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下册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时间:2023-05-04 19:57: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三# 导语】仰望天空时,什么都比你高,你会自卑;俯视大地时,什么都比你低,你会自负;只有放宽视野,把天空和大地尽收眼底,才能在苍穹泛土之间找到你真正的位置。无须自卑,不要自负,坚持自信。©文档大全网高三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三地理下册必修三知识点整理》,欢迎阅读,祝愿天下所有的学子们都能取得的成绩!

1.高三地理下册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一.形成原因

  1、遗传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各种遗传信息的总和。

  2、物种多样性。

  这是生物多样性的核心。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3、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系统是各种生物与其周围环境所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所有的物种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之中,不仅各个物种之间相互依赖,彼此制约,而且生物与其周围的各种环境因子也是相互作用的。

  二.价值

  1、直接价值

  直接价值表现在当地消费使用价值(如食物,消费等)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

  2、间接价值

  它的间接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并作为二氧化碳汇集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等等。

  3、选择价值

  选择价值也是潜在价值。今天,没有人敢确定现在还未被利用的那些物种在将来也不会有利用的价值。栽培植物的野生亲缘种究竟能提供多少对农林业发展有用的遗传材料也很难确定。

  三.意义

  1、生物遗传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基因资源。

  2、生物多样性在大气层成分、地球表面温度、地表沉积层氧化还原电位以及PH值等方面的调控发挥着重要作用。

  3、生物多样性还在保持土壤肥力、保证水质以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遗传基因和生存地共同构成的生态环境。它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3个组成部分。正是由于这些形形色色、千姿百态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命活动,才构成了自然界这个绚丽多彩、生机盎然的大千世界。

  四.实质

  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生物的细胞内有成千上万个基因。由于不同的基因有差别,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在基因组成上也是不同,因此,可以说每个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种类的多样性,不同种类的生物与环境又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因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

2.高三地理下册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2.从陆地面积看,的是俄罗斯,中国位居世界第三位。

  从人口来看,最多的是中国,印度居世界第二。

  3.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

  4.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

  5.国界主要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

  6.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亚洲的日本也是发达国家

  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个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南”——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数分布在南半球。

  10.目前,世界上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3.高三地理下册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1.晨昏线的概念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晨昏线(圈)。它是由晨线和昏线组成。

  2.晨昏线的判读

  在日照图上,晨线和昏线的判断方法,一是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二是根据昼夜半球判断:位于昼半球西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位于昼半球东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是晨线,18时是昏线。

  3.晨昏线的特点

  (1)如果把地球看作一个正球体,同时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线的散射作用,那么,地球上昼半球与夜半球的面积应相等,时间管理,即晨昏圈是一个过球心的大圆,且平分地球。

  (2)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垂直。晨昏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小于0。

  (3)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4)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才与经线圈重合。

  (5)晨昏线在夏至、冬至时与极圈相切。

  (6)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15°/小时,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4.晨昏线的移动

  一般地,如果地轴的倾斜方向不变,晨昏线在如图1~3范围内移动。1、2、3分别表示冬至、春秋分、夏至日时晨昏线的位置。即3月21日与9月23日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导致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摆动幅度,导致北半球昼最长,南半球夜最长;12月22日摆动幅度也,导致南半球昼最长,北半球夜最长。

4.高三地理下册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地形:为冲积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或地势低平

  土地:土地面积广阔、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昼夜温差大

  水源:靠近水库、河流、冰川融水区或地下水丰富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

  2.人文(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该区人口稠密、工矿业发达、城市较多、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交通:临近河、湖、海,水陆交通便利,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

  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冷藏保鲜技术高

  习俗:生产历史悠久、饮食偏好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

  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能提供技术支持

  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

  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

  二、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土地租金低

  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水质好

  环境: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有利于高科技工业的布局

  2.经济因素

  原料:靠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

  能源:靠近能源产地(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

  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位于或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

  交通:临海港、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和通讯便利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劳动力质优价廉,生产成本低

  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

  工农业基础:临近商品农业基地或农业发达,能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当地工业发达,生产协作条件好

  3.社会因素

  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的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

  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多在山区、边区)

  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

  4.环境因素

  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地带,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季风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

  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

  距离居民区、农田的远近: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

  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

5.高三地理下册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地球运动规律

  (1)注意从绕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和地理意义等方面比较自转与公转的差异,侧重理解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差异、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等难点内容。

  (2)地轴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因此能看到北极星的地点必定在北半球,且看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纬度。

  (3)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虽然从南、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时针方向不同,但都是自西向东。

  (4)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1月初)与冬至日(12月22日)、远日点(7月初)与夏至日(6月22日)的区别。

  正午太阳高度

  (5)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6)任意一天,与太阳直射点纬度差相等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正午太阳高度数值相同的两条纬线关于直射点所在纬线对称。

  (7)注意极昼区极点的太阳高度的日变化特征:太阳高度无日变化,其数值等于当日太阳直射点纬度。

  (8)判读光照图和统计图时,要注意利用图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如光照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太阳直射的纬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统计图中的横坐标名称和纵坐标名称、数值的正负、线条的升降等。

  时间计算

  (9)一般而言,凡涉及到日出时刻、日落时刻、正午时刻、昼长、夜长等则为地方时的计算;凡没有特别说明的都为计算区时。

  (10)北京所在的时区(东八区)、伦敦所在的时区(零时区或中时区)要当常数记忆。

  (11)北京时间是我国全国通用的时间标准。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的地方时,所以北京时间不等于北京(116°E)的地方时。

  (12)地方时计算中的时间早晚要和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时间早晚区分开。日常生活中的时间早晚往往是针对同一地点来说的,因而时刻数值越小时间越早;而地方时计算中的时间早晚是针对不同的地点来说的,一般来说是根据同一纬线上看到日出的早晚来区分的,因而时刻数值越大地方时越早。

  (13)在进行新旧一天的计算时,新旧一天可结合地方时的早晚来判断,建议画出极点俯视图来辅助计算,以避免混乱。在计算区时时,直接按照区时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可,不需要考虑日界线。

  昼夜长短与时间判断

  (14)要明确季节与节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淆,南北半球的季节永远相反,但是节气是相同的,审题和答题时一定要特别注意。

  (15)在利用昼弧和夜弧所跨经度计算昼夜长短时,一定要注意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间隔是多少,不能习惯性地以为是30°或者45°。

  (16)掌握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北半球,夏半年时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夏至日时昼最长夜最短,极圈以内出现极昼;冬半年时相反。南半球反之。两分日时全球昼夜平分;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17)昼夜长短与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位置及其移动密切相关,所以,要理解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基本规律以及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空间分布规律。

  (18)任意地点,其一年中的最长昼长与最短昼长之和恒为24小时;任意一天,分别位于南北半球且纬度相同的甲、乙两地,甲地昼长=乙地夜长。

  (19)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而带来的季节变化是地球最重要的变化规律,许多自然现象以及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也因此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所以要注意总结具有季节变化规律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及其形成原因。

高三地理下册必修三知识点整理.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xaD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