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日,人们的精神变得丰富又匮乏。在网络上的各种数据洪流地冲击下,人们的知识面变得更广,似乎人人都可以谈论文学、哲学、科技一样。但是,在博闻后,人人对这些又不求甚解,只知皮毛,往往遇到真正的内行又会出洋相。这就是碎片化阅读的特征与利弊。
碎片化阅读使知识面变广,开拓眼见。在移动互联网十分发达的如今,专业检索文献时不再需要拿着文丛目录翻找,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即能检索,甚至因此找到相关的其他文献。而在文化普及上,网络上多了不少科普文章,将一些枯燥的文献浓缩,写成一个个段子在网络上传播,增进人们的历史常识。
但是,碎片阅读也使人博而不精,不求甚解。在碎片化阅读的洪流下,大多数都很难安静地坐下认真读书,而是选择了网络上的文章作为自己的知识来源,总是吸收经过别人消化过的知识,而没有自己的任何思想,与行尸走肉何异。况且,碎片化阅读往往对于人们是可以选择自己的偏好的东西。例如读宋词,只读苏、辛、李、晏、柳等人,却不知周邦彦、姜白石、吴梦窗、张炎是何人,择言语通俗或名气较响者去读;再如有清一代;诗词两学大兴,而只通过碎片化阅读来获取知识的“文艺青年”们,只知纳兰性德和仓央嘉措,却不知朱彊村、蒋春霖、王鹏运等等词学名家和同光四陈一郑。便有人评出了大众读诗词的三个代表:教科书出现过的“应是绿肥红瘦”为代表的一派,被“文艺青年”炒热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为代表的一派,以及毛泽东诗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派。读诗词只知这三类,眼界自然浅陋,着实让人不觉十分可怜。
其次,碎片化阅读使人接受到一些错误的信息。网络上带有一些民族主义色彩的网络文章,以所谓文字狱、四库全书篡改书籍为由,认定清代是全面毁灭文化传统的时期,这便是一个带有政治意图的错误观念。有清一代,在考据学上有朴学和乾嘉学派,同时也被称词学中兴的一代。在文史上做出这些成就,又怎会是泯灭文化呢?这恰恰表明了碎片化阅读因为知识接受不全面,很容易导致人们接受错误的观点与信息。
碎片化阅读对当代人来说意义重大,它改变人们以往的阅读习惯,使人们的知识变得广博,但同时也带来一些隐患。碎片化阅读虽然能在最短时间获得更多的信息,但系统的、传统阅读也是不可或缺的。只有碎片化和系统化两者结合,才能做到广而又精的阅读。
正在阅读:
博而不精的碎片化阅读作文900字11-07
2023年贵州黔南州独山县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公告[申报时间3月29日起]03-29
2023年福建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准考证打印时间:10月27日起08-29
陕西渭南2019年10月自学考试时间:10月19日-20日09-15
意大利移民的三种途径06-29
2020年广东惠州成人高考报名时间及入口(9月11日-17日)11-10
2021年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镇编制外工作人员招聘公告【52人】06-22
2020年广东深圳中级会计职称成绩查询入口:全国会计资格评价网10-09
我爱我家系列英语作文三篇07-17
优秀七年级过年作文500字:愉快的春节08-03
如何用英文介绍重阳节的由来及习俗?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