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 导语】每年的考试说明,都会告诉我们考试范围,考试的重点。以下是©文档大全网为大家整理的《黑龙江齐齐哈尔2018年中考考试说明:物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命题范围与原则
(一)命题范围
1.2018年初中物理考试命题范围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物理课程标准》科学内容板块中所要求的知识点,二是《物理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七个要素的过程性要求,在具体命题中均按《课程标准》中的行为动词层次要求命题,合理安排试题区分度。
2.初中物理考试命题所依据的教材为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和九年级全一册。
3.和物理学相关的科学技术的新进展,我国科技领域新成就也可作为中考命题的内容,其目的是更好的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科技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
(二)命题原则
初中物理考试命题基本依据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同时结合齐齐哈尔市的初中物理教学实际,确定以下命题原则。
1.选拔与导向相统一的原则。
物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验的科学,所以,物理命题要体现鲜明的导向性,同时又要体现试题对学生学习水平的选拔性,试卷要有较好的区分度和理想的信度及效度。试卷在选拔和导向功能上应“选拔服从于导向”,即引导日常教学注重实验,注重过程,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关注初中与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展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并重的原则。
初中物理命题既要体现对知识和技能的全面考核,也要注重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究过程的考查,同时在试题命制上也要体现在学生学习期间经历的过程和所运用的科学方法的考查,在试题资源选择上要融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内容,实现对三维目标的整体考查。
3.题型的配备及试卷结构的设计体现继承与发展相补充的原则。
物理考试的题型设置也是一个继承与发展的渐变过程,在题型的设置上,除了要保持一些传统的题型外,还要按照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突出开放和发散性题型的比例。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科学探究类试题与科学内容类试题总体综合运用,客观性试题与非客观性试题合理搭配。
4.适应教学实际合理选择试题资源,贯彻课程资源和试题资源相一致原则。
物理考试命题的资源选择要体现物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即:“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从学生的身边生活中捕捉试题资源,从社会生产中收集素材,以便引导平时的课程开发与延伸。
二.考查内容与说明
(一)机械运动
1.知道长度单位及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知道时间单位及不同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掌握减小误差的方法。
说明:这里所说的适当工具,是指卷尺、米尺、皮尺等刻度尺,计时用的停表和秒表等等。
2.会根据日常经验或参照有关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根据日常经验或利用有关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
3.知道物质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知道机械运动是一种形式最简单的运动。
4.知道描述物体运动必须要有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来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说明:不考查有三个以上(含三个)参照物的相对运动问题。
5.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知道变速直线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的区别,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和测量。
说明:能用运动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运动问题;能用数学图像分析运动问题。
(二)声现象
1.认识声音产生的原因。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2.知道声音能在介质中传播。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空气、液体和固体能够传播声音,而真空不能传声。
说明:考查应包括对一些声现象的探究。
3.了解乐音的特性。
4.知道声能传播能量和信息;知道控制噪声的途径。
5.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说明:要求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对声的利用及控制进行评价。
(三)物态变化
1.能描述固、液、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说明:对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要能知道大致的范围。
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说明:知道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和水的沸点的数值,并知道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一些水的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四)光现象
1.了解光源,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及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知道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并能解释生活中有关的现象。
2.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了解镜面反射与漫反射。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3.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4.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
5.了解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点和应用。
说明:关于“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这不仅增加了可评价性,而且明确对光的反射与光的折射的不同要求,避免了盲目地人为拔高。关于平面镜成像,要求能通过实验探究来学习。
(五)透镜及其应用
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中的应用。
4.了解人眼成像的原理,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办法。
5.初步了解望远镜、显微镜的原理。
说明:对于凹透镜,只要求认识它的发散作用。对于凸透镜所成的像,要求学生定性知道像的大小、倒正,还要知道像的虚实,大小与焦距的关系。
(六)质量和密度
1.知道质量的含义,明确质量是物质的属性,知道质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2.知道天平的使用方法,会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能对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质量进行估测。
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4.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说明:重点强调密度是反映物质的特性,能解决生活中与密度知识相关的应用问题。
(七)力
1.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会分析物体受力时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并能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
说明:受力分析仅限单个物体的受力。关注初中高中知识的衔接,考查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
3.能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
4.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会测量力的大小。
说明:注重重力和弹力的作用规律与生活和实际的联系。
(八)运动和力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研究的过程和所运用的科学方法。
说明:理想实验仅要求学生知道它是建立在事实经验的基础上的思维方法,不要求解决其它物理情景的理想实验。
2.会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3.知道二力平衡条件,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4.能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力及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说明:关注初中与高中知识的衔接,能对摩擦现象进行力的分析。
(九)压强
1.通过实验,理解压强。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说明:关注初中与高中知识的衔接,能估测自己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说明:不要求对不规则容器的压强问题进行复杂计算,但可以进行定性的分析。
3.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变化及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说明:能区分生活中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实例,并进行简单的描述。
(十)浮力
1.通过实验,认识浮力,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3.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说明:能运用浮力知识进行简单的分析问题和计算。
(十一)功和机械能
1.知道机械功和功率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计算。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
2.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能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决定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说明:不要求计算不同物体的动能或弹性势能的大小,但要求会定性的比较。
3.能用实例说明物体具有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的转化。
(十二)简单机械
1.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会识别生活中的三类杠杆。
2.通过实验了解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组的特点。
3.知道机械效率。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会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说明:要求会计算生活中的简单机械的效率以及其它情景的效率问题。
(十三)内能
1.通过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了解分子热运动的一些特点。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2.了解内能和热量。能简单描述内能和温度的关系。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3.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并能对热量进行简单计算。
(十四)内能的利用
1.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知道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角度认识效率。
3.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用实例说明各种各样的能量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不同的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说明: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过程中是能量相互转化或转移。
4.知道能量守恒定律。列举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十五)电流和电路
1.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3.会识别、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能说出生产、生活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的实例。
4.知道电流,会使用电流表。
5.了解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
(十六)电压电阻
1.知道电压,会使用电压表。
2.了解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3.知道电阻。通过实验,探究影响金属导体电阻的因素。了解滑动变阻器原理及应用。
说明:“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只要求定性比较,不考查定量分析。简单了解温度对金属导体电阻的影响。滑动变阻器只考查有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的情况。
(十七)欧姆定律
1.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理解欧姆定律。
3.会用实验方法测量电阻的阻值。
说明:要求学生具有初步的对实验数据分析处理能力。
(十八)电功率
1.理解电能、电功和电功率。了解电能表的应用。知道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2.会用实验方法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3.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焦耳定律,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说明:会用电路知识分析用电器电能、电功、电功率的变化,考查不涉及复杂电路的改画。有一定的计算能力,但不要求混联电路的计算。
(十九)生活用电
1.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
2.了解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3.有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意识。
说明:注重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能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电学问题,突出生命教育。
(二十)电与磁
1.通过实验认识磁场。知道地磁场。
2.通过实验,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探究并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3.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系。
4.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5.了解动圈式扬声器、直流电动机、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知道电磁铁的原理及其简单应用。
(二十一)信息的传递
1.知道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知道手机、和卫星通讯都是电磁波的应用。
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
说明:不要求电磁波波长和频率的计算。
(二十二)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列举常见的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2.知道核能等新能源的特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3.了解我国和世界的能源状况,对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关于科学探究的考察方法及情感目标
1.目前考试还只能以笔试考查各方面的能力及目标,所以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察内容隐含在试题情景中。
2.由于各县区不同学校实验条件限制,不能通过实践考查科学探究中的各个要素,只能从试题的设置上来考查学生经历过的必要的探究活动。
说明:
1.试题中文字表述的内容或引用的数据资料及图表,力求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科学合理,符合事实;引用的现代科技信息、数据资料、大众传媒中摘录的内容都应是学生能接触到的。
2.试题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和特点,注重学生在生活中能感悟到的物理知识和自然现象,着重考查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和切实感受过的实验。
3.命题力求科学准确,增加情景性和开放性,试题的语言要简明易懂,题干文字表述不宜过长,符合学生的阅读习惯,赋分和评分标准要科学合理、详细,尽量减少阅卷时产生的主观性误差。
三.试题难度、试卷长度与分值比例
(一)试题难度
为了便于甄别和选拔,试卷要有一定的区分度,所以整卷试题易、中、难的分数比例拟定为7(0.75-0.95):2(0.55-0.75):1(0.35-0.55),整卷试题难度系数拟为0.75左右。
(二)试卷长度
整个物理试卷为16开8页,共计六道大题。物理学科考试采取笔答闭卷方式,考试时间为一个半小时,全卷满分值为100分。
(三)分值比例
力学(包括声现象)部分约为42%热学部分约为12%光学部分约为8%电学与磁学部分约为38%
四.题型说明与赋分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10个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说明:单项选择题的形式主要考查基本概念、常见的物理现象或实例、估测、图像和表格、简单的知识体系或结构、应用联想、科学想象、简单的知识运用、常用方法、价值判断等。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3个小题,每题3分,共9分)
说明: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分析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处理能力。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熟练程度,增加试题的区分度。
第三题:填空题(包括逻辑性选择填空,说明表述性填空和计算性填空等)(10个小题,每题2分,每题有1~2个空,共20分)
说明:填空题考查学生对物理现象、基本物理思想、物理方法和规律的考查,注重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另外,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和猜想两个要素也可在填空题中体现,每道试题都是一个空或者两个空,主要便于评分。
第四题:探究与实验(3个小题,每题8分,共24分)(命题时各小题分值可能做少量调整)
说明:实验题主要考察的是验证性实验,渗透探究意识,探究注重的是对未知现象和规律探索过程和结果的考察,一般情况下,探究题中包含验证,实验题中的部分可能出现探究,但命题的重点是探究。
第五题:分析与交流(2个小题,每题5分,共10分)
说明:通过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考察学生能否结合物理知识用文字的方式把自己的观点和论据简要地表达出来。阅读科普材料关注新科技、新材料、新能源的发展现状,把物理与社会联系在一起,体现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六题:综合与应用(2至3个小题,共17分)(命题时每小题分值可根据试题的难度和其它要求赋分)
说明:综合与应用类题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逻辑推理与计算能力。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综合性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规律的有关问题。
黑龙江齐齐哈尔2018年中考考试说明:物理.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