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三字成语故事阅读

时间:2022-06-23 23:38: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婴幼儿# 导语】成语是语言中的精华,是历史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下面是®文档大全网分享的精选三字成语故事阅读。欢迎阅读参考!



1.精选三字成语故事阅读

  下马威

  【拼音】xià mǎ wēi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豪门贵族少年班伯主动请缨到混乱的定襄去做太守。他刚到任,当地的豪绅大姓把以前的犯事的人全都藏匿起来。而班伯一上任就大肆宴请豪绅大姓,与他们交朋友,待了解犯事的人藏身之处后立即下令捕杀,定襄很快就安定了。

  【典故】畏其下车作威,吏民竦息。《汉书·叙传》

  【释义】原指官吏初到任时对下属显示的威风,后泛指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自己的威力。

  【用法】作宾语;指灭人威风

  【相近词】下马作威、下车作威

2.精选三字成语故事阅读

  佼佼者

  【注音】jiǎo jiǎo zhě

  【成语故事】东汉初年,赤眉军首领樊崇得知光武帝刘秀不杀降将的消息后,就率领傀儡皇帝刘盆子及丞相徐宣等30多万人前来投降,刘秀宽待他们,赏给他们饭菜吃,问他们是否真心投降,徐宣等表示真心归顺,刘秀认为他们是铁中之钢、人中佼佼者。

  【出处】卿所谓铁中铮铮,佣中佼佼者。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盆子传》

  【解释】美好、突出的人物。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杰出人物

  【相近词】杰出人物

  【反义词】平庸之辈

3.精选三字成语故事阅读

  鸿门宴

  【成语故事】公元前206年,项羽率大军入关进驻鸿门,准备消灭刘邦。经项羽叔父项伯的调解,刘邦亲赴鸿门去拜见项羽,项羽设宴相待。席间项羽谋士范增命项庄舞剑,伺机刺杀刘邦。项伯见势不妙,也拔剑起舞掩护刘邦。刘邦乘机入厕,在樊哙等掩护下逃回大本营。

  【出处】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解释】鸿门:地名,今陕西临潼东北。指不怀好意的宴请或加害客人的宴会。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加害客人的宴会

4.精选三字成语故事阅读

  孺子牛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齐景公在空闲时为了引逗庶子荼玩乐,用嘴咬着绳子装成牛让荼牵着走,荼十分高兴,又唱又跳的,一时得意忘形,摔倒在地,齐景公咬得太紧,冷不防把他的几颗牙齿给拉断了。

  【出处】人在变,思想在变,多少英雄甘当孺子牛。郭小川《登九山》

  【解释】孺子:儿童。儿童游戏时牵着走的由大人扮成的牛。比喻甘愿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敢于为人服务。

  【成语举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5.精选三字成语故事阅读

  东道主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曾经在国外流浪逃亡长达十九年,有一次在他路过郑国的时侯郑国对他不理不睬。重耳回国即位当了晋文公以后,他联合秦国一起出兵攻打郑国,准备报这一己私仇。郑文公见大军逼近如热锅上的蚂蚁般着急。这时大夫佚之狐献计道:“我国形势不容乐观,但如果能请烛之武前去请秦穆公退兵便能够有惊无险。”于是当晚便将烛之武送出城外到秦营中面见秦穆公。烛之武对秦穆公说:“郑国若是亡国,国土只能就近并入晋国的范围,这样晋国的势力就越来越强大了,秦国反而不如晋国了,秦王联合晋国灭郑国的行动实在是让人不解。郑国如果能够作为秦国的东道主,秦国的达官贵人们路过郑国的时侯郑国一定会尽好地主之谊,款待好秦国的贵宾,这样大大的方便秦国的外交出行。况且,晋国野心勃勃,他灭了郑国后势力继续扩张便会想往秦国方向扩张,还望秦王三思而行啊!”秦穆公听完烛之武的话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命令大军消消撤退,晋文公见秦军退兵也便只好也班师回朝了。

6.精选三字成语故事阅读

  抱佛脚

  【成语故事】宋朝时期,王安石与客人闲谈,偶然谈到佛经,他感慨地说:“投老欲依僧”,表示想与和尚去做伴。旁人加上一句“急来抱佛脚”。王安石不悦,那人说古诗对谚语,如改成对联则成为“老欲依僧,急来抱佛”,头脚相对。

  【出处】垂老抱佛脚,教妻读《黄经》。唐·孟郊《读经》

  【解释】比喻平时没联系,临时慌忙恳求,后比喻平时没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7.精选三字成语故事阅读

  门外汉

  成语故事:宋代诗人苏东坡,在造访江州东林禅院常总禅师时,因悟禅理,写下了《宿东林偈》诗:“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据宋释普济《五灯会元》记载:“(证悟法师)乃谒护国此庵云禅师,夜语次,师举东坡《宿东林偈》,且曰:‘也不易到此田地。’庵曰:‘尚未见路径,何言到耶?’曰:‘祇如他道: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若不到此田地,如何有这个消息?’庵曰:‘是门外汉耳。’”说的是,证悟法师造访庵云禅师,夜晚谈话中间,证悟以苏东坡写的《宿东林坡》为例,认为苏东坡已经有很深的佛学造诣,庵云却认为苏东坡尚未见路径,“是门外汉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xeEh.html