一群小毛孩子,怎么会难倒他?


  傍晚,当大人们从墓地回来,发现孩子们已和这位市长叔叔亲密得像是认识了多年的“哥们儿”。几天后,圣彼得堡之旅结束了。临别时,孩子们拉着市长叔叔的手,哭成了泪人。


  这件小事给诺贝尔家族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的一致评价是:这位副市长照顾孩子很有一套,竟然可以让那么多来自不同国度的小孩服服帖帖,和睦相处,并预言他的前途将不可限量。他们还开玩笑说,应该考虑给他颁发诺贝尔和平奖。


  果然,就在大家离开圣彼得堡3年后,1999年,这位“市长叔叔”成了俄罗斯总理。2000年,当选俄罗斯总统。其实早就猜出来了吧,这位曾给诺贝尔家族带小孩的人,就是俄罗斯现任总统普京。


精选国外名人故事文字版.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wPf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